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5年度第一期听山·听水——尼泊尔游记(一)
 

听山·听水

——尼泊尔游记(一)

明鉴

禅堂说序

我所在的湖北黄梅四祖寺,今年旱情比较严重,听紫云洞的老道姑说,她们那里从石缝间流淌出的泉水已经干涸了,这是她住山几十年没有的。还好,在我们“起七”那天,下了两天的雨。尽管有些阴冷潮湿,站在我住的慈云阁上望着垂下的雨帘,心中还是充满着喜悦。一年一度的“禅七”,就这样开始了。

从全国各地来了130多人参加这次禅修,说实话,与我2006年刚进禅堂时那种感觉还是有一定差距。那种神圣、敬畏、紧张而又生龙活虎般的氛围,好像渐渐远去了。更叫我记起2008年南国连降28天大雪,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南国奇观。时值腊月,大雄宝殿两侧,斋堂边,禅堂里到处腊梅吐蕊,清芳沁人。黄檗禅师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时山上的粮食、蔬菜也不多了,又停水断电。记得那天早课香时,恩师净慧老和尚也在行香。时冷风袭人,一有人进出禅堂,掀动棉门帘便带进一股冷飕飕的风雪,搅得香案上的蜡烛忽明忽暗,上下蹿动。法师们精神抖擞,长袖翻舞,步伐矫健如飞。这时,在边上默默行香的老和尚在寂静中开口了:“大家慢慢走,体会体会看看,能不能找到古代禅堂的味道。”我侧目窥之,老和尚悠然地行着香,似乎又回到那往昔的岁月之中。他或许想起虚云老和尚带他们行香的场景……

其实,像我们这些晚辈也只能如雾里看花一样去感知,如过去的云居山、云门寺、高旻寺,那些祖师们住持过的道场,那种庄严神圣传承着千年不断的法乳,依然流动着的鲜活画面,而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些只不过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了……

禅堂里连续的冬季“禅七”,在我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说来惭愧,今年“禅七”就不能继续与众共修了。因为我们已经定好,待第一个“禅七”结束,我将与另一个禅友曹植喜去尼泊尔,与其说是禅七的延续,倒不如说是禅修者另一种形式的转换,看山看水看心,正如老和尚所说—“何处青山不道场”。

2013年岁末于慈云阁

从昆明起飞,大约飞行三个小时,就达到了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在临近加德满都还有二十来分钟时,如果你的座位恰好在机舱的右边,那算是你有福报了。朝下俯瞰,你就会看到那横空出世,气魄非凡的连绵雪峰—喜马拉雅山。在茫茫云海的簇拥下,它是那般的崔嵬雄奇,那是一种让你的凡骨出离尘寰,遨游九霄,还有一种庄周笔下的逍遥游,鲲鹏扶摇于南冥的神思……

这般雄伟的雪山,这一面是中国西藏,终年白雪覆盖,古雪亿万年,冻寒料峭,令人望而生畏;而在尼泊尔的那一侧,则是绿草芳菲,春意融融。这不能不说是造物主的神奇,环球如此冷热,难怪有雷人神思飞扬,异想天开说如果能从喜马拉雅山腰部横开一洞,让南亚的暖风吹入西藏,该是怎样一种生态的调和?这叫痴人说梦吧。走出机场已近黄昏,在视平线的尽头,一下子便望到了喜马拉雅山的远影,在洁白的山峦上,夕阳给她抹上了一道桔红,更显妩媚多姿。

加德满都相传为文殊菩萨从中国的五台山出定后,来此以其果报的圆满而化现的一座圣城。信众们亦崇尚施与众生慈悲救度的观音菩萨。在这个国度里见得更多的是五方佛的塔寺。我们的车在昏暗的里巷中穿行,两旁是千奇百怪、服饰任意搭配的各色人种,店铺中古朴与奢华并存,搞不清楚身份国籍的各种人都非常和谐安宁地交融在一起,穿行其间。有如丝绸古道那模糊的影像又清晰地再现。如果没有汽车的穿行和灯光的映照,恍惚真的如时光倒流。我们都是光阴的过客,往世劫中,这里可曾有我们驻足过的地方?而眼前这位为我们开车的年轻人,竟然是释迦族的小伙子,2500年前,这个伟大的释迦族,诞生了一位圣人,即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

是日晚,我们宿在一个藏传佛教的寺院里,在我们住宿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穿着紫色袈裟的僧侣。据了解,这里分布的大大小小的喇嘛庙宇有30多座,有时感觉不是在尼泊尔,简直就是在西藏。接着,在台湾游老师的引荐下,我与同行小曹和那位释迦族的司机,来到了一处不仅幽静还具有异国情调的小店用晚餐,在此竟巧遇了游老师夫妻三十年前的老朋友,一个美国老太太。说来也巧,今晚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此处没有其他地方那种彻夜狂欢的场面,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静谧……

听游老师讲,这位老人家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那时年轻的她和其他三位向往东方的好友,一同游览过日本、韩国等地。年轻的她一踏上尼泊尔这块土地,便像磁铁一样被吸引住,义无反顾地留下来,而且一住就是三十年。后来她皈依了佛教,追随一位上师修法,这不能不说是往世的因缘使然。对这个并不发达甚至相对还比较落后的国度而言,那时的她承受了物质上的短缺,还寄居在窗户没有玻璃,有门框没有门,垃圾遍地,恶臭熏人,到了夜里硕鼠直往身上爬的状况中,而精神上却获得了最大的收益。从老人家那从容淡定,欢喜地端起新上来的每一道菜,为大家分享的快乐表情上,我感到了老人家那种慈爱和精神上的富足。

回到那个建有白塔的小院,时间已晚,天气清爽,繁星点点,因为与小曹约好明日去绕塔,便早早地安歇了……

当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佛塔前的建筑上,我和曹植喜已经卷入那绕塔的滚滚洪流之中。只见有的人摇着转经筒,有的人捻着佛珠,有的人在低声诵经,有的人在不断地持咒,有的人转动法轮经筒,他们拿着各种材质的念珠一边走一边念。上万只鸽子腾空而起,遮天蔽日,旋目排飞,又落在大佛塔那圆弧形的坡面,密密麻麻。举头又见漫天招展的五彩经幡,四面五方佛塔上那标志性的佛陀的慧目,仿佛关注着一切众生。

在这顺时针流动着的人流中,在这尚有些寒冷的早晨,能感受到人世间的暖意;在万盏酥油灯跳跃着的火花里,在耳边飘过的梵音轻吟声波中,在铃杵摇动悦耳清脆的音声里,在各种肤色、服饰形成的彩色洪流中,在经幡飘展灰鸽玄舞的飞动里, 都能真诚地感觉到,万法归宗,佛陀那如海一样的慈悲摄受力量是如此强大。

在有如此能量磁场感应下的佛塔前面经行、持咒、念佛,无论你修持任何法门,都能很快地融入其中,佛的慈云法雨普利三根,施与一切众生。听当地一位画唐卡的朋友讲,从前在塔的四周,经常有佛感应的舍利从天而降。
默默地行走着,我竟感觉到如在四祖寺的禅堂里行香,似乎有恩师净慧老和尚所感受到的古代禅堂的延伸。我慢慢行着,身心融入无际无涯佛法的海洋……(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