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7年度第四期佛心如莲朵朵开——《法华经》精读
 

佛心如莲朵朵开

——《法华经》精读(九)

宗 舜

【接上期】

这里有一个问题。

这里的当机者,在过去日月灯明如来的时候是妙光菩萨,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的时候是舍利弗。为什么呢?这里当机的不是菩萨,连弥勒都不是,为什么要换舍利弗来当机呢?注意,这里是解决声闻人的问题,不是解决菩萨们的问题。菩萨们的问题早都解决了,他们早都知道自己要成佛,弥勒也早已得到授记了。但是舍利弗他们这些问题,佛卖个关子给他,告诉他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舍利弗一听话里有话,所以三次祈请,佛三次拒绝。为什么呢?因为不这样子慎重,大浪淘沙,让这些人发真实心留下来,他们会狐疑不信,反害他堕落。佛肯定是要讲的,否则他不会出定,否则他不会放光,不会自己赞叹自己所修法门、所证境界。三次请问,三次拒绝,是让那些心中不能生起正信的人、怀疑的人有个时间离开。不能赶他走,怎么办呢?有这么一个过程,正好让他们自己离开。业障太重,障碍他闻法,这就叫罪根深重。

退席人有两个特点:罪根深重及增上慢。什么叫增上慢呢?就是我慢贡高——这些有什么好听的?我都知道;或者这些跟我修学无关,不要听。这都是傲慢,我慢山高,法水难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己没有得到说自己得到了,没有证悟到认为自己已经证悟到无学了,证到极果了。

走完以后,佛就对舍利弗说:“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现在在会的听众,就没有枝枝叶叶了,只有树的主干部分。这个“贞实”是什么意思呢?圣严法师说,没有小树枝、小叶片,都是佛门中间非常可靠、实实在在的大梁大柱之才。“贞”是贞操、贞洁,非常清爽、纯洁、纯净,没有杂染的意思,指的是纯粹、扎实的龙象群众。但是圣严法师这个解释稍稍有点不够严谨。“贞实”的含义在古代汉语里面讲的是那种常青植物的果实。它是经四时而不会凋谢的,四时长青,是针对前面的枝叶所说的。枝叶会掉,但是这个果实是长青的。另外,也指忠信诚实之士。第三,还有“真实”的意思,没有虚假。所以在本经中间“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用下面的三个解释都可以讲:第一,针对枝叶而言,现在是果实了,因为枝叶是要成就果实,现在这些留下来的都是将来能够结佛果的果实。第二,忠贞之士,心智纯粹,发大心的。第三,真实、不虚伪,没有我慢,没有那么罪业深重,还能够信受大法的。这样讲,“贞实”的含义就更加完美了。

于是佛就说,“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这样的妙法诸佛如来不是经常说的,是到了合适的时候才会说,不是天天说。什么时候啊?涅槃之前,那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福果,听完《法华经》,佛就要涅槃了。就相当于佛对于我们这种根器的人只说一次,说完就走了,这也是我们很悲哀的事情。“如优昙钵花”,开花之后很快就凋谢了。

“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你们要相信佛不会给你们说假话的。为什么不会说假话呢?因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有一个大事因缘。什么大事因缘呢?因缘就是佛说法的各种缘由。“一大事”就是重要的事。什么事最重要啊?令一切不同层次的众生,不论凡夫、二乘、小乘、大乘,男人、女人、畜生等等有情,都归一佛乘。佛之所以出现于世,就是为了对众生讲明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这个道理。但是凡夫不知不见佛的智慧,增上慢人停留在他所证悟的那个境界里面,不肯再学。在这里,佛明确说之所以出现在世间,是因为有一个大事因缘。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叫做“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呢?注意下面的一段话,就是我们说的“开、示、悟、入”这四个方面。整个的大事因缘可以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开、示、悟、入”来概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这就叫做“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什么叫做“开示悟入”呢?我们分别来说。

首先,所谓开佛知见,圣严法师这样解释:诸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目的是为了给众生闻佛知见。众生本具佛的知见、智慧,只是被烦恼尘封了,所以需要佛来说法开示,为众生打开各自的智慧之门,得清净的智慧心,亲证诸法实相,断烦恼,出生死,成佛道,即是开佛知见。

第二,示佛知见。“示”就是显示给众生看。有人画了一幅画在画廊里展示,这叫做“示”;你口袋里有一大笔钱,故意掏出来炫耀,这也叫“示”。给众生指示出,众生各人自己本来即具有佛知佛见,再进而教导众生、帮助众生如何来显示自己的佛知佛见。这就叫示佛知见。

第三,悟佛知见。为了帮助众生也能显示自己的知见,就一定要让众生开悟才行。自己不开悟,便显示不出佛的知见来,所以要使众生自悟、自证,称为“悟佛知见”。

“悟”有两种:一种是渐悟,《大毗婆沙论》《俱舍论》里面都说,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难行、苦行菩萨道之后才能成佛,这就叫渐悟。一种是顿悟,如《法华经·方便品》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华严经·梵行品》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刚刚发心,就成正觉。还有慧海禅师的《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云:“不离此生,即得解脱。”又云:“即修之时,即入佛位。”中国人好简求速,所以顿悟法门的禅宗,几乎一枝独秀,也因此养成了许多懒人,聪明伶俐鬼,不事实修戒定慧而光卖弄禅语机锋,野狐禅客满街走。这是圣严法师说的,也是事实。

顿悟、渐修不是对立关系。一般来讲,都是说修是渐,悟可以顿。没有顿修顿悟,那也除非是这个人善根深厚,过去已修,没有完全绝对的。另外一个方面,其实“渐”与“顿”都是安立的假名而已。“顿”“渐”要看心,这都是概念。时间长短、多少阿僧祇劫都是时间的假名安立。对于懒惰懈怠的人,我们跟他说你要经历这么长,所以你要赶快精进。那对于心自下劣,本来就害怕,一听菩萨道如此长远,我没有希望,怎么办呢?对于这样的人,跟他说顿修顿悟,即生成就。他一听,好,我这一辈子解决。所以是要看对象的,法没有一定说只有顿修顿悟,或只有渐修渐悟,没有!完全看你是个什么根器。是个什么根器,说一个对治的方便。

但是从《法华经》中看,没有一个顿成的。你看看给舍利弗他们授记还要经历好长好长时间,就没有一个快的。龙女成佛,那个倒是快,但是在法华会上声闻弟子没有一个快的。那个快的是文殊师利到龙宫去教化,龙女八岁成佛,即生成就。所以它没有一定的,不好说到底要经历多久才行。龙女八岁即生成就,舍利弗还有后面一大堆人都还有好多生、多少劫。所以大家就要做多少算多少,修多少算多少。不要着急,也不要懈怠。

所以,《法华经》的悟佛知见,首先是“开佛知见,使得清净”,若心未得清净而仍有烦恼心时时现行,便难悟唯一佛乘的诸法实相。

最后,入佛知见。进入佛的知见。“开”是用佛的语言来说,“示”是佛为众生指出众生各各皆有佛的知见,“悟”是让众生觉悟到众生自己皆具有佛的知见,“入”则是进入佛知见,发现自己本身就跟诸佛的知见相应相合。这句话是有层次的。
“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只为一件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注意,一切佛来到世间的目的,就是为了摄受不同根器的众生,同成佛道。虽然使用种种方便权巧,说种种不同层次的法门(比如人天善法、二乘法、三乘法),但这些方便法都是引导,不是目的。不是教人五乘三乘,而唯教化菩萨根性的众生,也就是教化一切众生成佛。这就是佛要做的唯一的一件大事。释迦如来出世的本怀是什么呢?就是为众生成佛,除此以外,别无他事。开悟也不重要,往生也不重要。开悟、往生,那些都是一个方法。个别学净土的人说,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怀就是为了宣传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其实宣传阿弥陀佛这个法门也不过是为了让众生成佛。《法华经》中的解释才是标准解释。因为佛在说了《阿弥陀经》以后还说了《药师经》,说了各种经,所以不用非要拘泥在赞叹本宗那个上面去。

佛接着说:“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十方诸佛也没有所谓二乘、三乘,十方诸佛都是一样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得一切种智。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中没有佛跟这个目标不同,都是一样的。

这里出现的一切种智是佛的三智之一,佛具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一切智也叫一切智慧,这是小乘声闻、缘觉所得的 “总相智”。我们能够认识一切法是空的,那就是得到了一切智慧。

第二,道种智。道种智是菩萨道,这是一切菩萨所修得的智慧,知道诸法的种种差别现象就是“空”。因为小乘所知的“空”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没有差别。而菩萨为了度众生,必须要对不同的众生施以不同的佛法去度化,所以菩萨能以“道种智”适应众生,产生种种教化众生的功能,应机而说,恰到好处地施以佛法。这就是观音菩萨为什么是普门。为什么声闻、缘觉没有普门的办法呢?不能够普门救度呢?是因为声闻、缘觉所证只是证的一切智,他只知总相,不知差别相。观音菩萨这些大菩萨,他既知总相,又知别相。所以他在证得道种智之后,众生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拿什么方便来度化。所以普门救度就在这里不同,这就是道种智。

最后达到佛果,就证得一切种智。成佛之后所得到的智慧,能通达一切种类和原因,由一切种智可以产生一切智慧的功能,菩萨及二乘的智慧就包含在其中。但是三乘圣者的智慧不能称为一切种智,佛的智慧才能叫一切种智。三乘圣者可以证得一切智,菩萨们证得道种智,但是只有佛才能证得一切种智。

“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甚至佛再次说:“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我们证阿罗汉、辟支佛干嘛啊?算是给你们台阶,第一步、第二步……建成菩萨、成佛这个高楼绝对不是让你当一块砖、一块瓦,或者第一层、第二层。如果你只是停留在证得阿罗汉,佛就说了你不是佛的弟子。因为你只做砖、做瓦,没有成为真正的大厦,这样的人不是佛培养的目标,佛不要培养声闻、缘觉。声闻、缘觉并非佛的本愿。所以,那些人如果只坚守在声闻、缘觉的立场上,根本就不是佛的弟子。当然不要认为声闻、缘觉不好,他们很好,但是在《法华经》中,我们强调提升,否定其实就是自我革新,要革自己的命,因为你要把自己的思维转变过来。

佛又说:“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为什么?如果一个人“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今天甚至有人说自己,或者说他的老师证得了几地几果,真要证得阿罗汉之后,即使不是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总有一位会来度他的,也要教会他《法华经》,也要教他发菩提心,也要劝进他成佛。十方诸佛不会坐视一个阿罗汉堕在阿罗汉道中,不发大乘心。十方诸佛法界如是,怎么坐视他一直发声闻、缘觉心呢?所以,即使真有一个阿罗汉不相信,也有一堆的佛菩萨、一堆的圣者,都来跟他劝解,都来为他教化。所以我们要坚定大乘佛法的信心。个别人认为证得的境界很高,不相信真实成佛之道,这样的人恐怕还大大有问题。这是佛对离开的增上慢人下的评语。

佛说,舍利弗啊!那些比丘、比丘尼自认为已经证得了阿罗汉,得到了究竟涅槃,自认为自己已经到了最后一生,就不再发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信心不够坚实,得少为足,没有体证到成佛的境界,就以为已跟诸佛一样地同一解脱,同一涅槃。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就是增上慢人。假如这些人真是佛的阿罗汉弟子,他不会不相信佛说的唯有一佛乘才是最上乘法,也不会不相信教菩萨法才是成佛之法,当然也就不会退席不听了。

下面的所有偈颂,都是讲一乘、二乘、三乘之间的关系的,基本上讲的内容都是十方世界除了一乘法以外,没有二乘,没有三乘,除非是为了方便才说三乘,这样的内容反复重复。举各种譬喻,举各种例证加以证明,这个内容我们就不再重复了。我们只稍稍看几个,提一下。我们就把重点的几句划出来看一下。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为什么过去不说你们要成佛呢?时机不成熟。“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也就是说,说小乘法的目的不是让你得声闻、缘觉,不是让你得阿罗汉、缘觉,是让你入大乘为本。其实说白了,我先说阿罗汉、辟支佛,就是引诱你进入大乘道。“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讲十方诸佛,“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那些都是安立的假名,“引导于众生”。“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成佛这件事情是事实。“余二则非真”,其他的都是假的。

“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我在因地发过愿,我成佛以后,要令众生和我一模一样,不会有差别。下一句很重要,“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我过去发的愿,现在已经圆满了,所以我才能成佛啊!因地的愿在果地圆满才能成佛。药师佛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都是在因地发的。现在既然成佛,表示大愿圆满,所以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还有一些异方便。“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因为众生的情况不同,怎么办呢?我要想出特异的办法,有针对地给他们救度。异方便的意思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我只好开各种完全不同的方便门。有哪些方便门呢?比如“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等等,“皆以成佛道”,这一类的人按照正常的修忍辱、持戒、精进,成佛了。第二,有人以善软心修学佛法,这个也能成佛。第三,供养舍利、供养塔庙,做这些供养的事情的人,甚至童子游戏,聚沙成塔,做这样跟佛结缘事情的人,他也能成佛。第四种,造各种佛像也能成佛。第五种,以七宝,甚至用胶漆布造佛像,这些人也能成佛。第六,画佛像这样的人也能成佛。第七,乃至童子戏,拿一个毛笔,或者指甲画一个佛像,这些人都已经成佛了。过去这么做,因为他跟佛结缘,种了一个成佛的种子,这些人经过无数劫的修行也成佛了。第八种人,“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用各种香花供养,作乐供养,以欢喜心,甚至用一个小小的声音赞佛,这样的人也能成就。第九种,“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所以每天供养非常重要,散不散乱心无所谓,只要你肯做这件事情。哪怕你散乱心,哪怕每天烧一支香,供一杯水,供一朵花。是散乱心,心也不虔诚,东西也不怎么好,没关系,皆已成佛道。他将来一定能渐渐地见无数佛,渐渐地就能成佛,所以要坚持。第十种,还有礼拜,甚至一举手、一低头,有的人不敢顶礼,有的人也不肯磕头,最多合个掌。一举手,阿弥陀佛,就行了,皆已成佛道。不要小看这个,不肯拜时,合个掌、低个头。第十一种,还有“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成了,只要肯念一句就够了,种个种子,这些人将来都是法华会上的。还有十二,“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跟佛结个缘,让他闻法就有希望。

“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我现在不再说方便道了,舍掉方便道,直接说真实道。什么真实法?“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你们在座的这些声闻弟子,阿罗汉,你们将来都能够作佛。相当于为他们授记,当然后面跟着就授记了。

“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闻法欢喜赞。”听闻到《妙法莲华经》,欢喜、赞叹,“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佛保证:“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这是“诸佛之秘要”。最后几句:“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这是告诉你,你们闻这个法以后,应当“心生大欢喜”,因为你们都能够成佛,也在我的授记之列。我们今天能够闻此妙法,也是为佛所授记,“自知当作佛”,自知自己一定能成佛。所以,佛所言真实不虚,只要我们心中升起欢喜心。

今天我们讲的《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破除疑惘,从疑惑从我慢中间走出来,坚定自己的信心,那我们就是入佛性,成佛道是必然之事,此事你我皆有份。这是第二品的内容。

最后我有一个建议,因为我觉得这段非常好,我们一起念诵这段。这是我们今天特别欢喜的事情,这是佛为我们授记,所以我们一起把这段恭诵一遍。 (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