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六期药山寺参禅记
 

药山寺参禅记

叶灵犀

当看到“湖南药山寺举办首届老营员禅修营”这一消息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心想,若不被录取,去禅宗祖庭坐坐也是好的,那里的草木必是有灵性的,“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佛教曹洞宗祖庭的千年古寺—药山寺,位于湖南津市市药山村,在历史上因惟俨禅师曾在此住锡,而成为禅宗圣地。

药山寺的竹林禅院是今年刚刚竣工的,十几栋木楼依山而建,为汉唐风格,粉墙灰顶,隐在竹林深处,门对东冲湖的宁静碧波。竹林清幽,庙宇宁静,这里就是禅修中心了。

一进门口,达磨祖师的“二入四行”清晰地刻在木质栏楯上,竹林禅院的宗旨是藉教悟宗。

此次禅修营的缘起是药山寺住持明影法师为承师志,为弘扬生活禅而举办的。自净慧长老于1991年开创生活禅以来,柏林寺和四祖寺以夏令营的方式,接引了数千学子。无数的人从误解佛教到开始了解和亲近佛教,继而将禅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并本着“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八字方针,将生活禅更深入学修。此次禅修营旨在学习基本的止观、参禅,以及学习《六祖坛经》,规定全程止语。

行.禅

没有繁琐的开营仪式,第一天在坐禅之后,明影法师就示范慢行禅。明影法师是曹洞宗的传人。曹洞宗宗风绵密。慢行禅的特点是秀才风格,功夫斯文,动作缓慢,每次落脚都像定在了那里,完全站定之后,再抬起另一只脚,让自己的心回归,回到当下这一步,回到最简单的动作上来,心跟身体在一起就是观照力成长的地方,让思维心停下来,直接观察身体,破除五蕴里的想蕴,透过禅修观察,了解身心的状况。

慢行禅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这看似简单的抬起放下,也并不容易,平时自己的心是飘忽散乱的,身体亦随之不安。当每一步都变成当下的观照,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拼却全身的气力抬起只脚,放下,又异常珍重,落地生根。心回归,破除自己的执着,若有意若无意。当下止观贪嗔痴的烦恼,让思维心停下来,心跟身体在一起,妄想减少,脚下这一步才是最真实的。训练自己不依赖外界,而是从自身获得宁静和欢喜。

慢行禅,易行难继,看似很简单的抬起放下,心一会就会跑到别处去。竹林禅院的风景那么美,鸟声那么清凉,还有成群的黑蝴蝶飞来飞去。怎么可以专气致柔,如婴儿一般回归江河始初的简单快乐?

坐.禅

清晨四点半,人还在香甜的睡梦中,钟声如巨大的鲸鱼般游过来了。因为这里四周环山,感觉钟声是圆的,过去又回来,声势弘大,在头顶旋着。窗外还是繁星点点。这时候坐在禅堂里,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师父说是阿赖耶识的无明习气。刚开始坐禅时,不能全身心投入。明影师父很慈悲,不要求每个营员都坐早课香。自己平时贪图安逸习惯了,对坐禅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身体的不舒适很敏感,既不跏趺坐,亦不单盘,只是散盘,所以心难以安定。

翠绿的鸟鸣穿透丛林从檐下滴进来,心开始被外境所牵动,从任何一扇窗望过去,都是一方独到的风景。腿子疼受不了的时候,会睁开眼睛,欣赏窗外的美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心不断地攀援外境。心猿意马,实难止息。

后来想到来这里的初心,师父和檀越们恢复药山寺的艰难,自己又请了假大老远跑到这来,为的就是破除自己的无明习气。很努力地开始单盘,单盘对于我,坚持一分钟都很难,因为腿子一盘上去,立刻就疼痛难忍。

自江西宝峰寺的衍真大和尚来了以后,大家坐禅从一楼的止观堂移至二楼的选佛场。选佛场是庄严肃静的禅堂,氛围骤然为之一变。在坐禅行禅的间隙,大和尚给大家讲解一些古禅堂的规矩,大和尚讲话语速低缓沉着。当谈到那个威力无穷的香板―“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歇狂心”,我渐然对这些法器产生了敬畏。在每次开示完毕最后一句话还未休歇,大和尚即高声说:催板!这时大家就急急行起香来,不知为何,我每次行香都在大和尚身后,大和尚要求,行香不要走空圈子,要参话头“念佛是谁?”,眼睛要盯住前边人的后背。我每次都盯着大和尚后背,灰色长袍上的一个破洞,还有那随缘挂在身上的皱成包袱的布衫。内心又开始打妄想,这样一个见素抱朴的外相,竟然威仪三千,内心的悟境已上灵山无数重了吧?

参.禅

参禅似有无限妙义和不可思议之境界,令人神往。对于初学的我来说,因不会用功,话头提不起,这就像初学自行车的人,看别人在两个轮子的车上稳稳坐住,自己上去是要摔跤的。衍真大和尚给大家参的话头是:“念佛是谁?”,“只手之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话头就是在不明白的地方起疑念,是心专注的地方。学参禅,功夫不相应,念头提不起,初参多提,老参多看。大和尚说,在这短短的几天,你们仅仅学到了方法,回去还得多用功,当遇到烦恼时,提起“念佛是谁?”,那时烦恼就像冰块丢进火炉里,这一句“念佛是谁?”是非常有威力的。每个禅七都是参禅用功的好时机,话头看好,疑情如江河决堤浩浩荡荡过去。这是古代禅师用功开悟的好时机。

整个禅修期间,师父不断地在给大家讲高僧开悟的故事,教大家参话头。有一个洛浦禅师和夹山禅师公案,洛浦元安禅师先自临济门下得法,号称“临济门下一支箭”,自恃功夫学问无可比拟,在夹山住茅棚数年不访夹山和尚,夹山和尚派弟子给洛浦一封信。因此信洛浦径上夹山拜师,后得开悟。明影师父给营员参,此公案中夹山的信不传于世,请大家想一想,那封信写了什么内容?经过一昼夜的苦思冥想,我自以为有了答案,找到师父,报告说“那封信什么都没写,两个开悟的大禅师还用得着语言交锋么?”师父脸色一沉:“你肯定?”“肯定!”我像是被逼上悬崖的困兽,一脸的毅然决然。师父猛然间就火了。“真是学傻了!”我呆在原地,心里还在为自己解围,师父不是也没看到过那封信吗?又一转念,师父至于这么生气吗?才恍然悟到,师父日日讲经,教大家参禅,无时无刻不提醒,现代人的理性太发达,参禅就是在不明白的地方起疑情,在此用功。而我还在思维的窠臼中打转,自以为是,固有习气丝毫没有破除。于师父这厉声喝骂之下,我才猛然醒悟,所谓的行禅、坐禅、参禅都是要观察自己这颗心,明了当下这一念,从惯常的思维跳出来,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心静下来,“心清水月现”。自此以后,行禅时不再东张西望,坐禅时不再耗费时光,听经时不再心不在焉,意念慢慢变得安定,妄想识流虽不能一时破除,但不再固执己见,在看似简单的方法中点点找回那颗尘劳封锁的心。

无论是“参话头”“数息”“持咒”“念佛”,都是一个方便,通过这个方便,能升起正念。我们的心从来没有训练过,贪念、愤怒、苦恼、失眠,心听你的吗?没有训练过的心,一辈子狂欢乱跳,在烦恼中打滚。

正念生起是修行的核心。正念生起欢喜平静,无昏无妄,身心柔软。

听.经

《六祖坛经》是一部活泼具有妙趣的经典。在此之前,我已经读过无数遍了,从刚开始的猎奇到后来的沙里淘金,扒开文字表象撷取法眼妙义,自以为很熟稔了;可经过明影法师的讲经,更觉得《坛经》妙义高不可攀,其中比比皆是禅师开悟时的对话,其言平淡,其境界之深,不可思议,玄妙莫测。《坛经》是清净智慧的流出,从初祖达磨震旦传法到六祖,实现了佛教智慧的中国化。其核心智慧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开悟禅师的境界自不可妄自揣摩,但《坛经》是最亲民的,翻开其中任何一品,每个人都可对照,为日常修行之用。

短短几天的丛林生活―临湖轩的普茶,止观堂的听经,选佛场的静坐,湖边的漫步,竹林深处的汲泉烹茶,智慧温暖的师友,心里恋慕着这一切,本想等中秋月圆再走,又深知在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前种诸善根,才能有此一会,不可贪恋。行禅、坐禅、参禅、听经,也许不能尽得其妙,但依然感受到药山寺宗风高标又那么贴近生命,融合于当下的生活,谁说修行只在禅堂?治业生产、勾栏酒肆,甚而颠沛流离,在哪儿不可以参禅修行?

在来药山之前,我是浑身骨头生痛的,我自己以为是读书写作耽于久坐故。来药山短短几天,身安心静,多年“择栖”毛病也去掉了,在此夜夜安然而眠。

于禅,也许我仍未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于我,在修行终于有了下脚处:

慈悲喜舍的情怀,清净内敛的言行。

柔和忍辱的态度,勤奋向上的精神。

宁静淡泊的心境,通达缘起的智慧。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