2版:千年古刹   历尽沧桑

北宋,每年度僧一人

五代战乱兵起,丛林荒废。宋代统一中国后,宋太宗皇帝御书永安院每岁度僧一人,旨在“光昭禅师德美而宠及其后裔之意。”

金代,曾为律宗道场

金代,柏林禅院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寺尚存其舍利塔。

元代,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

元代,柏林禅院进入了新的复兴发展时期。公元1237年,归云老人住持柏林禅院,重建丛林,广拓院基,置得良田五千亩,库堂物资丰富,僧众巨增。

公元1282年,住持月溪长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护建庙宇,使丛林面貌焕然一新:大殿、侧殿、法堂、祖师殿、外库、仓、僧等,建筑错落有致,巍巍壮观。

公元1330年,鲁云行兴禅师主持道场,修建了真际赵州禅师舍利塔。元代成吉思汗皇帝、月阔台皇帝、禅皇帝颁布圣旨保护柏林禅寺财产。

柏林禅寺由此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

明清两朝,僧正司设于柏林禅寺

公元14651487年,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其职能范围与以前历代相比有所扩展,它不仅是匡正僧尼行为、制定轨范,而且是重建寺塔、弘扬佛法、利乐僧俗、执行法的领导机构。那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

近百年,屡遭劫难

民国年间,柏林禅寺历尽兵患、水患,殿宇倾圮,1938年,亲密和尚回到赵县主持柏林禅寺,发起修缮柏林禅寺法会,先后修建了山门,修整了大殿,垒起了泥土围墙等,使丛林方显起色。“文化大革命”期间,柏林禅寺遭受严重破坏,仅存的两座殿堂和禅房也被拆毁,寺内荒草瓦砾遍地,残碑横陈,机关学校相继迁入,昔日古佛道场的繁荣景象荡然无存。

198710月,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法音》杂志主编的净慧法师陪日本参访团朝拜祖庭时,赵州祖庭只剩下一座破旧的祖师塔及二十余株古柏。法师潸然泪下,曾作诗一首描绘当时朝拜祖师塔的情形:

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

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一塔孤高老赵州,云孙来礼泪双流。

断碑残碣埋荒草禅河谁复问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