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7年度第五期 洞山良价禅师
 

洞山良价禅师

戒毓

洞山良价悟本禅师(807 - 869),云岩昙晟禅师(782 - 841) 之法嗣,俗姓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先从马祖道一(709 - 788,或 688 - 763)的弟子五泄灵默剃 度,二十一岁时前往嵩山受戒。第一次远离父母,前往五洩山出家时, 母亲对他割舍不下,为表明自己的出家意愿,曾作前后《辞北堂书》, 成为出家人出尘之志坚定的典范。

此后参学于多位著名禅师门下,例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等, 最后在云岩昙晟门下悟入。见云岩禅师后,良价禅师便举慧忠国师 (675-775)无情说法公案,并问道 :“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 云岩禅师道:“无情得闻。” ?良价禅师道:“和尚闻否?” ?云岩禅师道: “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 ?良价禅师道 :“某甲为甚么不闻?” 云岩禅师于是竖起拂子,问道 :“还闻么?”良价禅师道 :“不闻。” 云岩禅师道:“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良价禅师道: “无情说法,该何典教?”云岩禅师道 :“岂不见《弥陀经》云,水 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良价禅师一听,言下有省,遂述偈呈师, 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 处闻时方得知。”良价不是径直由此全部领会,而是在经历了诸如 此般“也大奇”的思想迂回曲折缠绕之后,终在昙晟《宝镜三昧》 法门之下悟入。因为他在辞别云岩时,心中仍犹疑徘徊,反复思量。 后来,良价禅师又问云岩禅师 :“某甲有余习未尽。”直到过一水,睹水中之影像,豁然悟彻,所悟正是“宝镜三昧”精神。其得法偈云: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 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睹水即如临镜,形影相睹,人即是影像,影像岂非斯人,形影 宛转相照,水镜之妙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理事圆融,事事无 碍的佛法真谛。

“会昌法难”之后,良价禅师正值道行成熟,开山授徒。唐宣 宗大中十三年(859),先居亲丰山,后转豫章高安(今江西瑞州高 安)洞山,聚众数百,遂为重镇,传法弟子有曹山本寂、云居道膺 等二十六人。传世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新丰吟》《五位君 臣颂》《五位显诀》和《纲要偈》,并有语录二卷。

后人所谓“曹洞宗”一名,即以洞山良价为轴心,上联曹溪, 或下续其弟子曹山本寂,合称“曹洞”。洞山良价之所以成为曹洞 一宗的创立者,在于他直承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总结 发明,提出了一整套包括“功勋五位”、“正偏宛转”、“三渗漏”和“三 路接人”等在内的接引学人方法与修证体系。而这一套独特的体系, 其展开运用与丰富完善又是由其弟子曹山本寂来完成的。其间之亲 切紧密不可分割。

曹洞宗重视真如本体和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从理事交涉的 关系中提取出“君臣五位”说,用偏正回互的理论阐述其体用关系、 理事关系,以表达曹洞宗“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的修行理路。其 宗风温厚,历来有“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 之誉,与同时代盛行的临济宗风大异其趣。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