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7年度第三期釉道无常,把握当下
 

釉道无常,把握当下

王俊文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这辈子应该做些什么,我一生一直没有改变的追求就是,陶瓷艺术。

1992年12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我遭遇重大车祸,有多人当场死亡,我是少数生还者。在被送进医院,开始长达八个小时的大手术前,我曾向观世音菩萨求过,只要能坐起来,双手能动,我将穷其一生探索顶极陶艺贡献世人。想不到的是,我之后竟如我所发愿,各种奇迹似的成就一一实现。

作为一位陶艺家,我的审美观念,也从只用眼睛看形体比例,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所创造出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审美形式,提升到用禅定的心去观慈悲之美。

少想多做

1983年,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曾经从事餐饮业,一道好的菜,必须是色香味俱全,还必须养生,对人身体有益处。在几年的餐饮经营中,我学会了用各种不同的食材搭配去创造上品好菜,不拘泥于传统的菜色,天马行空地去想象用各种食材融合创新。不同的是,可能烧窑的火候要比烧菜的火候温度要高出十几倍以上,难度当然是增加了很多,但其中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没有人天生就是一个不经过失败的成功者,陶艺家尤其如此。那时候,早上出门时只带一个便当,七点就到学校了,因工作量大体力消耗快,早上十点钟就已经把便当吃完了。之后又开始不停息地劳动,身心灵都用到了极致,每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感觉需要甜的东西来充饥,四点到四点十五有一小段的休息时间,我总是飞快地跑到福利社去买一个一美元的蛋糕充饥。说实话那时候真的是很穷,但是不会感到空虚,精神上是充实的。但有时候也会想,这样的生活到何时才是尽头?但是那一刹那的念头,会被做陶时的兴奋及开窑时的欢愉冲淡,于是日子就这样过了下来。

我发现,其实天下没有那么多的事需要你去想,而必须要做的事情却很多。于是,现在我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充裕地生活着,真的感恩!

把握当下

釉的难以捉摸就是因为它变化多端,釉的厚薄与窑位的不同、温度的差异、保温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稍有变动即无法成功。我能做的,只有勤做记录,保持能再复制的可能性。但最困难的,也往往使我挫折感最大的,就是原材料的成份变化,如现在的钾长石和三年后的钾长石成份不同,置入釉中,也会有些许的变化。所以,现在对我来讲很简单的釉色,可能五年后我无法再去仿制它们了。真是非常有趣。

所以,我发现,做艺术品一定要及时把握当下。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我能做出一些动人的作品,我应该以疯狂的态度去把握住,做出大量作品。因为,谁都不知道,五年后原材料的变动会有多大。

车祸后,我几乎处于残废的状态,加上车祸后的恐惧,心理不能调适,那段时间,我不太愿意说话,正是因为不愿意与人打交道,我反而得以全身心投入陶瓷艺术与釉料的研究。之后将近七年的时间,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浸淫在陶瓷美妙的世界里。白天拉坯,修坯,烧窑,配釉,晚上中文与英文的书布满全书桌,浩瀚的陶瓷科学研究使我内心充满了一连串没有答案的困惑,好像在宇宙最神秘的境界里。只有在开窑的一刹那,我才会豁然开朗。但在下次的实验中,又遇到了新的挫折,周而复始,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锻炼了坚韧的内心。

我从来不满足于我所得到的绚丽的釉彩,而是追求更浩瀚无垠的新境界。这要归功于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我悟出了人生无常,应及时把握当下,做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喜欢,所以辛苦实验、夜以继日的思考,都是令人无比高兴的事情。如果等到一切都失去,才后悔当初没有把握住当下的那一刻的欢喜,多可惜!对于我来说,那片刻的欢喜,就是陶瓷艺术。

万物融合之美

我三十岁之前不懂陶瓷,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歪打正着地进入这个领域后,经过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因缘,而成为有一技在身的艺术工作者。在我做陶的过程中,我是一个绝对完美主义者,作品稍有不如意,出窑时即马上敲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也因此常常不能接受自己所犯的任何一项不经意的过错。久而久之,对我身边的所有的朋友及家人,态度也是如此,因此身边渐渐少了他们的嘘寒问暖,自己也变得更加孤独。

那时候缺乏智慧,一心想要的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达到完美。那时所追求的完美,其实并不“完美”,因为我并不懂得,结合众人的力量与自己熔融成一体,来成就作品,才能真正达到快乐。在我早期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孤独悲伤的影子,因此我慢慢感悟到一定要对自己宽容,接受自己,同时,也就是接受别人,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怜愚痴如我,这个过程走了将近10年。

记得2000年之前,在做陶的时候,常会因为作品不够好而不快乐,好像永远不知足似的,而且一旦看到了某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确实超越自己,也会闷闷不乐,应该说比较重得与失,一直在小我中挣扎。

这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的不成熟,我发现了内心这个问题,但要如何地去调试与化解,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慢慢地了解到,其实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唯有把自己的不满足放下,才是精进的开始。

如今,我才懂得了完美的意义。

做坯时,为了使泥中没有任何空隙,以免高温烧成后产生气泡而功亏一篑。第一步炼泥时,我脚踩着泥巴的声音有节奏地“噼啪”作响,拉坯时候,还需要用手再盘泥一次。每每在这个过程当中,与泥巴的亲密接触,让我享受到了与它对话的一种和谐。也就是说我必需去适应了解这个泥巴的特性,进而与它融为一体,一切的过程必需是和谐而美妙的。

我从中体悟到陶艺就是泥巴的幻化,而泥巴就是万物的幻化。每每看完自己精心创作的陶瓷作品后,我常常会对着我的作品说:感恩你,万物,你赐给我幻化的材料,让我把你变成为一件陶瓷艺术品;我希望没有辱没你,给你再一次华丽的变身。谢谢你!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