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673—741),俗名亦行思,姓刘,吉州安城人(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自小聪慧,孝敬父母,不食荤腥。幼岁出家,每群居论道,师唯默然。
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行思闻曹溪法席,遂前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会下学徒虽众,师居首焉。
开元元年(713),六祖晚年,谓师曰:“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兢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吉安青原山净(静)居寺,恪守祖训,弘扬顿悟法门,开法化众,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
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即石头和尚),问曰:“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祖曰:“寻思去!”及祖顺世,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座问曰:“没师已逝,空坐奚为?”迁曰:“我禀遗诫,故寻思尔。”座曰:“汝有师兄思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缘在彼。师言甚直,汝自迷耳。”迁闻语,便礼辞祖龛,直诣静居参礼。师曰:“子何方来?”迁曰:“曹溪。”师曰:“将得甚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迁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能识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青原山,开法化众。其门庭之兴盛,法脉之流远,足与南岳媲美。行思禅师座下徒众虽多,但其法脉后来主要是由石头希迁禅师一系承传。
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28年,为禅宗顿悟法门献出了毕生精力,无愧于一代佛门祖师。在禅门五宗中他传下曹洞、云门、法眼三派。行思为佛教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也被佛教弟子尊为禅宗七祖。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十二月十三日,行思升座告众,跏趺圆寂,终年68岁。唐玄宗敕建“七祖塔”,唐僖宗追赐其谥号“弘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