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禅刊主页 / 2016年度第二期 / 禅文化书讯 | ||||||||
禅文化书讯 |
||||||||
《释氏要览》,宋释道诚编集,引经据典介绍佛教中基本问题,具有类书、辞书性质,是当时的佛教入门书。引证广博,收录了当时有关佛教制度、风俗的大量资料,尤其是作者所见南北不同习尚,并保存了一些佚书,对理解佛教常识、研究当时佛教状况及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此次整理以日本宽永十年(1633)本为底本,校以明刻二卷本等,标点校勘并注疏所引材料及难解字词,做出具有集校集注性质的定本。
《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道宣认为慧皎《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而需要作补辑的工作,于是经过相当时期的收集资料,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收录从梁代初叶开始,到唐贞观十九年(645)止,一百四十四年间的高僧,共写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在成书后二十年间,陆续有所增补,又成后集《续高僧传》十卷。后来后集十卷亦吸收到前集中,不再单行。 《续高僧传》是中国佛教典籍中的要籍,在佛教史上地位极其重要。此次整理以《碛砂藏》三十一卷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兴圣寺抄本、《高丽藏》、《赵城金藏》、《永乐北藏》、《乾隆藏》,辅以《频伽藏》、《大正藏》,并利用大量的正史、总集、私家著述等方外典籍予以校勘。
《禅林僧宝传》是传记体禅宗史书。收载禅宗名僧81人,以宋代禅僧居多,也有少数唐末五代的禅僧。惠洪利用不少禅僧的行录、行状、碑铭等资料,也利用他以往参访各地搜集的资料、《林间录》中部分资料。 本书出世后立即受到丛林重视,据《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六所载,从宣和元年书成至宣和五年(1119—1123),就有佛鉴净因、谊叟、长汀珣上人、东瓯宗上人、临川圆上人、福唐太淳、福唐季芳、临川端上人、九嶷道隆、福唐季休、南海惠英等人抄录出十一部,皆请惠洪题记,然后流传到各地。虽然此书有一些缺欠,传后“赞曰”评论不可能得到一切人的赞同,因而在出世后遭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公平而论,任何史书都难免有错,并且由于作者所持见解不可能与别人皆同,因此一部书遭到批评应当说是正常的。 《禅林僧宝传》是在旧有灯录之外别撰记载著名禅师“前言往行”的新型禅宗史书,由于记载了很多活跃于晚唐至北宋著名禅僧的传记及他们与士大夫之间密切交往的事迹,为后世了解当时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从本书的编录可以大体推测北宋时期禅宗各派传播发展的形势,最有影响的是云门宗、临济宗,在北宋中期临济宗形成黄龙、杨岐二派后,开始以黄龙派最有影响,至于杨岐派的兴盛是在进入南宋以后。 《禅林僧宝传》出世后很受欢迎,历代都有刊本。明末被编入《嘉兴藏》,清代编入《四库全书》,并且流传海外。上世纪90年代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据清末常熟刻经处刻本影印出版,至今仍被学者使用。迄今没有一部用简体字、按内容分段、用通用标点断句的校刊本,不能不说是佛教史学界的一个缺憾。武汉大学哲学系吕有祥教授完成《禅林僧宝传》的点校,可说是弥补了这个空白。 此次校勘以明《嘉兴藏》为底本,以日本五山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卍新纂续藏经》本和清光绪六年常熟刻经处单刻本为对校本,以简体字、通用标点校勘而成。
《灵隐寺志》最早为明万历间白珩所修,康熙二年(1663)孙治加以增删撰成新稿,后又经徐增重加改订。《灵隐寺志》对了解灵隐寺的建置史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灵隐寺志》据《武林掌故丛编》本出版。 |
||||||||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
准印证号:JL01-0173 |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