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5年度第四期 / 《吉祥经》与生活禅(二)
 

《吉祥经》与生活禅(二)

(2014年7月26日于柏林禅寺文殊阁)

明海

【接上期】

二、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了。这四个偈子,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

第一个偈子“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讲职业道德;第二个“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讲家庭美德;第三“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讲社会公德;第四“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讲个人品德。

你们知道这四德是谁说的吗?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众鼓掌)看来大家对党中央提出四德表示欢喜赞叹。在多年前有一个《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里面讲了我们的社会要进行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在纲要里面只提出三个: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后来我们的恩师净慧长老在全国政协写提案,他说这三个德都来自于个人品德,所以他认为应该加一个个人品德,后来我再看相关文件,就增加了个人品德。(众鼓掌)然后我读《吉祥经》,赫然发现:中央文件和《吉祥经》是吻合的。《吉祥经》也有四德。

第一个是职业道德,“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这就是讲你们。你们现在就是要培养才智、养成才智。多闻指学问,工艺指技能,这点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不一样。也许有的人以多闻利生,比如一个思想家,学问家,艺术家,诗人;有的人以工艺利生,他可能有医术或者其他的技能。佛教有个词叫“工巧明”,有的人以工巧明利生。我们在社会上要有利生的根本,因为要养家糊口。现在我们上学要有文凭,然后要有技能。过去是通过徒弟跟师父学,师父带徒弟来完成,现在是通过社会、学校教育来完成。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就业很紧张,事实上中国人的就业不应该紧张,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工作岗位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职。问题在于我们受过教育的人不愿意去这些岗位,而愿意去的岗位人又太多了。其实那些谁都愿意去的岗位,如果大学刚毕业去的话,你未必能胜任。我个人认为,大学毕业以后去就业你要自己走一条路,干嘛非走别人走的路呢?后面的人跟你走不就成了路了?!另外,在你走就业之路时一定要有思想准备,要用8年到10年的时间作为积累,在佛学叫“种因”,要耕耘、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经验,积累人脉,增长见识,开阔心胸。在这个阶段不要讲报酬,不要讲得到:不讲索取,只讲奉献,只讲吃亏,只讲结缘。这样5年到8年之后,你一定是个非常抢手的人才。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单位,主管喜欢哪类人?是喜欢讲价钱提条件的人还是喜欢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呢?肯定是喜欢那些只知道奉献的人。但是,那些肯干的人有时候也会抱怨:你看我老实,我肯干,所有的活儿都让我干。其实不应该抱怨,你应该说:善哉,善哉。为什么?你干活的机会多,经验不就积累得多吗?干活的机会多,你的才智增长就会比别人快,它是这样来的!你的主管为什么老把工作给你?说明他信任你,把机会给你,你要这样想。如此一来,你就会脱颖而出。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们要重视因,这个因就是付出,不要一就业就问价钱。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个人读了计算机的博士学位,一开始他去找工作,到公司里去,说我是计算机博士,你给我一个相称的工作。公司的人一看他,马上把脸拉下来了,怕呀:博士,工资得很高啊,不敢怠慢。后来他改变了策略,到一个公司去,公司需要打字员,行,那就打字。计算机博士打字,你想能打不好吗?过一段时间,他的主管觉得这个人很特别,不仅能打字,有时候还能修改一些软件的错误,所以跟上面报告:这是个人才,提拔他。提拔他到了上一层,做软件编程。这个比前面就高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主管又发现:这个软件编程员很不一般,有时候电脑硬件坏了他也会修,又提拔了。提拔了以后,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有时候整个网络有问题,他还能提出意见,又提拔。最后他到达了与计算机博士相称的岗位。这是一个故事,但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严持诸禁戒”,其实我们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很多规范,规范是为了保证我们工作能做得更好。释迦牟尼佛告诫我们要想有吉祥人生就要持戒。关于五戒有很多的内容,通常我们对戒有误解。我非常赞同法国一行禅师用英文讲佛学的时候,关于戒,用的一个词— training(训练),他说五戒就是五种训练。training这个词用得太好了,因为戒律在我们汉传佛教的翻译里有时候翻译成“学处”。学处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习、训练的地方,所以一行禅师用英文的training来翻译戒,非常对。因为一讲戒,它给西方人的印象是什么?禁忌,宗教的禁忌,你不能破,破了会有人惩罚你。其实没有人要惩罚你,佛根本不会惩罚我们。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戒是对我们的身心(身口意)提出了一套训练方法,你可能不会一来就能做到,中间也许会有进有退,偏左或者偏右,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逐渐地矫正自己的意思。这是第一点可能会有的误解。第二个误解,有人觉得戒会限制我们的自由。其实戒律是给予我们自由。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你今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明天你就会不想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谁愿意被关在一个封闭的带铁丝网的院子里不能出去?可是犯了罪的人必须在监狱里,不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没办法。而佛法里讲的自由有时候跟自在一起用,自由自在,当我们的内心没有任何压力,没有心理包袱,没有关于我们过去行为的后悔,没有关于未来的焦虑和担忧,没有关于现在生活的抱怨,我们的心就是最自由、最自在的。要保证这种自由自在,就要按戒律去生活,所以戒律是自由的保证。作为在家人,你们把五戒持好,最起码把前面四戒持好,第五条不饮酒戒可以灵活一点,你把前面的四条戒持好,你就会拥有一个非常自由自在的人生。

“言谈悦人心”,言谈,谈吐,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跟别人沟通,沟通就要言谈,所以我觉得要修习生活禅,大家要修两个法门,第一个要修行说话,第二个要修行听别人说话。要修行自己说话,我们首先要养成一个习惯:当你说话的时候,自己要用心地听自己说话—你在讲,同时听着自己讲。讲话里面文章很大,你们会发现有的善知识讲话非常流畅,他们讲述的时候,好像心里先呈现出来,只是在读一个稿子,往往这种状态是在人的注意力内观、内收,然后心智自然反应以后才出现的,这时候身心是松弛而专注的。这个修行我们就要从自己讲话,自己听自己讲话开始,这样你就不会说错话,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你听自己讲话,观自己的音;你听别人讲话,观别人的音。别人的音从他的心里来,所以你是在观别人的心。以别人的声音为媒介观别人的心,以自己的声音为媒介观自己的心,这个修行会让我们的言谈慢慢进入到一种境界。我们说话从嘴里发出,也可以从心胸里流露;可以从脑子里思维,苦思冥想而出,也可以从智慧的心性中自然流露。所以要在你讲话的时候收视返听。当然你们会说:我听自己讲话,别人就照顾不到了。其实我们的心就像一个灯泡,灯泡的光只会照一个方向吗?不会。所以你听自己讲话并不妨碍你观照周边的环境,这点你们可以在生活中训练。别人讲话的时候,用心听别人讲话,当你听的时候,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见解。我们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有很多不良的习惯要矫正,这些不良习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把心放空。当你对讲话的人有怀疑的时候,内心摆好了一种姿态;当你对讲话的人完全信任的时候,你的内心又是另外一种姿态,你认为他每句话都是对的,这是另外一种错误的姿态。所以你的内心没有放空,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姿态在接收别人的讲话,这就是我们听别人讲话错误的地方。所以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最容易检查我们当下的内心有没有放空。如果你的心足够放空,你就能够“如是我闻”;如果你内心没有放空,你就不能“如是”。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跟同事交流,跟上下级交流,跟顾客交流,都涉及到沟通的技巧。

下面讲到家庭美德。“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在家人有家庭责任,首要的责任是要“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当然佛陀是以男性为例来讲法,在《善生经》里面也有讲到女性的责任,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佛陀给在家居士在戒律中提出要求,在家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收入用于保证父母和妻子的生活。我们有的信徒把自己的收入全部拿到寺院,他觉得他很虔诚,其实这有违佛陀的教导。如果父母妻子的生活没有照料好,你把钱全部拿去造佛像,你以为佛会高兴吗?佛并不是说你对他好他才高兴,佛在佛经里讲得很清楚:你想让我欢喜吗?你要让众生欢喜!家里的父母妻子是跟你关系最密切的众生,你应该首先让他们欢喜。

从业就是指我们的工作,在八正道里叫正命。我们的职业,我们赖以谋生的手段要清净,不能有杀生,不能有偷盗,比如贩毒,不能有色情服务,不能有诈骗,那些都属于邪命。在家的生活,夫妻关系是很重要的,是你难以回避的。其实在家修行,夫妻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法门,注意:这是一个修行的法门。科学家研究,据说所谓的爱情跟我们的内分泌有关,持续的时间很短,我没记住多少天。(有人答:三天,有人答:三年。)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总之它是有期限的。爱情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个词汇,它实际上是在人生路上的一段生活经历,在那段经历的时候,你的内心出现一种感觉,人们称为爱情,然后小说家诗人艺术家就在那里大肆渲染。有时候我很怀疑,往往在爱情这个主题上过分渲染的那些艺术家自己的爱情都不怎么样,所以你们不要被这个词汇迷惑。就像昨天打雷了,现在还打吗?不打了,就是发生了一件事。但是你们现在对它有一种憧憬、想象,这来自于你的心,也来自于你所受到的文学艺术的影响、社会的观念、流俗的观念。所以我觉得夫妻生活首先要把感情提升。我建议你们要从爱情很快提升到恩情,所谓恩情就是感恩:我又不能出家,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太孤单了,现在有个人来陪我,那我要感恩。你要感恩的东西很多,在家人体会得更丰富。所以要将爱情提升到恩情,不提升它马上过期,在三个月之内提升,否则就变味。然后呢?夫妻之间一般有占有欲、有排他性:你是我的!所以要从占有变成责任,实际上夫妻是种责任。你如果首先想到责任,你就不会失望,也不会绝望,如果你首先想索取,那你总是失望。而且夫妻之间有一种规律,我称之为“放大规律”,夫妻之间的生活就像两面镜子在一起,两面镜子互相反射,然后会放大—如果有包容,包容会被放大;如果有猜忌,猜忌会被放大。同样,如果有感恩,感恩也会放大;如果有怨恨,怨恨也会放大。在家夫妻如果生活在放大的怨恨中,那家庭真的是牢狱,牢狱之灾。也许你们会问:您怎么知道?因为我接触的人多啊!我接待信徒多,了解他们的状态,就是这样的。但如果是感恩呢,如果总是如初见时,那家庭真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天堂,也可以成为一个修学道场,所以我们老和尚教导:家庭为道场。就是指这个。在人生的旅途上,两个人在一起,即使一百年也是很短暂的,其实都是过客,这两个匆匆的过客走到一起,在一起走一段路,认识到这种无常和短暂,认识到是两个陌生人在一起走一段路,就会有感恩。

还有夫妻之间的心是没有隐藏的,放大也因为这个原因。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有什么想法埋藏在心里她不知道,不会的,她有感应、有直觉。所以我的第三个建议是从伴侣到法侣,或者说从善眷到法眷。潘校长这次来,他私下里和我聊天,分享他的修行,有一段我觉得有必要分享给你们。潘校长的夫人是他大学同学,潘校长年轻的时候也是学生会的主席,他在自己的自传中说:我又谈恋爱,又当学生会主席,又学习,还打工,四样我一样不误。学生会主席做得最好,成绩最好,我的师妹人人都打算盘,最后花落我家。后来成家以后,他跟夫人讲:我要照顾你一生一世。这是他发的愿,他就按自己的愿去做。他妻子以前信天主教,他不信,但他开车把她送到教堂,自己在一边坐着等,几十年如一日!但他自己没有信天主教。后来他信了佛,慢慢地,他太太也转过来信佛了。最近几年潘校长的修行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他说我现在对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生起决定的信心,但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我原来说过要照顾妻子一生一世,我要走在她后面还好说,万一我要先走了,谁照顾她呀?后来她的妻子也信了净土法门,也念阿弥陀佛,两个人一起念佛,于是乎两个人的愿力改了:哪个人先走哪个人就先到极乐世界等—你要先走的话,你先去那里等我;我要先走,我在那里等你,我们在那里会合。这就是从善眷到法眷。我想潘校长的经验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当然作为在家人的生活,你要不断地提纯,把那些庸俗的慢慢地过滤掉,精神层面的、修行层面的、信仰层面的逐渐地凸显,让它成为夫妻生活的主导,这样就成为法侣。如果你还只是滞留在一个非常世俗非常牵扯非常沉溺的层面,那就不是法侣。

接下来讲社会公德。“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社会公德最重要的就是布施。我们在社会上不管是工作还是参与事业都是布施。当我们有能力有条件的时候要帮助亲戚和朋友,要让我们在每一方面的行为都经得住考验。做人是很难的,你要对父母、妻子、领导、还有你的客户等等都照顾周全。人生又像是一个人下很多盘棋,还不能出错,一个地方错了,就很麻烦,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社会属性确实是我们人的重要属性。我个人把人分成三个层面,首先是自然人,然后是社会人,第三是宇宙人。作为宇宙人来说,那就是信仰问题。关于布施的内容其实很丰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布施,不一定是财物,我们可以布施我们的知识,可以布施我们的笑脸,布施我们的心态,甚至一个安慰,一个鼓励,这叫无畏施。所以布施包括:财施,法施,无畏施。人们往往容易狭隘地理解:布施就是拿财物。其实拿钱容易,有比拿钱更难的。比如有个地方修庙,有钱的人拿一百万,对他来讲这个很容易,但是我们说你到庙里来搬一天砖,这就难了;建养老院你拿一千万也许容易,但如果让你到养老院给这些老人做一天洗脚洗衣服的工作也许很难。所以布施每个人都可以做,但是要做好不容易。

个人品德—“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我们老和尚认为个人品德是前面三德的基础,不管是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都是由个人品德衍生出来的。儒家就讲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修身在前,治国平天下在后。如果个人品德没有养成,要治国平天下,你只会给天下带来乱相,带来麻烦。“邪行须禁止”,这个邪行就是邪淫,男女关系不正常。“克己不饮酒”,因为喝了酒以后理智容易受伤,犯别的错误。如果实在做不到,我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喝白酒。你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不喝酒朋友会减少,实际上你对自己有要求了,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而且特别是那些好朋友、有德行的朋友会多。“美德坚不移”,为什么佛陀要告诫我们“坚不移”呢?就是因为当我们坚持某一个德行、某一种行持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来自身边的人。你不抽烟,他说抽一支尝尝啊,不抽就不抽!你们在这一点上要培养定力,说不定有天他会给你其它的东西抽呢!很多吸毒的人就是因为有人劝:你尝一下,就一次,你体验一次。就一次就把你一生给毁掉了,所以要“坚不移”!

四德讲完了。我们的人生道德实践是核心,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眀影法师上次讲课有营员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他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关键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怎么取舍啊?你在家庭、在社会、在个人、在职业上怎么取舍刚才讲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取舍的辨别能力从哪里来?所以道德实践最重要是在心性上实践,一定要落实到你的心性上,心性的认知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这指什么?明朝有一位哲学家叫王阳明,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心理能力叫“良知”,又叫良心,良心的效能叫良知,大家不要被这些词迷惑,良知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本具的佛性在道德善恶方面辨别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跟后天的教育没关系,你本来就有。有时候虽然没有被发现,但有些事情你做了觉得别扭,心里不安,那就是良知的作用。当我们完全认识到这种良知,顺乎于它去生活,那就是一个精进的生活,对你来说毫无勉强。那么是什么东西覆盖了我们的良心良知呢?这就要格物,把私心、私欲格掉,把它看透、观察透,最后良知良能显发。当良知良能显发的时候,你面对各种各样的外境自然地有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就像是本能一样,而你这个本能反应都是合乎善恶的。到了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到了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呢?!所以道德实践最终我们要以信仰生活来升华它、提升它。 (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