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5年度第二期 / 无法忘怀的茶人——净慧长老 |
无法忘怀的茶人 ——净慧长老 [韩]崔锡焕 |
与净慧禅师的缘分 为了寻找千年之前赵州从谂禅师(778—891)的“吃茶去”公案,笔者在1999年炎热的夏季,取道北京,来到了河北省石家庄。来到柏林禅寺前,大门两侧“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的一副对联映入眼前。进入柏林禅寺大门,迎面的侧柏树丛中屹立着宏伟的赵州塔。 我们前往方丈室,准备拜访净慧禅师。但是禅师不在,时任监院的明海和尚接见了我们。明海和尚听说我们是循着赵州“吃茶去”的踪迹从韩国来到这里,感到非常的惊讶。 “你们怎么会找寻连我们都曾经忘掉的‘吃茶去’,从遥远的韩国来到这里呀?” “我们是循着赵州与其法兄弟的新罗彻鉴道允禅师的缘分来到了这里。” “先生是第一位寻找千年前赵州禅师公案的人。” “我一定要亲自到赵州‘吃茶去’现场,今天,没有能够拜访净慧方丈,真的很可惜,我想用韩国带来的新茶,在赵州塔前献茶供奉。” “你们循着千年前赵州的踪迹远道而来,我们理应积极响应。” 我们跟随明海和尚来到了赵州塔前献茶供奉。在赵州塔前供奉茶水之后,第一次品尝韩国茶的明海和尚连连称赞韩国茶水的清香。那个时候,我便在心中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树立一座《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将赵州禅师的思想流芳百世、发扬光大。在结束了供茶仪式之后,我们环绕了一周赵州塔,发现塔额上写有“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 在这座碑石的右上端边缘刻有“碧溪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下署“弟子赵王焚香拜赞”八字。念完之后,我的心一下子沉重了起来,这座塔正是钦慕赵州的赵王立的塔,是钦慕赵州的赵王对赵州禅师的礼赞。 转眼间,到了一年之后的2000年春天。 在征得净慧禅师的接纳之后,笔者收到了禅师想见笔者的回信。于是,我立刻起程来到石家庄,径直奔向柏林禅寺。在明海和尚的引导下来到了方丈室,见到了净慧禅师。在侍者为每个人端上一杯茶水之后,气氛暂时沉默了一下,挂在墙上的“吃茶去”赵州禅师的公案赫然映入眼帘。于是,笔者向净慧禅师攀谈起“吃茶去”的意思,净慧禅师微微一笑,一手指着茶杯,用无语回答了我。 此后,笔者与净慧禅师结下了特别的缘分。 看着笔者在韩国与中国间来回穿梭,不遗余力地宣扬禅茶文化的情景,净慧禅师写下如下题字鼓励笔者: “几年来,崔锡焕先生奔波穿梭于中韩两国的佛教界与茶界,为了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发展不辞辛劳。” 崔锡焕先生并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承邀出席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不胜感谢! 因法务鞅掌, 不克抽身参与盛会, 深感抱歉! 谨致芜笺,预祝此次世界禅茶文化交流盛会取得丰硕成果, 为发扬禅茶和谐文化传统,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遥祝大会圆满成功! 与会诸位善知识禅悦法喜, 六时吉祥! 笔者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净慧禅师写给笔者的最后一封信。2013年1月29日,净慧禅师写下自赞偈,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寂灭的预见。 早岁参禅悦,截流识此心。 云门蒙授记,赵州作主人。 生活禅风立,修行不择根。 把握在当下,电光石火顷。 七旬承道信,八旬侍弘忍。 五载当阳道,玉泉度门兴。 宝掌千年寿,虚公百廿春。 同参东西祖,道绝去来今。 在净慧禅师留下自赞偈三个月之后,2013年4月20日,黄梅双峰山脚蒙蒙亮的凌晨六时二十六分,净慧禅师在四祖寺圆寂,世寿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夏。中国佛教失去了一位禅宗巨匠。 得知这一噩耗,笔者仿佛觉得天塌下来一样,心情无比沉重,当天通过联系四祖寺,证实了这一消息。 回忆着与净慧禅师的缘分,无法忘怀净慧禅师为韩国禅茶文化架起桥梁,并且为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扎根留下的深远功绩。 笔者在净慧禅师的灵前敬上一杯茶,无法忘怀净慧禅师提出的“正清和雅”之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成为发展世界禅茶文化交流的核心宗旨。 2001年10月,柏林禅寺韩中友谊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揭幕式 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 韩中友谊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 看到延绵千年的“吃茶去”公案的现场柏林禅寺,没有一座纪念“禅茶一味”的碑石,笔者深感惋惜,于是笔者建议建一座《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1999年末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允许,并于2000年春天再一次来到柏林禅寺,详细探讨了有关立碑的事项,净慧禅师将准备刻在碑文上的内容全权委托给了韩方。在与净慧禅师的讨论之后,我们将此碑的建立背景侧重于推崇赵州从谂禅师与他的法兄弟彻鉴道允禅师,梳理了净众无相禅师师从达磨并传给马祖道一的师资传承历史。 蒙方丈净慧大师慈悲恩德,由韩国佛教春秋社、茗园茶文化财团共同发愿建韩中友谊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于祖塔之侧,报佛祖法乳覃恩,固韩中黄金情谊。以发扬禅茶一味,任运自在之生活禅风。铭曰: 巍哉禅宗 起自鸿蒙.七佛有记 释迦独崇 达摩慧能 东西贯通.一花五叶 自唐而弘 古佛赵州 谁当与酬.庭前柏子 天下知秋 狗子佛性 奥趣尽收.台山婆子 路莫为仇 千七百则 独盛吃茶.新到吃茶 曾到吃茶 若问吃茶 还去吃茶.禅茶一味 古今同夸 韩中连体 千古休戚.禅风与共 法脉相袭 净众无相 曾主蜀度.门下高徒 马祖道一 麻谷无染 西堂道义.盐官梵日 师资承继 清珙普愚 源出临济.赵州道允 更为昆季 今来赵州 瞻礼祖庭.宗风依旧 殿塔一新 抚今思昔 一片禅心.立碑志盛 道谊长青 佛纪元2545年10月19日 佛教春秋社.敬立 在碑文的最后附上了当代高僧之韩国白羊寺方丈西翁禅师撰写的碑文颂,其颂文如下: 如来卧兮非瑞像,全机大用圣罔测。 三寸软舌超棒喝,赵州吃茶永不息。 随着《天下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的建立,不仅唤起了韩中禅茶交流,也带动了禅茶文化的兴起。 2001年10月19日,河北省佛教协会赵州柏林禅寺与韩国的佛教春秋社、茗园文化财团共同主办的《韩·中友谊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铭》揭幕式与“韩·中禅茶一味学术研讨会”在赵州柏林禅寺召开。 明海和尚在“韩中禅茶一味学术大会”的开幕式上作了开示,中方有余悦教授、陈云君、陈文华、楼宇烈教授等发表了演讲,最后,净慧禅师作了通过“茶道醒悟禅道”的开示。 韩方有金容正(东国大学名誉教授)、宋白云禅师(弥勒寺住持)、崔锡焕(佛教春秋社代表)、真际禅师(海云精舍祖室)等发表了有关赵州禅语的演讲。 2003年,笔者再次来到柏林禅寺,向明海和尚提出了建立《赵州古佛纪念碑》,并举行有意义的活动的建议。 2001年 10月柏林禅寺中韩佛教禅茶交流座谈会 净慧禅师为大会写下众人传唱的《赵州禅茶颂》: 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根植菩提种,叶抽智慧芽。 瞿昙曾记莂,鸿渐复添蛇;瓯注曹溪水,薪烧鹫岭桠。 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 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上供诸佛祖,平施百姓家。 人人亲受用,处处绝尘渣。林下清和满,廛中敬寂夸。 千年逢盛会,四海颂蒹葭;三字禅茶意,和风送迩遐。 净慧禅师提出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净慧禅师所提出的禅茶文化精神,正在成为世界禅茶大会的精神。 首届天下赵州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自2005年10月21日,河北省柏林禅寺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禅茶大会,直到第七届在韩国首尔成功举办。每届大会都推出了鲜明的主题,促使禅茶大会向东亚地区传播。这都是在净慧禅师的指导下实现的。 与韩国禅茶界的缘分 净慧禅师不仅在中国禅茶界,与韩国禅茶界也有着很深的渊源,以2001年在河北省柏林禅寺立的《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为桥梁,绵延着非常悠远的友谊。 2002年10月,在海云精舍召开的国际无遮大会上,还传递着“引导人性,回到佛性”的宗旨。 2004年10月18日,在首尔举行的茗园茶文化奖颁奖仪式上,荣获终身成就奖的净慧禅师发表了“为了宣扬茶禅一味来到韩国”的获奖感言。 就这样,在一杯赵州茶间横贯世界的净慧禅师,在观察了韩国禅茶界之后写的《回忆韩中茶文化》诗偈,至今还留在我的心中:
净慧禅师为中韩茶文化交流活动题辞 净慧禅师题辞手迹 茶香禅意海东情,不惜残年梦里身。 千载黄金新纽带,一杯清茗享和平。 茶道传心愧赵州,难将一味酬高猷。 西窗残日无他事,坐听禅河汩汩流。 赵州茶味是禅心,一种平怀贯古今。 话到离言真实义,庭前柏子最传神。 当净慧禅师捧起茗园茶文化奖的时候,净慧禅师说是为了将茶禅一味传入韩国大地而来的。2002年,柏林禅寺住持明海大和尚与净慧禅师一行访问了韩国。 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柏林禅寺,是1200年前唐朝赵州禅师通过“吃茶去”的话头,打开天下人眼界的现场。 每当一有机会,净慧禅师就会强调,赵州虽然不是茶的产地,但是在唐朝赵州禅师的注解下,茶具有了无穷的意味并流传千古。 今天,如果没有净慧禅师,就无法想象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诞生。正是因为净慧禅师的桥梁作用,韩中禅茶文化交流才可以延续到今天。 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净慧禅师才是真正将笔者引上禅茶之路的真正的禅师。 笔者参访禅师 自笔者于1999年第一次与净慧禅师结缘之后,在此后的15年间,亲眼目睹了净慧禅师积极为韩中禅茶文化交流搭桥和支持,并将禅茶文化广布至东亚。正是因为有了与净慧禅师的结缘,笔者才可以在传递禅茶文化理念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禅师持续的支持和送来赞辞的慈悲之心,笔者不知感动了多少次。 现在,虽然再也听不到净慧禅师的声音,但是禅师留下的教诲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虽然禅师离开了我们,但是禅师留下的话语,至今在我心里像甘露一样生生不息。 (作者为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长、《茶的世界》发行人)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