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三期廿五载往事如烟——追忆恩师慧公圆具正觉、寂证无生三周年
 

廿五载往事如烟

——追忆恩师慧公圆具正觉、寂证无生三周年

常辉

今天,佛光注照,惠风和畅,追思先哲,禅意无量!吾师净公,以生活禅,接引学人。弘宣禅法,演扬圣教。道播九洲,德钦四海。纵观师之一生,游心法海,非笔墨能宣,非语言能辩。大众慈悲,让我在这里谈谈我在河北佛教与净公老和尚的一段时节因缘,苦行生涯的佳话。二十五年过去,往事如云如烟如霞。

二十多年前,整个中国大陆佛教界只有莆田广化寺、天台山国清寺、上海佛学书局流通佛经,我发心在华北地区兴建一个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制版佛经流通中心。从浙江省普陀山佛学院毕业之后,1991年7月,我到北京广济寺拜访老和尚。我请老和尚加持我、培养我、支持我。老和尚说,你要发这个愿,印经弘法,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那是赵州祖庭,却很荒凉,至今百废待兴。如果你在寺中吃得苦、耐得劳,我就支持你。仅这一番话,我在广济寺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赶往柏林祖庭。二十五年过去了,从柏林禅寺、虚云禅林,直至组建河北省佛教慈善功德会(现名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创办三所弘德家园,我一直没有离开河北。可以说,无论是柏林禅寺的发展,还是河北佛教协会暨河北佛教的发展,河北佛教界四众佛子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志业、不遗余力地救济社会弱势群体的种种因缘,就像刚才明海大和尚所说的,我是一名真实的权威见证者。

净慧老和尚在柏林禅寺禅堂无门关前留影

1991年7月,我与刘文新居士创办了柏林禅寺法物流通处。我们的创业,从最初的白手起家,逐渐实现柏林禅寺在华北地区成为最大的法物流通基地。草创之初,香港宝林寺圣一老法师在安徽九华山讲《地藏经》。因为他老人家讲一口粤语,大陆四众佛子听不懂。于是,圣一长老将《地藏经讲记》文稿委托净公长老编辑出版,净公把这项任务交给我负责制版印刷,还有黄念祖居士的《大乘无量寿经讲解》,首期出版上海元音老人著《略论明心见性》。如是,柏林禅寺法物流通处开始免费赠阅圣一长老著《地藏经讲记》、黄念祖居士著《大乘无量寿经讲解》、元音老人著《略论明心见性》,并逐步扩大了赵州祖庭在各地佛教界的影响力。

1992年10月,老和尚接手石家庄市郊区于底村的重胜寺。为了继承一代宗门大师虚云老和尚的禅风,于是将重胜禅寺易名虚云禅林。在柏林禅寺召开班首执事会,讨论谁来管理虚云禅林时,我自荐,“如果师父让我去管理虚云禅林,我当依教奉行。”那时的虚云禅林,仅存一所破旧的小学,破旧的一座小殿堂,我们僧俗不到10人便开始安禅修身。

1995年初,净公老和尚语重心长地讲到他一岁多就被亲生父母送到农村小庙里,由两位比丘尼收养长大的经历。又讲到1988年着手恢复柏林禅寺时,除了二十四株柏树之外,别无一物。感恩美国纽约正觉寺佛性法师(比丘尼)供养十万元美金的巨额资助,如是才有了“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老和尚自幼出家,云水生涯,经历着种种厄运,遭遇过种种众生共业磨难,是很多比丘尼、优婆夷女性居士成就了他艰难行走的菩提道路。出家几十年来,老和尚坚持不收徒众,可是,兴建柏林禅寺了,还得徒众管理常住。开始只是接收男众出家,收了男众以后,很多女居士也发心恳请削发出尘,老和尚一概拒绝。直到1995年初,太多太多的女居士执意要依止老和尚座下披剃。老和尚对我开示:女性出家,不能住在深山老林里去,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但是也不能住在繁华热闹的城市区域,为僧尼者,宜远避世俗。怎么办呢?看来,女众六和共住,适合住在城市郊区的寺院。师父这么一说,是想安排出家女众常住虚云禅林,我依教奉行。那年我离开了虚云禅林,交由现在的常宏法师主持寺院了。

1995年5月,我参加中央统战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开办的首届宗教领袖读书班。其间,中央广播电台杨伟奇编导给我介绍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执行委员邱玉芬女士。7月中旬,我陪同邱玉芬女士走访张家口市宣化区福利院、宣化县的农村贫苦家庭,以及张家口市福利院。之后,慈济功德会决定整体搬迁83户农村居民,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张家口市桥西区红旗营村。这二十多年来,台湾慈济人的四大志业、八大脚印一直在河北省的太行山区从事着种种慈善救助志业。

2004年夏,河北省佛教慈善功德会创办了以集中抚养孤儿、事实孤儿的三所弘德家园。十二年以来,抚养了640多名失怙孩子。有400多名孩子成年并从事社会职业,有经商贸易、参军从戎、就职公务员、从事医药、幼师执教等等。现有近20名从弘德家园成长起来的成年人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老和尚教诫弘德家园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善”。强调做一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积极向善的孩子。强调德育为基,成人为要。老和尚悲心深切,对弘德家园的孩子们倍加关爱,呵护有加。刚刚在嘉宾题词簿上,我写了一首偈语追思净公,供养大众:

安居梵刹,慈悯有情。说无生法,度幻化人。

吾师净公,游戏人间。已去已来,不动身心。

(常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会长。 本文为“禅者的足迹—净慧长老在河北” 图片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