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五期“无法可说”——《金刚经》名句赏析与点评之三
 

“无法可说”

——《金刚经》名句赏析与点评之三

净因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金刚经》

师兄弟二人在柏树下参禅。一粒柏树籽落在师弟头上,师弟问师兄:“柏树籽是否有佛性?”师兄答道:“柏树籽当然有佛性!”“柏树籽何时能成佛?”“虚空落地时。”师弟继续追问:“虚空何时落地?”师兄从容答道:“柏树子成佛时。”(编者按:《赵州和尚语录》记载: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师[赵州]云:“有。”云:“几时成佛?”师云:“待虚空落地。”云:“虚空几时落地?”师云:“待柏树子成佛。”)

这种看似有答案却永无定论的论辩游戏,形象地描述了人们执相之害的情形。人们误以为柏树籽与佛性、男与女、空与有、好与坏、大与小、长与短、得与失等表面的分别相为客观的存在,视为真实不虚,因而产生种种执着,争斗与烦恼由此而生。《楞伽经》中将愚人执着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烦恼,比喻为如大象陷入泥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我们试着从三个方面探讨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以便帮助我们离言语相,藉教悟宗。

人类有史以来有很多非凡的创造,如计算机、飞机、宇宙飞船等等。但人类最有意义、最伟大的创造应该算是我们人类的语言文字,用以表达人类由感官和心灵所体验到的事物、经验、思想和感情,成为一种符号,与真实的事物有本质性的区别。以火为例,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被称为“火”,而人们口头说小孩玩“火”很危险,在这种语境下的“火”只是名相,并不是真实的“火”。否则,“火”从口出时,嘴唇就会被烤焦。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语言文字有时也不足以表示日常事物的真实性状。以“苹果是甜的”这句话为例,没有吃过苹果的人自然会联想起糖、蜜之甜味,这和苹果自身的甜味不同。更何况苹果的甜味随富士、乔纳森等品种之不同而不同,靠嘴上“说”出来的甜味,怎能真正体会到“苹果是甜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只有亲口尝一尝,才能知道苹果的甜味。同样,经验告诉我们,有时我们会有一种激情或感受,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人类的语言并不是万能的,确有其局限性。

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只能表达时间、空间和缘起法范围的事物,而宇宙人生真相(例如中道实相、涅槃等)早已超出时间、空间和缘起定律的限制,根本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就像在鱼的词汇里是没有形容陆地的字眼一样。
乌龟对他的朋友鱼说:“我刚从陆地上散步回来。”鱼说:“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了。”无论乌龟如何解释,鱼都无法明白在陆地上“走”的真实含意。

同样,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和四谛等法,用语言文字讲解时仅仅是一种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本身。正如《菩萨璎珞本业经》说,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有人把佛陀所讲的法当成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当然是在谤佛!正如《金刚经》所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佛陀在菩提树下所悟证的心法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所以佛陀告诫人们,若有人认为佛陀所说皆是宇宙人生真理,这当然是在谤佛!然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否定语言文字在悟道过程中的功用,认为“知之一字,众祸之门”,讥识字者为“总作得盐铁判官”,讥读经者为“钻故纸”,把三藏十二部看成是“拭不净故纸”。《六祖坛经》对此有如下看法:“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由此可见,尽管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但并未否定语言文字在悟道中的重要性,而是主张离言说相,藉教悟宗,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为悟道服务,显示出修习般若法门的妙处。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