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6年度第一期在第五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第五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明海

(2015年11月8日)

尊敬的各位学者,各位长老,各位朋友:

第五届河北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到现在落下帷幕,这标志着我们使净慧老和尚生前要在河北连续举办五届禅文化论坛的夙愿最终完成,加上湖北黄梅已举办的五届禅文化论坛,共有十届。

通过河北五届的禅文化学术研讨会,不管是佛教界还是学术界的学者,还有河北地方政府的各界人士,大家都从各方面感受到禅文化学术研讨会不可估量的价值和影响力。我觉得禅文化学术研讨会是我们老和尚,以他非常高的智慧所设的一个善巧方便,一个非常奇妙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者有机会令学术下乡,到地方、特别是到我们华北平原、到河北这个佛教平台—历史很悠久的地方,帮助佛教界、帮助地方各界认识我们这个地方本来就有的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使我们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智慧来担负我们今天要做的事。

我参与了这五届中的三届,我认识到禅文化学术研讨会的特殊性。通常我们认为,做学术是很严肃、很严谨的,这也是未来学术需要继续坚持的。我发现,在我们禅文化学术研讨会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称得上是学术研究机构、或者很高学府中的学者,也有很多来自地方的对佛教有信仰、有专长的学术研究爱好者。这么多学术研究爱好者的参与,使我们禅文化学术研讨会增加了群众性,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它意味着一种传播,佛教文化向社会更广泛的层面,向各个角落的传播、渗透,另一方面也是互相学习。我们地方对佛教文化有研究有专长有爱好的民间学者们,能够从来自学术机构的学者,学到很多东西,学到学术研究的方法,和做学术的严谨性。刚才有学者发言批评有的文章不是那么严谨,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学术下乡,民间和高等学府学术研究机构的碰撞交流是有成果的,双方都很有利益,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个感想,它也是佛教界和学术界良性互动非常好的平台。通过这几届的学术研讨会,我们对河北佛教的历史资源,从认识上有了提高。同时对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认识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大家都发表了很多意见,包括一些批评,我想这些对我们都是建设性的。不管是在河北还是任何一个地方,佛教界办这样的学术研讨会都会有这样的作用,但是在我们这五届里感觉特别充分。禅文化学术研讨会五届连续办也是很少见的,我和大家一样,在这五届圆满的时候,也不由得感念我们老和尚的恩德,感念他创办研讨会高瞻远瞩的卓识。饮水思源,在不断参与中体会他的良苦用心。过去历届文化论坛能够圆满成办,我们首先感恩各位学者的参与,感恩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我们的支持,特别是河北省委统战部、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还有国家宗教事务局对我们的支持。这五届论坛怎么办下来的呢?我们的模式都是由河北社科院禅文化研究所魏建震老师、梁世和老师和中国社科院的黄夏年老师,他们做召集、组织。在过去五年,包括黄梅一共十届,他们都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所以在此我代表河北省佛教协会,代表柏林禅寺,也代表我们已故的老和尚,向所有支持十届论坛举办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各位学者,向社科院的魏老师、梁老师,特别是黄夏年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未来怎么走,希望听到各位学者给我们更多的建议,能够使我们这个学术平台能更好、更有效地延续下去,这有赖于各位学者、各界朋友共同的努力。老和尚他是一呼百应,但是他现在不在了,所以现在要靠我们团队的集体的多方面协作,靠大家的集体智慧,在未来继续推动这个事业。我想,在大家参与、大家智慧的贡献中,老和尚所设想的、已经实践五年的这一学术平台,在未来还会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今天正好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气—立冬,万象更新,在此衷心地祝愿佛教文化学术事业,日新月异,有更多更好的成果。

衷心地祝愿各位学者、各位朋友身心安乐、学业增上、六时吉祥。

谢谢大家!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