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5年度第四期 /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戒毓

弘忍大师(602—675),俗姓周,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人,原籍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县)。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圆寂于唐上元二年(675),世寿七十四。

弘忍传记,最早见于《传法宝纪》、《楞伽师资记》;其次是《神会语录》与《历代法宝记》; 还有宋代撰述的《宋高僧传》卷八《弘忍传》,及《传灯录》卷三等。现在根据这些资料对弘忍大师的生平作个简单地梳理。

根据史籍考查,弘忍十二岁(613)时,在庐山大林寺从道信大师出家,时道信三十四岁。弘忍一直追随道信,承受双峰禅法,一直到道信去世(651)。弘忍又在双峰山东十里的凭墓山建立寺院,接引四方的学众,被称为“东山法门”。

当时道信禅师邂逅年少的弘忍,曾问之曰:“何姓名乎?”弘忍“对答朗畅,区别有归,理逐言分,声随响答”。信师熟视之,叹曰:“此非凡童也。具体占之,止阙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胜任荷寄。”乃遣人随其归舍,具告所亲,喻之出家。父母欣然乃曰:“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騃,那堪击训。若垂虚受,因无留悋。”

弘忍禅师在庐山跟随道信出家,后又随道信到黄梅。道信禅师经常以顿渐之旨,日省月试。弘忍闻言察理,触事忘情。道信知其可教化,悉以心法传授。

弘忍其后在山弘化,与道信一样足不下山;也有不应高宗征召的传说。《楞伽师资记》的作者净觉记载了弘忍与人的一段问答。问:“学道何故不向城邑聚落,要在山居?”答曰:“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自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树果出也。”弘忍大师经常“萧然静坐,不出文记,口说玄理,默授与人”。可见其禅法以静坐、观心、摄心为主,与后来强调顿悟的禅是有区别的。

开创东山法门。《师资记》记载说:“信禅师后,忍传法。妙法人尊,时号为东山净门。又缘京洛道俗称叹,蕲州东山多有得果人,故称东山法门也。”又载:“时四方请教,九众师横。虚往实归,月逾千计。生不瞩文,而义符玄旨。”其“不立文字、顿入、传心”的禅宗特色,自弘忍普遍传授后,“东山法门”的优越性,愈被佛教界所认识,东山成为了当时的修道中心。

南北二宗的宗源。传说弘忍于咸亨初,“命二三禅子,各言其志。神秀先出偈,慧能和焉。乃以法服付慧能,受衣化于韶阳。神秀传法荆门洛下。南北之宗自兹始矣。”禅宗的南宗与北宗就这样被流传下来。但在实际的禅宗历史中,弘忍的得法弟子很多,各弘化一方。“如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我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必多利益;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兼有文性;莘州惠藏、随州玄约,忆不见之;嵩山老安,深有道行;潞州法如、韶州慧能、扬州高丽僧智德,此并堪为人师,但一方人物;越州义方,仍便讲说。”可见弘忍门下人才济济,龙象辈出,为禅宗在中华大地的发展,作出特有的贡献。其中堪为人师、影响一方的著名弟子有:神秀、智诜、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即慧安)、法如、慧能、智德(高丽僧)、义方及玄赜。其中神秀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名重朝野。慧能则弘扬南宗顿教,独树一帜。嵩山老安,深有道行,宜身安乐,反经合权,出于山门,遍于天下。法如在弘忍处咨受三昧,经十六载,于少林精舍,大开禅法,再振玄纲,成为少林法主。玄赜则与神秀受弘忍之嘱,于东都大开禅法,虽然其貌不扬,“形类凡僧”,却“证同佛地,帝师国宝,宇内归依”;与其弟子净觉,为楞伽师说作最后总结。资州智诜创四川净众保唐禅系;宣什则创“南山念佛门禅宗”;智德在扬州,惠藏在华州,义方在越州,刘主簿在白松山,皆弘化一方。

弘忍的禅学思想、道德修行,《师资记》记载说:“住度弘慜,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

高宗上元二年(675)十月二十三日告灭,报龄七十有四。圆寂这一天,氛雾冥暗,山石崩圯。门弟子神秀等,奉瘗全身于东山之冈。临终前,嘱预先造塔;死后色身不散,一直留传下来。

弘忍创立“东山法门”,以东山为固定的道场,坐禅与劳作相结合,渐修与顿悟相共存,世间与出世间相融通,广开法门,不择根机,在以长江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中国禅宗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