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三期临风春草散清芳
 

临风春草散清芳

崇辨

时间一如手里的细沙,于无意间便从指间悄然流失,转眼间已是乙未岁末四九的寒冬时节,温度跌破了冰点。老祖寺的天空飘舞着莹洁的雪花,凛冽的朔风呼啸而过,将地上的雪片阵阵地吹拂扬起。瑞雪预示着来年好的开端,望着窗外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头,我不禁感慨万千。妍雪寂静而缤纷地飘落,转瞬间就会凝结融化,但她从不代表颓废与心碎,失落与无奈;其实她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守候与等待,希望与未来。但得能为天下雪,白云原自一身轻,这才是冬天最真实的感觉。

辛卯年的冬季,我们曾那么近距离地守护着一位慈祥和蔼的耄耋老人,那就是我们可爱可敬的师父净慧长老。当时师父虽然法务繁忙,却有意将我们新剃度的21位沙弥集中在四祖寺双峰讲堂共同学习《沩山警策》,由老人家亲自授课,一连讲了五天的时间。师父逐字逐句地给我们剖析其中的义理,并结合他自身的修行经验,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僧才。师父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地平凡而真切。课程结束以后,师父不顾天寒地冻的气候,不顾操劳疲惫的身体,又全程陪我们在老祖寺一起打禅七,一连打了四个七(共28天),几乎每天都进堂给大家作开示。有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师父讲话的时候会不停地咳嗽,等到稍微缓和舒畅了些,他又耐心轻柔地接续自己的话语直至结束。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顿时感到,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什么叫做慈悲喜舍,什么叫做大爱无疆。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脑海里还能勾勒出他那清远深沉、卓荦雅然的神情韵致。他独自在紫云堂的书房内踱着步子思虑揣摩,时而危坐灯前执笔写作,时而捻须啜茶,闭目冥思。像这样每天无拘无束、悠然恬静地安度晚年,是师父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很庆幸自己能够遇见晚景之年的师父,蒙师不弃,忝列门墙,近闻謦欬,面获亲炙。更庆幸自己能够一起分享师父极为难得的闲静时光。师父说过,“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本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却为了经营维持寺院,为了弘化阐扬佛法,像师父这般年迈的高僧们还在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教事业纵贯南北,奔波劳碌。亲近尊宿好像在雾露中行走,虽没有沾湿衣裳,却无时无刻润泽心田,老一辈耆德都是我们年轻出家人所应该学习的榜样。

自从1984年开始担任中国佛协会刊《法音》杂志主编以来,师父专事爬格子的工作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自然对于语言文字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2009年年底,四祖寺主办的刊物《正觉》(现更名为《黄梅禅》)发表了师父在老祖寺中兴后首届禅七法会的开示文稿。我虽然负责文字的校对工作,但是非常粗心地将师父开示所引用的老祖寺楹联当中的这句话—“春秋千岁上,更无余老可比遐龄”给弄错了。师父无意之中翻阅并观察到了刊物里的这个错误,打电话把我叫到丈室开示了一番,虽然神情严肃,但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做文字宣传工作,要有一份责任心,更要有一颗审慎细致的心,尽量减少文章当中的错别字,凡是原句出处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核对。”有时候,师父也会抽空帮我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文章,比如指出“兰若”是比丘个人静修的地方,而“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省称,译为“众园”,可指规模宏大的寺院;或者告诉我文中需要有呼应题目的语句,或者告诉我有些引用的诗词偈颂需要单另成段。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师父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于晚辈良苦用心的教导。

每逢深秋时节,四祖殿前那棵高大的古银杏树便会缀满金黄的叶子,萧瑟的秋风一扫而过,轻盈的银杏叶就能随风飞舞,烂漫飘零,将随处的地面点染成了诗意的茶席。每次下山去四祖寺,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叩开记忆里的那扇门,连进门时的呼吸我都会提前反复练习,生怕打扰到正在休息的师父。温暖和煦的阳光透过天井照进丈室门前的庭院里,师父轻松地坐着靠背椅,戴着老花镜,边晒着太阳,边读着报纸,而后慢慢地睡着了……自从师父圆寂以后,方丈寮经过重新布置成为了“慧公上人纪念堂”,里面陈列着许多师父生前的个人物品,包括笔记手札、僧服法器等等。师父是位做事极其认真仔细的人,在书籍扉页的留白处,他都会随手记下当时的心得体会,“随手记来皆有用,因循疏懒总无情”,“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师父的字迹端庄清秀,一笔一划都是那么地踏实有劲,好似在奋力书写自己的韶华与未来,又仿佛在无声地展现着泰然自若、宠辱不惊的禅者风范。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它们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感染着往来四祖寺参访拜谒的有缘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师父好似志冲云霄的鲲鹏,用他浩然的襟怀和高尚的品格诠释了大地与水的精神,其温敏恭俭、谦逊翩翩的风度犹如空谷中的幽兰芳草。古语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要将师父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每一位佛弟子自身的内在品格,要把对师父的这份眷眷之情、拳拳之心升华为六度万行的无穷愿力,做众生的不请之友,做度人度马的赵州桥,做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扎实修学,无私奉献,这样才是对师父更加深情的缅怀和纪念。四众弟子合掌赞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师之风,山高水长!

乙未年岁末于黄梅老祖寺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