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7年度第五期 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婚姻问题是大多数在家人有可能面对的一个非常烦恼的问题。尤其 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以包二奶为荣、以有第三者为能干”的浊恶的社会 风气之下,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可能面临着这种潜在的感情危机之侵扰。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婚姻也是因缘法。 既然是因缘法,就说明婚姻一方面要受因果规律的支配 ;另一方面它是 生灭变化的,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所谓永恒的爱情,那不过是男女恋爱 时的一种互诉情曲而已。

婚姻的好坏,与过去的因果业力有关,这个叫因,也与当下双方的 生活态度、行为方式、道德觉悟有关,这个叫缘。夫妻之间,如果过去 结的是善因,比如,有一方是来还债报恩的,加上现在各自都有比较强 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人品都很可靠,那么,这样的婚姻应该是比较 幸福的婚姻。反之,如果过去结的是恶因,比如,有一方是来讨债、索命、 报仇的,加上现在双方都没有智慧、不觉悟,都以自我为中心,感情用事, 缺乏道德自律,结交恶友,那么,这样的婚姻一定是痛苦的。

不是冤家不聚头。虽然过去的因已经种下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当下的缘来转化它。当下的缘分善、恶两种。善缘就 是指能够按照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等原则去为人处世, 遇到烦恼的事情能够反省自己而不是指责别人,能够理性地处理分歧、 不偏执,乐于修福修善,乃至皈依三宝,清净持戒,精进修行,这些都 属于善缘 ;善缘现前,恶因不得成熟,即使成熟,程度会减轻。反之, 如果双方都没有信仰,都没有定力,都没有智慧,遇事容易冲动,不会 反省,一味指责他人,不遵守道德,结交恶友,像这些都属于恶缘 ;恶 缘聚集,则恶因成熟,甚至会加重。所以,当下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些 对婚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善缘。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促成婚姻的诸多因缘中,男女 之间的爱欲是一个巨大的结合力量。基于男女之欲,很多人走在了一起。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只要是凡夫,都有男女之欲。而这种男女之欲, 具有贪得无厌、喜新厌旧、变化无常以及排他性,如果没有道德和理性 的制约的话,这种欲望的破坏力量也是非常巨大。《八大人觉经》讲,“心 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追求男女之欲的满足,表面上看,能 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幸福,但同时也能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就男女之间的差异性而言,女性对情欲之贪,婚后表现为对男方的 占有,不能容忍男方有二心 ;男性对情欲之贪,婚后表现为对其他异性 的胡思乱想。男女之欲贪的不同表现,会直接导致夫妻之间的冲突。男 的会不断地向外流露花花肠子,女的则不断地加强对丈夫的监控和修理。 这个时候,如果男女双方意识不到这样一个差异性,不能自觉地用理性 的力量来调节的话,而是顺着自己的习气走,其结果就是互相伤害,甚 至最后“拜拜”。

所以,为了避免婚姻变成战场,夫妻双方应当充分地正视婚姻的“爱 欲”本质以及“贪得无厌、喜新厌旧、变化无常”这一特征,然后用“一 要专一,二要放下”的原则去面对它。所谓“专一”,就是我们首先要管 好自己,遵守道德,承担夫妻责任,不结交第三者,不犯邪淫戒。所谓 “放下”,就是要清楚地意识到,婚姻是缘起法,是无常法,对感情不要 太执著,要学会放下。

婚姻需要经营。学佛的人,平时要趁夫妻关系好的时候,多创造交 流的机会,提携对方跟自己一起学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鼓 励对方跟自己一起打坐诵经、朝礼寺院、做慈善事业、结交善友,学会 “用道情来净化人情,用佛缘来提升人缘”。

经营婚姻的秘诀就是前面所说的“一要专一,二要放下”。专一就是 要善待对方,替对方负责 ;放下就是要善待自己,替自己负责。做到了 这两点,婚姻好也好、坏也好,都不会伤到自己。

以上是就总的方面来谈如何处理婚姻问题的大原则、大方向。可是, 在现实生活中,当夫妻双方已经出现了不信任对方、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坚信因果,要有面对因果、承当因果的勇气。要全身 心地皈依三宝,按佛法的要求去做人做事,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做自己应该做、可以做的事情。在此前提下,还要有接受可能会出现的 一切结果的心理准备。既然欠了对方的债,就应该有偿还的勇气。回避 和害怕是没有用的,不如改变自己处理夫妻关系的心态和态度。

其次,要坚持精进修行、经常忏悔、多做善事,乃至请出家人帮助 做消灾法事,要把所有这些功德都回向给对方,祈求三宝加持,令对方 业障消减、定力和智慧不断增长。愿对方有定力,能抵御一切异性的诱 惑 ;愿对方有智慧,能看破一切男女之欲的虚幻性和无常性。

第三,要学会在当下的念头上做功夫。当负面的情绪和念头现前的 时候,要立即提起觉照,深呼吸数次,然后追问一下“我这一念怀疑对 方不忠诚的心、这一念被对方欺骗之后的恐惧和愤怒之情绪,究竟从何 处生起?今现在何处?又灭向何处?”通过借助这样的疑情来不断地向 内心参究,当下看到念头和情绪的空性,断相续心,不被它们所转。凡 是遇到矛盾冲突,一定要先提起正念,在心情没有平静之前,千万不要 开口,因为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开口就会伤人。冷静下来之后,再按 佛法的要求去思维、处理。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