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二期“生活禅运动”与大乘佛法复兴——以“生活禅的法门纲宗”为中心
 

“生活禅运动”与大乘佛法复兴

——以“生活禅的法门纲宗”为中心

道法

绪.言 

净慧长老缘谢休歇去了,生机勃勃的“生活禅运动”还得继续前行。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里,从提出“生活禅”理念,到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再到形成“生活禅运动”,蔚为一大法门。“生活禅”法门的理论不断完善,“生活禅”法门的实践良性转进,成为当代中国佛教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就学术研究而言,要对正在进行中的“生活禅运动”进行准确的历史定位与公允的历史评价,无疑是极其困难的,这或者不是当代学人所当为,应该交由未来学人去完成。但是,根据历史传统,结合时代精神,并展望美好前景,对“生活禅运动”作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千虑一得,不无裨益。一言以蔽之,“生活禅运动”是对中国古代大乘佛教传统的接续,是当代大乘佛法复兴的先声,并且是其中的一支生力军。

一、接续传统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曾经是大乘佛法的国度,尤其是隋唐时期,佛法鼎盛,八宗竞秀,光照四邻,俨然成为大乘佛法的第二故乡;与此同时,大乘佛法在其第一故乡印度走向式微。

检视拥有二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佛教,可以总结出诸多优良传统,其中最大者,也最易为人所忽略者,就是中国人抉择与恪守大乘佛法的伟大传统。学者尝言,印度佛法东传,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大乘佛法,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形成独具特色的宗派佛教,传播久远,为佛教的世界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进一步追问:中国人何以独尊大乘,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恐怕就知者不多了。

中国与佛法的因缘甚深,凡庸智短,不能推知。所幸佛经明文具在,可解此问。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三九〈东北方品〉,佛陀向舍利弗预言佛陀涅槃之后《般若经》的传播路线图是:东南方→南方→西南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佛陀特别强调“东北方”,“有无量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当广流布”,“大作佛事”。这是因为“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曾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请问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义趣。”“……我常为彼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一切相智相应之法,过去如来、应、正等觉亦常为彼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一切相智相应之法。由此因缘,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后生复能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亦能为他如应说法,令趣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身心安定,诸恶魔王及彼眷属尚不能坏求趣无上正等觉心,何况其余乐行恶者毁谤般若波罗蜜多,能阻其心令不精进求趣无上正等菩提!”

征诸佛史,中国唐宋之世,佛教发达,般若经流行。天台宗以般若经为立说之基,“学之以般若,宣之以大悲。”(《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三论宗亦宗依般若诸经,吉藏作《大品》、《仁王》、《金刚》等诸般若经疏多种;禅宗东山法门从四祖道信时即 “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楞伽师资记》),五祖弘忍劝持《金刚般若经》,致使《金刚经》随禅宗广行天下,成为抄写刊刻流行最广的佛经;慈恩宗窥基号称百部疏主,亦著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金刚般若经赞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兼弘般若。般若经之广行中国,在佛法东传中最为引人瞩目。

《大般若经》中佛所说之东北方,按文化兴盛、国人聪慧而论,唯有释为中国,方称允恰。以此而论,中国人自古即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久结法缘,般若经之译传、研习、流行,据之成立宗派,个中渊源,佛陀早有明文悬记。从义学高僧们所讲佛经的传记资料来看,诸部经中,以般若部类注疏解说为最多,般若诸部,又以《心经》、《金刚经》的注疏解说为多,此与《大般若经》所说恰可相互印证。不仅古人好乐大乘佛法,今人、后人投生此大乘国度者,亦多有好乐大乘佛法者。依佛所说,可知中国之所以成为大乘佛法的第二故乡,涉及现在、过去无量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其因缘之深远,实非常情所可测度。
由此以观中国佛教的历史,佛法传来,译经为导首,先后出现读经运动和禅法运动,在读经运动中,学派纷纷建立,形成偏重理论的义学传统;在禅法运动中,禅派应运而生,形成偏重实践的禅法传统。义学传统与禅法传统交相辉映,解行并进,形成中国佛教的主流与支流,汇合成为大乘佛法的历史洪流,世运推迁,潮起潮落,盛衰不定,纵经焚荡,根脉永在,一经提倡,又成风流。中国现当代的佛法复兴,其根本精神始终不离对大乘佛法传统的接续。

二、紧扣时代

中国古代佛教在唐宋繁荣时期之后,在元明清三代的歧视、钳制与驱策之下,不断走向衰落,大乘佛法的精神逐渐隐没,上者隐遁高蹈,下者谋食求利,教化功能减弱,文化地位下降,社会形象不佳。进入民国时期,据太虚大师说,“佛教在今日,其衰落斯极矣!无他可述矣!但有末流之窳习矣!”当时的僧人大致可分为清高流、坐香流、讲经流、经忏流等四流。四流之中,前三流的总和不到第四流的十分之一;第一流是真修行僧,其余三流虽人有高下真伪之分,大体不出藉佛教谋生之一途,尤其是第四之流最为弊恶腐败。

针对当时佛教的种种弊病,太虚大师提出“三佛主义”的佛教革命的主张,“其宗旨为:1.革除:甲、君相利用神道设教的迷信;乙、家族化剃派、法派的私传产制。2.革改:甲、遁隐,改精进修习,化导社会;乙、度死奉事鬼神,改资生服务人群。3.建设:甲、依三民主义文化建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乙、以人生佛教建中国僧寺制;丙、收新化旧成中国大乘人生的信众制;丁、以人生佛教成十善风化的国俗及人世。”(《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

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含摄人间改善、后世胜进、生死解脱、法界圆明等四重目的,“旨在从现实人生为基础,改善之,净化之,以实践人乘行果,而圆解佛法真理,引发大菩提心,学修菩萨胜行,而隐摄天乘二乘在菩萨中,直达法界圆明之极果。即人即菩萨而进至于成佛,是人生佛教之不共行果也。”(《人生佛教之目的》)人生佛教有两个面向:“消极的,则对治佛法向来之流弊;积极的,则依人生之改善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人生佛教开题》)太虚大师将人生佛教概括为:“由人乘进趣大乘的佛法”,“为综合全部佛法而适应时机之佛教”,“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以及“反鬼神的人生佛教”等。

在国难当头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太虚大师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推行“即人成佛”的人生佛教,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为恢复中国佛教的大乘佛法传统以及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留下了诸多未及开展的宏伟计划,诸如世界佛教大学、人生佛教之实验等,一并成为后人的精神财富。

二十世纪末叶,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绝后再苏、百废待兴的佛教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净慧长老上承太虚大师未竟的事业,倡导“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揭开了中国当代大乘佛法复兴的序幕。

净慧长老制定的生活禅法门纲宗“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入禅之门·自序》),即是一幅清晰的大乘佛法复兴路线图。菩提心是大乘菩萨道的起点,也是大乘佛法与二乘法的分界线;般若是诸佛之母,般若见是菩萨行的指南;息道观是大乘禅法的基础,在家出家菩萨皆当修习;最后才是念念“安住当下”,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萨行融入现实生活,亦即禅生活化,生活禅化,这里的禅已经是大乘佛法的代名词,而非禅定之禅、禅波罗蜜以及宗门之禅的范围。

净慧长老凭藉大乘佛法善巧方便的高超智慧,在政策与法律许可的极限范围内,成功创导和推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被誉为“擦边球大师”。在现当代大乘佛法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净慧长老出色完成了不负如来与众生的弘法使命,也由此奠定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崇高地位。

三、开创未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得到进一步确认。紧接着,习近平主席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号召,文化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受到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环境迅速形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守护者和传承者,当代中国佛教承担起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可谓因缘具足、责无旁贷。”(王作安:《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在这场由国家推动的文化复兴大业中,儒道两家因其纯正的“国学”血统,格外受到重视,“国学”教材已经编出,并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文化复兴的根本力量。佛教虽然是传统文化三大家之一,既属“外来”,又是“宗教”,出身可疑,本非“国学”,自然无缘享受“国学”待遇,不能进入国民教育体系。但以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贡献而言,在这场事关国运的文化复兴大业中,中国佛教的确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不能辜负时代的重托。

中国佛教的实质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路,可以概括为读经运动和禅法运动交互作用,八大宗派起承转合,主干支流万派归宗。“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覆辙不可重蹈,殷鉴至为宝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切几乎从头再来的中国佛教,未来将要演进的路线固不可能完全因循历史进路,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历史进路。历史进路中带有规律性质的合理次序与内容构成,势必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种种新的形式再度呈现。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人所共知,不必多言。

如果以历史进路为依凭,来预测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大体不出以读经运动为起始,继之以禅法运动。由此以观生活禅的法门纲宗,正好与我们预测的佛教总体发展趋势相一致。推动生活禅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简单来讲,无非就是缜密考虑如何一步一步落实生活禅的法门纲宗。第一,发菩提心的因缘固然很多,要真切发心,读经最为妥帖;第二,树般若见,读经最为有力。积极参与推行读经,能够落实这两个项目。修息道观与入生活禅,显然要纳入禅法运动的范围,需要重点培养能够指导大众禅修的禅师。

唯有扎实推进读经运动,普及佛法知识,提高大众的觉悟与见识,才可能有真实有效的禅法运动,大众学修大乘佛法才可能有福慧增长的真实利益,才可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可能有高尚、诗意、自在的禅化生活,才可能有开创新文明的智慧源泉。

当然,生活禅在未来的开展,完全可能基于实际生活的新需要而有纲宗及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调适,这也正是生活禅的命根所在。同时,我们也知道,生活禅只是大乘佛法复兴的一个分支,也可能发展成为主流,也可能只是一条重要的支流,与其他佛法分支的良性互动、配合乃至整合,也是不应该忽视的课题,在这方面,古代宗派佛教留下了诸多沉痛的历史教训,相信在未来不会再发生。在越来越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同为弘传大乘佛法,可能会有很多的创新形式,以生活禅开放、包容的态度,理应能够应对自如,与一切志在大乘佛法复兴的力量携手并进,建设人间净土,促进人类文明。

我们现在虽然无法具体描述未来大乘佛法复兴的繁盛图景,但是,是否充分体现大乘佛法的平等精神、民主原则和智慧高度,是我们衡量大乘佛法复兴的基本标准,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依然会如此。这当然也是生活禅的终极目标,已经走向国际的生活禅,将来不可能也绝不会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国一族,势必要传遍全世界,利益全人类。国运昌隆、国民富足、文化发达,则是佛法复兴必不可少的社会历史条件。简而言之,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全实现之时,也必是包括生活禅在内的大乘佛法复兴成功之时,也是进入一期人类新文明之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人类新文明的开创,拥有法界智慧的大乘佛法,必将是开创人类新文明最为倚重的智慧宝藏。

所谓开创美好未来,实是期待人类清净觉心朗然呈现为清净世界,共同的善业感召依正二报庄严。我们都有责任,我们都要努力。

结.语

在多年的佛史研究特别是近年的禅史研究之后,不得不说,古代中国大乘禅法的生活化和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禅化,在唐宋等朝,乃是不争的历史事实,由此来看这场生机勃勃的“生活禅运动”,乃是历史事实的再现、延续和更新,随着生活禅以及整个大乘佛法复兴的深入展开,未来国民生活的重新禅化绝非凭空想象,而是理当如此。

相信历史会重演,相信文化会复兴。私塾、大学、书院、寺院,读经、听讲、共修、自炼,公益、营利、官办、民办,老年、中年、青少年,千万人在行动! (本文为第五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会议论文)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