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5年度第六期在法舫大师舍利回乡安奉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在法舫大师舍利回乡安奉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明海

(2015年11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来自斯里兰卡的各位尊贵的长老、客人,

尊敬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

法舫长老舍利回乡安奉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与斯里兰卡友好交流的一件大事,对我们佛教界的朋友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关联了非常多的历史、现实、时间、空间的种种大事。刚才我们也听到何建明教授对法舫大师的介绍。在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从古代到近代,一直都有东来西去、取经弘法、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高僧,历史上的法显法师、义净法师、玄奘大师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而近代的法舫大师和古代的高僧比有他特殊的一点: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中国佛教的命运前途未卜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他能追随太虚大师成为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重要推动者,成为中国佛教世界化的重要推动者,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他到斯里兰卡,在东南亚、在海外的弘法活动,既有佛法的传播,也有中国文化的弘扬,并促进了中国和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以及印度的友好交流。我们今天迎请法舫大师的舍利回乡,下午将举行研讨会缅怀法舫大师,研论他的思想和事迹。

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佛教界的朋友,法舫大师是一个很大的感召。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像法舫大师那样的世界胸怀,向世界弘法的眼光,需要他那样立足于中国佛教文化,而吞吐世界各种文化的胸怀和智慧。

法舫大师舍利能够回乡安奉,要感谢井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特別要感谢梁建楼先生及其家人,从开始编辑《法舫文集》,到今天法舫大师舍利回乡,他们是全家一起上阵。之所以有今天法舫大师舍利回乡安奉仪式的举行,主要来自于法舫大师家乡父老的推动,这也是非常意味深长的。这表明了佛教文化的生命力—佛教文化的生命力就是扎根在我们的乡土上,扎根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所以它有生命力。

昨天晚上,我们已经把大师的灵骨安放在舍利塔。在此,我要跟斯里兰卡的各位长老报告,这个工作已经做好了。仪式结束后,我们僧众到大师舍利塔前诵经。

在此,我代表河北省佛教协会,向来自斯里兰卡的各位长老,并通过你们向善法长老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也再一次向井陉县委县政府,向各位学者,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阿弥陀佛!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