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佛教]

我本人是科学家, 对科学很感兴趣, 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的。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佛陀所说的话,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沈家祯

 

缘起是什么意思?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什么是「无我」?

「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缘起论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体。从身体的组织来说,有情是由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六种元素)所构成的,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色、声、香、味、触五境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想是印象;行是思维;识是了别。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着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着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什么是「无常」?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佛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这个意思。「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生灭」二字,实际上包括着「生、异、灭」三字或「生、住、异、灭」四字。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生」;当它存在着作用的时候叫做「住」;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异」;现象的消灭叫做「灭」。刹那生灭,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对一个物体的生住异灭,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的存在。照佛教的教义,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

什么是「因果相续」?

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种种品类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一丝不乱。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如善因得善果,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一类的因不能产生另一类的果,如种瓜只能得瓜,不能得豆。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决定的,虽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不能加以改变的。佛教把主张「现象灭了就再生起」的见解叫做「断见」。

什么是「有漏皆苦」?

「漏」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受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我」,或为「我所有」,这叫做惑,惑使人烦恼,所以又叫做烦恼。烦恼种类极多,贪、嗔、痴,加上慢、、恶, 六根本烦恼。由于烦恼而造种种业,业就是行为(身业)、言语(口业)、思想(意业)的活动。烦恼和业引生未来或为天人,或为人,或为地狱、鬼、畜生的身心。以人生而论,一般地说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苦。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上面所说因惑而造业,因业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全面分析起来有「十二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