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5年度第四期 / 不忘雨露在当时
 

不忘雨露在当时

王小萱

又逢谷雨时节,布谷鸟的鸣叫声提示着恩师净慧长老示寂两周年了。

缘起

今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前夕,我给宋和平老居士打了电话,询问了有关师父示寂两周年活动的一些情况。因为俗务缠身,未能到现场参加纪念恩师的相关活动。谈话中得知宋居士花费了一年多心血写成的纪念师父的新书《一沙一世界》于3月出版了,很是为她高兴。这本书的写作计划大概几年前就听她提起过,没想到还真的如愿以偿。宋居士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研究员,曾追随护持师父近20年,有深厚的福德根基和因缘,我与她也有着忘年交般的深厚情谊。很赞叹她的愿力和为此付出的各种辛劳。

电话中听得出并感受得到宋居士说到此书的欣慰之情。幸运的是,五一节后的某日,在单位我收到了她快递给我并有其亲笔签名的新书。未拆包装之前,拿在手上感觉这本书不厚,像是本杂志的样子。待从包装的大信封中取出后,满心欢喜:16开本,封面设计淡雅、舒朗。再看参与策划出版该书的人员和编辑,可谓阵容强大:国内佛学界的著名学者楼宇烈教授、著名画家陈云君先生和师父座下的3位大弟子,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湖北黄梅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师、邢台大开元寺方丈明憨法师位列其中。该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宋居士在该书的自序中,细述了她写这本书的因缘:永远的思念。是的,该序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一个在师父身边近20年的护法老居士的无限感恩和思念之情。在十几年的娑婆光阴里,她坚持不懈地从1995年至2009年用心用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她和其他几位北京的护法老居士在师父身边的点点滴滴。这些点滴的叙述犹如一条美丽的璎珞,将散落的珍珠串连在一起,读者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多维度了解到当代一位高僧大德的伟大僧格、弘法利生的愿力以及寺院之外的一个和蔼慈祥老父般师父的真实和平易。

佛菩萨就在众生之间,真实不虚。

仿佛师父又回来了 

5月7日下午,我在单位得到这本书后下班带回家中。晚上近10时开始坐在桌前细读约2个小时。感觉真是很奇妙,手捧着书,看着书中记述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师父的音容笑貌顿时宛若眼前,似乎又看到了他老人家就在我们的身边,好似从某一地的寺院回来了,回到了大家熟悉的北京广济寺的小禅院,抑或是法华寺附近的法华精舍,大家欣欣然地听他的开示,听他讲经说法,看他的慈眉善目,感受在他身边的安全和踏实。因为书中记述的某些场景和事件我也是亲历者之一,自然是亲切无比,历历在目……

《一沙一世界——净慧上人生活亲闻记》,宋和平编著,(香港)中国文化发展出版社,2015年3月。

好像许多事情就发生在当下,又有些恍若隔世迷离起来:哪一年随师父去湖北当阳的玉泉寺升座?哪一年参加了四祖寺的短期出家?哪一年与师父在新建成的邢台玉泉寺过除夕夜?又是哪一年在一个布谷鸟声声的暮春,看着师父的背影飘然离去……

夜深了,掩卷入眠,萌生了一定要写这篇文章的念想。一切唯心造。次日傍晚开始接着读书,希望能与师父再度神会,聆听他的教诲,重温那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又连读了大约6个小时,该书全部读完,期间与宋居士通了电话,讨论了一些书中的细节话题。这是我多年来很久没有用如此整块的时间沉下心来细读一本纸质的书了。因为在当代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一切都是碎片化的,包括时间、阅读和生活。大部分都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所有的工作大都是在计算机和手机上完成的。静静读书已成为现代人一种难以持续的人生状态。

人间菩萨随缘应化

宋居士这本书行文的最大语言特点就是平铺直叙,有的叙事就像唠家常,虽然有些琐碎,但很亲切,本来就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嘛,自然不必太刻意遣词造句。但是,除平实之外,有些文字的段落又充满了禅意和空灵之美;有时的文字描述又像个孩子,充满了对家长的崇拜和依恋。读者若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多篇文章的结尾她在心中都会赞叹:师父呀!师父,您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榜样呀!标点符号也多用惊叹号。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老和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到宋老居士这群老护法们紧跟不舍的师徒之情。

曾记得明海大和尚评价老和尚是入土入泥的人民和尚,赞叹师父在首都和中央领导人谈论国是时不显土气,在基层和老百姓讲修行时又不显高深。 如同人民教师、人民警察的称谓,老和尚也可称为人民和尚。这的确是师父的真实写照。在宋居士的书里也有很多类似的描述。

2003年,师父在河北邢台建玉泉寺时的一些片段就浓缩成了他老人家建寺安僧、弘法利生、不辞劳苦出家人的一个缩影。书中写到“师父当时的卧室是一间六七平米的小屋,一床、一桌、一椅。床是一张木板,木板上放有凉席。床上用两根棍子支撑,挂着一顶旧蚊帐,很是简陋。”

在写到兴建玉泉寺的厕所现状时极为感人。世人可曾想到,在生活设施如此现代化的今天,当代高僧的师父竟然是拄着用树枝做的拐杖,在泥泞里冒雨去简陋的“卫生间”的。宋居士一行人还用厕所内的扫帚将到处爬的“小生命”们扫到了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入土入泥的人民和尚就是靠着慈悲愿力,在各种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25年间殚精竭虑,惨淡经营,使河北、湖北等地的佛教事业在寺院建设、僧才培养、文化传播、社会公益、对外交往等方面硕果累累,成为全国佛教界的一大亮点。他奉献了智慧与汗水,他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灯,他以佛法庄严了这个时代,回报了大众。”(明海方丈语)
今日能知因果事

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师父以他的伟大僧格、智慧、慈悲教化影响着四众弟子,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宋居士自称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他的人又何尝不是受益者呢?当饮水思源,感恩师父,感恩三宝。

创立和弘扬“生活禅”的理念是师父在佛教思想理论上的最大贡献之一。1991年,他提出了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做人”、“做事”之“二八”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着力点的“生活禅”修行理念,影响着众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笔者认为,无论是将“二八”方针提升到佛教理论的哪个体系和层面,唯有落实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受益才是其真正的目的。切合民众需求,又具有可操作性,即所谓的人间佛教,才会具有在当代社会长盛不衰并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生命力才会长久旺盛。其中,对在家居士的日常修行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宋居士的书,没有从高深的佛法思想理论这样的学术层面论述师父怎样引导普通居士的日常修行,而是从身边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入手,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在家弟子的身心修为。例如:家庭的和谐、儿女的教育、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甚至如何对待路边行乞的行为方式都有随机施教的开示。笔者认为这是该书最有意义之处,指导很具体,具体到做人做事有下手处,有抓手。指导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正确处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健康快乐的生活才是宗教存在发展的现实意义。师父一再叮嘱身边的在家弟子,守护好自己的方寸之地(心性),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上报四重恩也是师父努力着重影响身边人的重要方面。师父自一岁5个月时被家人送到寺里由比丘尼恩师养大至15岁,此后在几十年弘法利生的生涯里,历经世间无数的人事沧桑和岁月变故,感恩每一时节因缘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书中结尾处特别提到师父当年的剃度恩师宗樵法师,后来的刘汉民居士。师父曾在自己的《经窗禅韵》一书中,以“吊刘汉民居士并序”为题赋诗:

髫年何幸侍吾师,钟板文章总教之。

今日能知因果事,不忘雨露在当时。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诗,但深切表达了师父对自己所有恩者的无限感激之情。

正如宋居士在本书自序中所言,我们都是幸运的。是的,非常的幸运。今生有师父这样一位高僧大德作为依止师,有机会在这一世修持中亲近他老人家,感受他的智慧、慈悲、雨露、法语真是三生有幸。愿我们“今日能知因果事,不忘雨露在当时”。

祈愿师父早日乘愿归来,再续法缘。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