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7年度第四期佛性——成佛的种子
 

佛性——成佛的种子

《六祖坛经》导读之一

净因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紧张气氛弥漫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父母时时刻刻都在为孩子祈祷,学校如临大敌,交通部门也忙着想各种“应急措施”……只有老天忙着下雨,为考生们降温。是啊,高考意味着社会流动的可能,意味着个体命运的转折,考生能没有心理压力吗?“高考定终身”,学而优则士,荣华贵富,看起来热闹,但还是在有为法中挣扎,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写及此,我自然联想起丹霞禅师赴京赶考的公案来。

唐代丹霞禅师本是儒生,在去长安赶考的路上,一位禅师问他:“看你神色凝重,有何大事要处理?” 丹霞说:“进京赶考,选官去。”禅僧说:“选官不如选佛!” 丹霞心有所动,便问:“选佛当往何所?”禅僧说:“今江西马大师(马祖道一)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丹霞闻言,改变初衷,放弃进京赶考的机会,直接去了江西,参见马祖。马祖指示丹霞投奔石头希迁禅师门下,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后来,他的好友庞蕴为此写了流传千古的佛偈: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后世常将禅堂称为“选佛场”。因修行者在禅堂参“念佛是谁”,逼令世人生起这种疑情,正如顺治皇帝问自己的四句话:

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

近代禅门泰斗虚云、来果禅师多年苦参“我是谁?”“谁是我?”“未生之前我是谁?”“死去之后谁是我?”如此锲而不舍地层层剥皮,自我反诘,直到漆桶落底,悟入空性,参透无我的道理,猛然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空性,了生脱死,成佛作祖,获得内心真正、究竟的快乐,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考试。

“心空”其实就是悟入“空性”,“空性”即是“佛性”,是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如同种子一样,是我们成佛的基因。正如慧能大师说,“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慧能大师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所说的法,就好像及时雨一样,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本有的佛性,好像一粒粒的种子,遇到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芽生长。凡是承受我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一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六祖坛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能成佛,凭什么能成佛?《百论》以沙中榨不出油来说明没有佛性种子的人,是不能成佛的,“譬如一一石女,不能有子;一一盲人,不能见色;一一沙,不能出油”。其意为,石女体内没小孩的基因(性),自然生不出孩子;沙子中没有油的基因,自然榨不出油。同样,六祖慧能大师把“佛性”看成是每一个人成佛的种子。人性中若无“佛性”种子,怎能成佛?!由此观之,佛性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成佛的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对佛性的讨论,贯穿《六祖坛经》始终。

慧能与五祖弘忍第一次见面时,两人便就“獦獠”是否有佛性展开辩论。十五年后,慧能第一次在广州法性寺(即光孝寺)公开亮相时,印宗大和尚便迫不急待地向慧能请教,“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一阐提指十恶不赦之人,因八识田中没有任何善种子,看似缺少成佛的基因,从逻辑层面来看,应该没有成佛的可能。在北凉昙无谶(385-433)译出《大般涅槃经》之前,这种观点在佛教界已成定论。然而,《大般涅槃经》却说:“一阐提等无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来有故,一阐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包括“一阐提”在内的所有众生都有佛性。然而,人们仍有怀疑,争论不休,印宗故有此问。
为了彻底化解印宗心中对佛性的疑问,慧能以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诠释佛性的本质,即缘起的生灭,产生现象世界的万事万物,其本质是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慧能在回答武则天和唐中宗的内侍薛简时进一步将佛性与中道实相沟连在一起,“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对圣者而言,宇宙人生空、有不二的实相就是佛性,常被称为“实性”“法性”“实相”“真如”“法界”,是成佛的基因。

普通人虽然一时无法理解佛性之含义,但一旦得到善知识的启发,即使是“一阐提”的不善之人,总有一天会理解宇宙人生空无自性的中道实相,一念善心生起,成为生命的转折点。就凡夫而言,人心中蕴藏着领悟诸法实相的潜能,这就是普通人的佛性,如同尚在母体中的胎儿一样,总有一天会瓜熟蒂落,见性成佛。佛性因而被称为“如来藏”“藏识”“本觉”“自性”。凡夫经过苦修而见性成佛,此时,佛性又被称为“解脱”“涅槃”“菩提”“大圆镜智”。尽管佛性有种种异名,本质却并没有什么不同。

《六祖坛经》中这种佛性论的思想直接继承了《楞伽经》《涅槃经》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学说,帮助人们建立成佛的信心,迈向解脱的大门。所以,六祖慧能升座说法,开宗明义,点出《六祖坛经》的核心思想,菩提自性是成佛的基因,人人本具。成佛的快慢,取决于人在觉悟自性上如何下功夫,“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