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二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本刊

【接上期】

参究念佛,包括一般的参话头禅,有两个误区需要特别注意。参话头不得力者,多源于此二误区:

一者以住在离念之空境处为功夫。

参话头通过起疑情做功夫,其要点有三:一者通过疑情止其散乱心,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参话头上,此为“止”之所在;二者正参之时,觅妄念了不可得,一片空明,此为“慧”之所在;三者虽然妄念了不可得,却非昏沉无记,而是了了分明,同时亦不执此为是,亦无安住之想,此正是“定慧等持”之所在。在参“念佛的是谁”的过程中,在疑情的作用下,只要一念回光返照,即可妄念并销,进入一种离念的空境状态。很多人在此错下定盘星,认为就应该安住在这个离念的空境上。如果有了念头,再提、再疑、再参,直至妄念消除,然后再继续安住在离念的状态上,认为这个就是功夫。殊不知,参话头、起疑情的妙处,犹如铁扫帚,有念头固然要扫,没有念头同样要扫;有滋味要扫,没有滋味同样要扫;有亦扫,空亦扫,扫来扫去,无你措足处,无你依傍处,无你拟思处,始有相应分。此正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神之落实,岂有你“住”的地方?!

不少老参上座,腿子的功夫不可谓不好,参究不可谓不精进,道心不可谓不坚固,何以长时间坐在离念的净裸裸处,不得见性,如同“冷水泡石头”一般不得活用?究其原因,恐怕就在此一念之差。“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可不慎乎!此第一误区也。

二者将因解脱与果解脱打成两截,过分执着于果解脱,因而离开了当下,落入将心待悟中。

参话头之妙就在于,正参话头之时,心心念念在疑情上,不念贪嗔痴,不念名闻利养,不念财色名食睡,不念人我是非,不念二边取舍,不念思维知见,此正是离心意识。而这个所参究的“谁”字,亦了不可得,如洪炉烈焰,无你凑泊处;亦如铁馒头,无你下口处。正是在这个离心意识的当下,在这个“不得其门而入”、住无住处的当下,已然与自性三身佛相应了,已然与三世诸佛“真如三昧”平等普熏力相应了。此正是因解脱,此正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此正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正是“无所念者是名念佛”,此正是“途中即家舍,家舍即途中”、“既不在途中,又不在家舍,家舍途中二俱不立”。

然多数参禅之士,因为没有确立起如此这般宗门的圆顿信解,将途中和家舍、因地修行和果上解脱打成两截,忽视当下一念之因解脱而一味向往果解脱,向未来驰求的心不断。参禅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焦虑不安,都源于此二边之见。每见有老参之士,用功几年、十几年乃至数十年之后,因透不过此“将心待悟”的二边见所带来的焦虑不安,或对参禅法门产生怀疑,或认为自己的根器不行,心生退屈,转入密宗或净土,舍去禅行,良可浩叹!

“含元殿里问长安”,此语人人会说,然能够在日用一切境缘中,将此语变成当下坚固之正念,有几人欤?有几人欤?

衡量一个人是否宗门之上根利器,不在于他多知多能,不在于他能言善辩,而在于他能否居一切时、一切处,把宗门的圆顿信解变成当下之正念。此即是所谓的“信成就”,此乃成佛之正因。宗门中所谓“悟”,即是要开圆解、起圆信,入正定聚,即是“信成就”。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