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5年度第三期 /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戒毓

三祖僧璨是禅宗六代祖师中资料最为模糊的一位,但由于其《信心铭》的思想,被后世禅宗引为对修行指导及开示禅法的主要根据。

僧璨,也作僧粲。关于三祖的僧璨名字,《景德传灯录》这样记载:

“子(僧璨)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

(慧可)师曰;“将罪来,与汝忏。”

居士良久云:“觅罪不可得。”

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

师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大师深器之,即为剃发,云:“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1]

从二祖为三祖命名中,就可以看出佛法僧三宝中“僧宝”在佛教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于三祖的出生地,佛教史书记载也不是太详细。《景德传灯录》说是“不知何许人也”[2]。《传灯录》之《慧可传》中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师(慧可)”[3],推测这位居士就是后来的三祖僧璨。见(慧)可大师(时),(僧)璨示见大风疾,于众中见。(慧可)大师问:“汝何处来,今有何事?”僧璨对曰:“故投和尚。”可大师语曰:“汝大风患人,见我何益?”璨对曰:“身虽有患,患人心与和尚心无别。”可大师知璨非常人,便付嘱法及信袈裟。可大师曰:“汝善自保爱,吾有难汝须避之。”璨大师亦佯狂市肆。[4]从二祖得法以后,“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北周法难期间,“师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5]

隋开皇十二年(592),师度沙弥道信。“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师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解脱乎?’ (道)信于(僧璨)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

关于三祖圆寂的情景,《楞伽师资记》记载:“大师曰:‘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言讫,遂以手攀树枝,奄然气尽。” 《传灯录》记载,四祖道信得法后,(三祖)即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旋旧址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师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 时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丙寅十月十五。

唐玄宗谥“鉴智禅师”,塔名“觉寂”。

从传记中,可以了解到三祖向弟子讲说禅法心要,是不是就是《信心铭》不敢说,但从《信心铭》“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及《舒州刺史独孤及赐谥碑》记载“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摄群品,流注生灭,观四维上下,不见法,不见身,不见心,乃至心离名字,身等空界,法同幻梦,无得无证,然后谓之解脱”,从中可以了解到他的禅法思想,其以般若空观无得无证、即妄了真,以证觉源为特色。“超越一切对立与差别、平等一味之绝对世界,并阐明信心不二的禅思想”,“不用求真,惟须息见”(即息除真妄二见),“心若不异,万法一如”的般若思想。又展现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无碍的法界缘起思想,是禅宗思想的理论核心,被后世禅人所运用及继承。

三祖在禅宗史是承前启后的一位伟大禅师,他上承达磨、慧可,下传道信、弘忍,对于禅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居处无常”,往来江南、江北,没有固定的道场,不能为禅法的弘扬作出重要突破,但禅法的核心被四祖道信继承下来。禅宗发展到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以后,才有自己的道场,在弘传上有了新的突破。

[1] 《景德传灯录》卷三《慧可传》,大正藏51,220页中。

[2] 《景德传灯录》卷三《僧璨》,大正藏51,221页下。

[3] 《景德传灯录》卷三《慧可传》,大正藏51,220页中。

[4] 《历代法宝记》卷一,大正藏51,181页中。

[5] 《景德传灯录》卷三《慧可传》,大正藏51,220页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