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二期保持正念,效法先贤,为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作贡献
 

保持正念,效法先贤,为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作贡献

明海

(2016年2月25日)

尊敬的崔厅长、各位领导,

各位理事、各位同仁: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生机勃发的初春,我们在这里召开省佛协六届二次理事会,总结换届以来的工作,共商河北佛教发展大计。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佛协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理事、各位同道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衷心地感谢!向新当选的秘书长李泓表示热烈祝贺!向支持省佛协工作的民宗厅领导表示感谢!

河北佛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在老一辈高僧大德的带领下,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现在,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重任落到了我们大家身上。这既是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作为佛子应尽的本分。下面我想就省佛协及我省佛教事业的未来发展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一、继承传统,坚守本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爱国爱教,这是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政治方向。没有只爱教不爱国的佛教徒,也没有只爱国不爱教的佛教徒。桥梁纽带是佛教协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的社会职责,也是它的本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具足正知正念,不能忽略这一职责,忘记这一本分。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道德的滑坡,在原本以精神价值见长的佛教界也出现了一些见利忘义、舍本逐末的颠倒现象,出现了以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兑现商业利益的“信仰寻租”现象,这是很值得我们警觉和注意的。如果我们不保持正知正念,不返本还源、正本清源,那么佛教协会就会背离它成立的初衷,也会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信教群众的厚爱和期望。愿佛教协会的各位同仁坚守信念、弘扬正气,在人心不古、道德萎靡的末法时代作如来的使者、众生的良师、社会的楷模。

二、继承先贤,勇于担当,重现燕赵佛教的昔日荣光

燕赵大地二千多年来高僧辈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佛图澄、道安大师,地论宗的光统律师,二祖慧可大师;唐代有赵州禅师、临济祖师、一行禅师;明末有颛愚禅师;近代有法舫、密悟、法尊。这些高僧都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丰碑,也是我们河北佛教最宝贵的历史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河北佛教的复兴有赖于净慧长老、有明老和尚、弘川律师、哈木儿活佛、明空长老、能文长老尼等老一辈高僧大德的道德智慧、慈悲愿力。尤其是净慧长老、有明老和尚、弘川律师,这三老是当代复兴河北佛教的三贤。弘川律师以弘传研习戒律为己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且为文革后首位回归大陆定居的高僧,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有明老和尚,一生淡泊、朴实无华,梵行坚固,坚守祖庭,忍辱负重,他的定力、行持是我们僧众的榜样。我会创会会长净慧长老振兴宗门,倡导生活禅,禅心朗照,悲深愿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当代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也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探索者。

我们应该继承这些往圣先贤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无我利他的信仰操守,效法他们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甘为众生作牛马的菩萨精神。各地市佛教协会、各个道场都应该挖掘本地区、本寺院过去高僧大德的历史资源和精神养料,研究学习他们的生平事迹、信仰品格,以文化的形式宣传弘扬,使今人与古人对接,现实与历史对接。我想这也是习总书记所说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在佛教信仰建设上的落实,也是弘扬、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发大乘心,行菩萨道,为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作贡献

最近,我读到一位宗教社会学学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根据各种数据估算目前中国佛教的信仰人群在2至3亿左右。我自己也从工作和生活中直观感受到近些年来,社会大众渴求佛法的人数急剧增多,一方面这是社会竞争激烈、忙碌喧嚣、压力过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文化复兴的表征。

社会大众渴求佛法,渴望高僧,党和政府也希望佛教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这都说明佛教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我将佛教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五个方面,下面结合这五大社会功能,谈谈今后我们发挥积极作用的渠道和方法。

1. 佛教有道德支撑与示范功能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社会普世的伦理道德都不是建立在世俗社会自身,而是建立于宗教信仰的传统上。以中国社会而言,儒释道三教正是维系社会道德的核心资源,尤其佛教“三世因果说”、“善恶必报说”成为道德人心的重要支撑。而佛教高僧大德的嘉言懿行,社会贤士的卓绝善举则成为历史上垂范不绝的道德楷模。要发挥好道德支撑与示范功能,我们就必须加强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重视以戒为师,对源自佛经的道德教言作出契合时代因缘的阐述。讲经说法要善体佛意、善通经文、善观群机。既不能脱空发挥,也不能僵化死板。

2. 佛教有心灵抚慰与调适功能

佛法是心灵的智慧,是认识自心,把握自心的妙法。佛法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认知与了解最彻底、最全面。也是由于此,渊源于西方的心理学自上世纪以来有逐渐与佛教心理学和佛教禅学融合的趋势。佛教禅修中调适心理的技巧在欧美世界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体育竞技、重病关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时销”,王维这两句诗,确实道出了佛教消解内心迷惑、疏导情绪纠结的特殊擅长。事实上,一座寺院,大门一开,有人礼佛上香,无形中就在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心理抚慰与调适的转化工作。

自觉到佛教的这一社会功能,我们就应重视寺院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殿堂佛像的整洁庄严,着眼于游人香客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需求,营造文明、生态、温暖亲切的寺院环境,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要因应于公众长假,开设面向社会大众的禅修班与佛学讲座。要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策划并组织有文化内涵,有佛法寓意,有心灵抚慰效果的活动,发挥佛教化世导俗的功能。这在社会急剧变革、人心浮躁不安的今天尤为重要。

3. 佛教有文化承载与整合功能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深入广泛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伦理习俗、哲学思维、文学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形成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凝聚力的重要精神纽带。佛教界有传承和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从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认识佛教文化的价值以及弘扬佛教文化的紧迫性。佛教界的各位同道,既要高高山顶立,也要深深海底行;既要修持和传承佛法不共世间的解脱道、菩萨道,也要因应大众诉求,弱化出世色彩,立足于普世的价值,以文化的形式传播善法,令人心和善、家庭和美、人际和乐、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我们要把佛教的思想智慧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甚至电影电视等形式表达出来,进入主流社会,唤起正能量。我们要借用社会智力资源,善于运用信息化时代的传播渠道,使腊八、佛诞等传统佛教节日进入公众视野,形塑大众的文化归属感,增益和气,化解戾气,提倡正气,带来喜气。

4. 佛教有社会关怀与慈济功能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也是广大佛教徒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动力源泉。中国佛教在历史上就有“邑社”、“无尽藏”等慈善机构。救助弱势群体,关怀转化社会边缘人群,是佛教寺院的重要社会功能。在今天,佛教界除了参与传统的慈善公益事业之外,还可以以佛教思想智慧资源培训社会服务人才。诸如临终关怀、重病安慰、心理咨询、灾后治疗、幼儿教育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大量受过佛学教育和禅修培训并掌握心理学医学知识的专业社工。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有待佛教界调动社会人才资源进行大力开发。

5. 佛教有国家公关与外交联谊功能

中国是大乘佛教的第二故乡,也是大乘佛教在历史上向东亚传播辐射并遍及全球的始发站。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大乘菩萨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大乘佛教的智慧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是国家公关最好的形象大使。赵朴老开创的中韩日“黄金纽带”关系,已经成为三国重要的民间外交大事。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中,佛教界可以发挥独特的形象公关、对外联谊的作用。各寺院应充分挖掘各自文化资源、联谊传统,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以各种形式开展对外文化输出和友好交流,为国家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理事、各位同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又步入了一个更加宏伟壮丽的新境界,让我们发起大乘菩萨心,坚守信念,坚定信心,发挥作用,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佛教界应有的贡献!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