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6年度第二期 / 茶人的精神——吴甲选访谈录 |
茶人的精神 ——吴甲选访谈录 叶灵犀 |
10月4日晚,第十届天下赵州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前夜,《禅》刊同仁有幸在河北宾馆,拜访了吴甲选老先生。他已经是第二次应邀参加柏林禅寺主办的这一盛会。虽然已经晚上十点多,这位88岁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期间,老人谈笑风生,和蔼可亲,在座的人都感到温暖在心,和气充满。 与茶结缘 吴甲选先生,当代茶圣吴觉农之子、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驻牙买加大使。吴老自我介绍说,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学的是英语专业,后来所从事的都是外交工作,似乎都和茶没有关系。我也不是搞茶业的,对茶可说是个外行。自离休后,我决意从头来学,以茶缘结善缘,除了做一些翻译工作,还担任华侨茶叶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纽约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受家庭的熏陶,我从小就爱喝茶,红茶、绿茶、乌龙茶、加牛奶的茶等等,什么都喝。我的父母亲都很长寿,我父亲活了92岁,我母亲98岁。我想,他们的长寿得益于喝茶。我今年也八十多岁了,爱喝茶的习惯至今不变。四十多年前,我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现在能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我想,也是受益于茶。 人生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因缘,我和净慧老和尚结缘也是因为茶。 2005年,首届天下赵州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举办。应河北茶文化学会舒曼之邀,我也参加了。一直以来,净慧长老和韩国茶人、韩国佛教界共同推动着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在那次大会上,净慧长老首次提出了禅茶文化“正、清、和、雅”的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功能,点明了禅茶文化所承载的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极大提升了禅茶文化品位,指明了世界禅茶文化的发展方向,得到世界禅茶界广泛认同。 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又受柏林禅寺住持明海大和尚的邀请,来参加第十届国际禅茶交流大会,净慧长老却已示寂。纵观这十年,禅茶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了不起的。而国际禅茶交流大会也在韩国、中国多次成功举办,绵延不绝。这一切都源于净慧长老的悲愿宏深和无边智慧。 心系茶农 吴甲选先生在谈到先父吴觉农的时候,感慨万千,更多的是崇敬。他虽身已年迈,而心不改父志。 吴老说,我父亲原名荣堂,因立志要献身农业,故改名觉农。“觉”乃佛家所说的觉悟,觉行圆满。我们祖籍是浙江上虞。上虞自古就产茶,有名茶问世。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父亲自小就接触茶事,置身茶行,耳濡目染,逐渐对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年纪稍长,他便考入浙江省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研习茶叶。我记得在一篇文章里,父亲这样写道:“我入学读书,逐渐了解到丝绸和茶叶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早的出口商品,……我生自茶乡,因此在中学读书时,就对茶叶发生了兴趣。” 1931年,我父亲就任上海商品检验局茶叶监理处处长后,为振兴茶叶经济、维护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改善茶农的生活状况,他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如首创茶叶出口口岸和产地检验制度,在浙江、安徽、江西等产茶省成立茶叶试验场和茶叶改良场。其目的不仅要禁止劣质茶叶出口,而且要全面提高茶叶质量,采取科学办法从栽培、采摘、制造、贮藏等方面入手,改变因循守旧的手工生产方式。 抗战期间,我父亲负责当时政府贸易委员会的茶叶产销工作。在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上海沦陷后,他努力开拓茶叶对外贸易,特别是对苏易货贸易。鉴于当时国家的局势,实行全国茶叶的统购统销,他亲自到各省联系,先后在各产茶省成立茶叶管理处,组织茶叶生产、收购、加工、运输等工作,借此消除了过去洋行买办、洋庄茶栈的垄断和地主豪绅、商业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恢复了已萎缩的茶区生产,把分散在各省农村的成百万担零散茶叶,加工为成品箱茶,汇集香港履行对苏易货和海外销售。1938—1939两年取得较大成绩,华茶外销跃居出口商品第一位,不仅超额履行了对苏易货合约,还从西方国家换回一定数额的外汇,支援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在此期间,因为战乱,茶叶的收购很不容易,路上也不安全。父亲说,有一次深夜山行,车翻了,连人带车滑下山坡,被一个树杈接住了,才幸免于难。 我父亲生前十分重视茶叶专业人才的培育。20世纪40年代初,在重庆复旦大学,他与该校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孙寒冰等商议成立了第一个高等学校茶叶系,自兼系主任和教授,并邀请了一批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授课。不久后,他又选址福建武夷山,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家级的茶叶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专家、教授和有实际经验的茶叶从业人员,系统研究茶叶栽培、制造和贸易等方面的课题,取得了不少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任何事业若想得到长足发展,依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育和储备是最重要的。能尽心做到从人才抓起,不仅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更重要的是要有广博的胸襟和愿力。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担任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国茶业出口公司总经理。基于当时乱象纷呈的国际形势,父亲召开了全国茶叶会议,制定了第一个茶叶发展计划,为新中国的茶叶事业勾划了宏伟细致的蓝图。 我记得母亲回忆说,在年轻的时候,父亲是一个革命进步青年。1920年,父亲和周建人、叶圣陶、章锡琛等进步文化人,共同创办了开明书店。开明书店在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中有很大影响,聚集了很多进步的作者和读者。书店开办得很早,那时还没有三联书店。我妈妈回忆说,在上海的家里,有革命进步青年来家里住,因为没有更多的床位,母亲就睡在桌子上。 父亲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吴觉农选集》,而最有影响力的是父亲主编的《茶经述评》。陆定一在该书序言中称:“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事,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父亲在任农业部首任副部长期间,关心农民的生活。一次,在与全国茶叶公司经理人谈话中,父亲深情地说:“我的名字叫觉农。在我的一生中,最关心的是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生产。现在,农村里,茶农有许多困难,希望您们到农村去看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特别是帮助茶农搞好科学种茶和制茶,增加经济收入,使茶农一天天富裕起来。中国的茶叶是很有希望的。茶叶生产发展了,中国的茶文化也会兴旺起来。” 茶人品格 为期三天的第十届天下赵州国际禅茶交流大会结束后,应开元寺住持明憨大和尚之邀,吴甲选一行参访了净慧长老最后主持兴建的邢台大开元寺。 吴甲选老先生来到落成两周年的大开元寺,感叹于殿堂的宏伟庄严,对于寺院深厚的文化氛围更是赞叹感慨,于是真诚地恭请大和尚做自己的书法老师。吴老还不顾年迈,兴致盎然地参观了寺院新老两个园区,并对中兴大开元寺的净慧长老的无量功德深自缅怀。 第一次住宿寺院的吴老,忆起先父生前与友人的谈话,“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博爱,哲学家的修养,艺术家的手法,革命家的胆识,以及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能力。” 吴觉农老先生还说过:“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同我共同奋斗。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子的操守。这就是茶人风格。” 一路陪同吴老此行的茶人罗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和佛教的大德高僧净慧长老两位巨匠,因为茶产生了如此不可思议的缘分。禅茶文化是佛教文化和茶叶文化的交汇。吴觉农的伟大人格和卓越成就,与净慧长老创立的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同体不二。茶的品格是一种中国品格,就是中国传统儒释道的精神。净慧老和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正清和雅气,慈悲喜舍花,他将生活禅与茶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信佛的人与不信佛的人,喝茶与否,都可以接受。喝茶的时候,不比较、不计较,就像吴老,什么茶都喝。我觉得,这是深得茶禅一味的真谛。品茶之前,往前延伸,有种茶,采茶,制茶,卖茶。而现在我们很多的茶叶是用化肥催熟的,不好的茶重金属含量过高,会影响生育率。喝茶是为了健康。我们现在品茶的过程太多了,我们要往前延伸,种茶人、采茶人等等要良心觉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这是每一个茶人应有的品格。 吴老返程之际,恰逢净慧长老诞辰八十三周年纪念日。吴老欣然应明憨大和尚之请,伏案数小时,恭书了慧公老和尚十年前为首届天下赵州国际禅茶交流大会而作的《赵州禅茶颂》。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