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7年度第一期我所熟悉的净慧老和尚
 

我所熟悉的净慧老和尚

耀福

生活禅导师上净下慧老和尚离开我们已经近四年了。在学佛的道路上,他老人家对我的影响、给我的教导,却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我与老和尚最初结缘,是在1990年。那时,我是河北省第二建筑公司第三工程处的一名建筑工人。有一天,一位朋友谈及河北省佛教协会刚从正定临济寺搬到石家庄,办公地点离我们单位很近。怀着对出家人的好奇,我从此时不时地去省佛协转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没有活的情况下,便听他们讲经说法。

当时,省佛协共有七名工作人员,其中四位出家人:老和尚、隆振法师(后来去了新加坡)、达威法师(后来去了美国)、明容法师,三位居士:李宝箴、高士涛和岳文元。老和尚为佛协的会长,李宝箴为秘书长。

可以说,当时的河北佛教是一片空白。省佛协的办公地点狭小,仅仅二三十平米,也没有地方摆设佛像、经书,信徒也少。

第三次去佛协时,我见到了老和尚。老和尚给我的印象是干活麻利、意气风发。在我的记忆中,老和尚的慈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次见到老和尚时,我问“什么是佛教?”,他耐心细致地做了解答。与佛协的工作人员熟悉后,在第五六次去佛协时,我请求老和尚给我做皈依。老和尚慈悲地为我授皈依,并赐法名明福。

有一次,老和尚提出到高士涛家看看。(当时,高士涛家住红军路一栋六层建筑物的顶层,面积不到十平米。)怎么去高士涛家,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佛协离高士涛家有四五公里的距离,那里不通公共汽车。如果骑自行车去,一来自行车数量不够,二来老和尚不会骑。我看到了院子里有一辆脚踏三轮车(为当时基督教协会的财产),便请示老和尚“大家坐三轮车去吧”,得到老和尚的同意后,我就跑到基督教协会去借。

我脚踏着三轮车,和老和尚、达威法师、高士涛居士一起向红军路前进。现在想起这一幕,感觉有点儿心酸,《法音》主编、一代高僧大德上净下慧老和尚,为了河北省佛教的发展,放下了北京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石家庄,早期竟然坐着三轮车开展弘法工作。可能好多人看到这个故事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

后来,省民宗厅给老和尚配了一辆上海牌汽车。(老和尚当时辗转于北京、省佛协、赵县柏林寺之间,交通工具为火车与公共汽车,民宗厅此举在于解决老和尚的交通问题。)那时,汽车并不多,所以有驾驶证、会开汽车的人更少。谁来当司机呢?由于我会开拖拉机,老和尚就对我说:“会开拖拉机,也可以去驾驶学校学一下开汽车嘛。”当时,佛协已经没有编制了。接着,老和尚对我说:“也许你在那边好,也许在这边好,给你一个月时间,你考虑清楚。”一个月后,老和尚问我:“考虑得怎么样了?”我说:“考虑清楚了,来佛协,在那边只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在这边一来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二来可以追求自己的信仰。”于是,我辞去了建筑公司的职务,前往驾校学习。一个月后,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驾照,正式成为佛协的司机。在我学习驾驶技能的时候,日本临黄协会送给省佛协一辆尼桑商务轿车。这辆尼桑车在省佛协服务到2003年,才光荣地宣告“退休”。

那时,隆振法师负责大家的伙食,相当于大众丛林的典座。我负责每天的物资采购、洗碗。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是现在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佛协每天的饮食,以土豆、白菜、萝卜为主,逢年过节时,才加个豆腐改善一下伙食。

随后不久,老和尚正式接手柏林寺的重建工作。第一次去柏林寺的情形,我至今难以忘怀。现在的柏林寺所在地,当时被赵州师范学校和赵州粮食局占用着。这两个单位搬走后,甚至可以用一片狼藉、满目疮痍来形容。一座赵州塔、几间破房子、十多棵古柏,当时的柏林寺只有这些。当年,老和尚亦有诗为证:“一塔孤高老赵州,云孙来礼泪双流。断碑残碣埋荒草,禅河谁复问源头。”

虽然面对的是断碑残碣荒草,老和尚却踌躇满志,白天,他带领大家出坡干活、拔草搬砖,晚上,在破房子里休息。兴复初期的诸多困难,在老和尚的带领下,遂一一得以化解—于是,山门修好了;接下来,普光明殿竣工开光了;接下来,观音殿竣工开光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建设柏林寺的过程当中,大多数的经书、佛像,日常生活所需的米、面、油等,大都是我开着车从北京拉到赵县的。

1993年夏天,老和尚开创性地在柏林寺举办了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当时,白天,老和尚在临时搭建的帆布帐篷里给大学生们讲佛法,晚上,又带领大家静坐。那时,营员们集中在几间破房子里睡地铺,食宿环境与今天真有天壤之别。

有一天,我请老和尚给我题个字,老和尚写下“路在心上,心在路上”八个字。这八个字,寄托了老和尚对我的期望,他期望我好好开车,不打妄想,要我安住当下;这八个字,也突出了老和尚“生活禅”的宗旨―“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随着柏林寺建筑群的拔地而起,前来皈依三宝的信众也不断增多,我们的老和尚却也在慢慢地变老。当然,他为河北、为佛教做奉献的热情,却丝毫未曾减少。

2008年,我来到了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依止老和尚的法子上明下启法师剃度出家,次年受了具足戒。可以说,结缘老和尚,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

感恩老和尚!感恩三宝!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