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7年度第三期对继承弘扬生活禅的一点认识
 

对继承弘扬生活禅的一点认识

明影

怎么样去弘扬净慧老和尚提倡的生活禅,我认为首先我们自己要先修到家再谈弘扬。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师父的生活禅变成自己的生活禅,这是第一步,因为大家都去照本宣科地说师父已经说了几十年的那些话,没有一点新鲜内容,那生活禅以后就不会有人再提及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风格、以自己的角度把生活禅融会贯通,自己真正先把自己培养了,且不说弘法,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合格的出家人,真正合格的禅者,这是第一步。当然不是说到了这一步再去弘法,边弘法边自修,这是自利利他并重。不能光盯着弘法,盯着弘法就是本末颠倒,舍本求末了。应该盯着自己的修行,同时推动弘法。一切以修行为主,这样一辈子下来走的时候就洒脱了。走几个像师父一样洒脱的,生活禅就站住了。

我们一辈子下来做个总结,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事,说的话办的事是否都符合祖意,符合佛意,符合时代精神。

答案是符合的话,生活禅的第二代也站住了。第三代的路还得这样走,还得这样成长。得有三代人成为师父那个境界、师父那个风范,那生活禅作为一个法门就成功了。这就是在推动生活禅。这样做大家才肯学,也才能算是一个法门。否则的话,我们现在光想着怎么去传播,那就可能成为一个文化公司了。

如果是师父在靠师父,师父不在我们还靠师父,这就不是传法了。传法就是师父在靠自己,师父不在更应该靠自己,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我们首先要努力践行。因为我们跟师父生活的年代不同,起点不同,个人的根基不同,这个时代的因缘不同,担负的责任也不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各有各的因缘。但是每代人有一件事情是共同的,是把禅学好,学到真正跟古禅师能够对上话了,跟古禅师那个气质、那个心比较接近了那才叫禅。你叫生活禅也好,叫什么也好,总是禅嘛。既然是禅,它的一致性首先要契理,你才能继承传统,然后还要具有现代性。现代人先有传统性,才可能有现代性。你有了传统性,所说的话办的事就都是禅宗的新发展、新风格。你不可能照搬师父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只要修到一定程度定会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你想没有风格都做不到。但真正是不是学进去了这才是关键,从这意义上讲师父的生活禅开了个题目,留了大量的工作等着我们做—法门的建立,教理的整理等等。

这个时代要禅教并重,要讲经。大经大论要讲,要讲得有生活禅的风格,既要准确又要活泼,而且要有鲜明的特色,生活禅的特色。完了之后再去学术化。真正起到自己成长了,也培养了下一代人的作用。培养下一代人需要传播,在社会传播这并不难。现在微信网络这么发达,现代人的组织能力这么强,传播很方便,但那并不是一个法门安立的重点。如果说只是人多人气旺,再过几十年将无人提及,形不成佛学学派。只有真正把佛法学到心里去了,把自己法化了,把自己转化了,把生活禅修到了禅生活的境界,那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会传承下去。

古代天台宗一代没几个人,慧思大师第二代也只有几个人,第三代就是智者大师,第四代人数也不多。禅宗也是一样,禅宗到了六祖大师,基本上还是一脉单传。六祖大师座下真正有分量的也只有几位,怀让大师下面是六位开悟的。现在生活禅系不是普及的问题,关键是能不能把佛法真正学透。打铁还要自身硬,这是关键的关键。能不能踏踏实实修到老,到时候把腿一盘走了,或者走得很洒脱无牵无挂的。一生一总结,可圈可点,这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推陈出新、扩大影响是随着因缘发展的。普及工作做得多,影响大了,事务也就多了。恰恰安安静静修道是这个时代最可贵的,我觉得我们踏踏实实修道挺好。

说到参禅,不要上来就参一个方法、一个公案。为什么呢?因为那是饱参饱学的人,信心没问题了,禅定没问题了,见解没问题了,功夫呢也做得来了。它是深入修行需要的一个法门,单一单纯、一门深入。在这之前,是要活学活用的,要全面的学。要把大乘经论、把整个禅宗智慧、把我们的生命当作一个大方面来谈。这世界的本质、这世界的规律,我们生命的本性、生命的规律,大小乘经论的智慧、禅宗的智慧,其实是一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表现的不同方面,表现的世界规律,表现的生命规律,这就是佛教大乘佛法所揭示的。也是禅的核心,以心念心。你把我们整个生命的真相当作一个话头来参,在生活当中随时要有这个概念,做什么事情也要面对这个问题,其实也都是这个问题的具体反应。反应在建庙、反应在讲课、反应到坐禅、反应到对教理的学习上,这是一个总的法门。生活禅是时时处处来把生活当做一个大话头来参,因为天地万物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我们生命的规律,是我们生命的具体表现。规律是自然的运作,我们不了解它会被动地受制于规律。但参的话头是连在一起的,不断地来深入。把一个有问题的人(有烦恼、有问题、思想不清晰、行为不纯净、心不安定的人),渐渐地变为一个思维越来越清晰,顺应佛法的人。用佛法打造出清晰的见解,然后戒体能够清净,心能够调伏得住,菩萨人格不断地圆满,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总的法门。

至于每个人是以念佛的功夫,是以《楞严经》作为主要的学习经典,还是《法华经》《金刚经》等其他的经典,这就因人而异了。不一定,也不应该确定单一的要怎么怎么样。因为生活是丰富的,而且每个人是丰富的。师父讲宗门是一个普世法门,普世法门就是说一千个人一千个样子,你普世要有一箩筐法门。但思维要很清晰,具体你怎么用,谁用哪一个你要有针对的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法门要丰富,而不只是禅堂里参参话头,不是。你本来ABC还不具备,基本的中学教育还没完成,上来就想读博士,就想搞一个课题,就想拿学位,想去做教授,这就是现代人的认识问题,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到位的。修行第一要持戒,第二学哪一部经典,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成千上万的人只学一部经典,规定一部经必修,其他都不学,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为学禅意味着要作佛,要独立地面对问题,要去探索,去求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那个法门的几个要点。为什么很多人学禅还东问西问,因为他简单地想去找一个依靠的方法,要不就是急于开悟,不外乎这两个想法。这两个想法都是不到位的,都是需要反思的。我们不能沿着他的错误方向,要不断地修正这种思维。不要寄希望于谁都能适合禅宗这个法门,修学生活禅需要因缘具足。不能随着大家错误的认识去跑。还是需要把思路不断澄清,不是说几句话的事。思想能不能经得起这个问题的挑战,一旦有问题来了你会不会动摇,你能不能应对,还能不能很踏实,这就是不简单的,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从我自己来讲,希望药山是我们生活禅系列这一个大法门的基地,全方面地推行、完备生活禅。师父讲的都是什么呢?师父晚年特别重视《论语》和《道德经》,这对养成菩萨人格非常重要。这是把中国人的基本人格,拉回到基本上去,古人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学禅的。这个时代要社会各阶层认可生活禅,还要体现我们法门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这是很重要的,师父早就提到了。他是一个很圆满的禅者。他只能是提到前几句,关键是我们没有受过这个儒道教育,怎么能够具备这个修养,一定要到《论语》中去体会,到《道德经》中去体会,你才能把这个智慧也变成自己的。到时候我们跟古人思想能够接近,能够交流,也能变得比较圆融,修生活禅其实就是修一个圆融的人格。它不单一是法门的问题,甚至不是单一佛教的问题。

师父的法门首先是五家圆融,五家传承。五家风格是不一样的,风格差别很大。师父是五家传人,就意味着是五家圆融的风格,因为师父肯定只有一个风格―师父的风格。他就一定不能偏临济、偏曹洞,那都不行,其实是五家早就融合的。然后就是南北的融合,例如师父在当阳修复度门寺,南北圆融;同时讲息道观,息道观是小乘教法的核心内容,大小乘圆融;晚年特别重视《论语》和《道德经》的提倡,三教圆融。这就是圆融的法门。

哪一个法门都有无限多的工作要做,都很具体。踏踏实实地把经典读懂,老老实实地持戒,坐禅用功。不断学习,首先养成菩萨人格是关键。正见是核心,养成人格是关键。这两者具备那就通向了参禅,因为正见就是最后的结果。学通了的结果就是要把正见提起来,人格养成了之后,你想作佛,你想打开智慧,那就是菩提心发起了。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最终会通向成熟的参禅。

这个年代的人多数很浮躁,没有几十年功夫正见是提不起来的。偶尔在禅七当中坐一坐、参参话头,也就是感受一下。古代马祖等禅师天天在参禅,我们要学古人的精神,学会在生活中参,那就跟禅宗接上了。不开悟的人还是多数,不能同一标准。二十一世纪还能参禅参得跟唐宋年间那些没开悟的禅师是同一个状态,生活禅这个法门就真正立了起来,也就能一代一代把生活禅传承下去了。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