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5年度第一期听老爷子说禅
 

听老爷子说禅

陶.欢

读书时听老师提过,禅宗乃佛门中并不起眼的一派。当时我心下诧异,禅,对我来说,又神秘,又玄奇。早几年写博客的时候,某人说看我写的文字,觉得有禅意。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禅”。来京工作后曾经某人介绍去帮人写文案,我纳闷他认识许多人为何找我做,答复是“我觉得你有些禅意”。我很无语。但仍不知何为“禅意”。

后来才知道,禅源自中国,宋朝后流入日本,后来便在那边发扬光大。很多弘法的高僧,至今仍为日本和尚的偶像。

虽然如今,禅在日本也非常世俗化了,只留下禅的印记,禅的文化气息。它的意义,也许更多的是在于一种正面积极的生活态度。

近日海南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有马赖底禅文集”,很吸引人的书名—《禅僧直往》、《破壁入禅》、《禅的对话》、《活在禅中》、《云水禅心》、《禅茶一味》;很美的设计—淡淡的水墨画,封面好像牛皮纸的颜色,复古又干净的感觉扑面而来。一口气看完《破壁入禅》、《禅僧直往》两本。在拥挤的地铁上,在孩子入睡后的深夜里,作者有马老和尚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恍然觉得,这一套六本书,作者有马赖底禅师正是在用他自己一生的坎坷和豁达,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禅。
有马出生于日本贵族有马氏家庭,童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孩提时代被选定为皇太子(当今天皇)的伴读。但八岁那年父母离异,从此生活彻底转折,哥哥弟弟被送别家寄养,而他则因为当时对舅舅说的一句貌似戏言的话“我将来想成为一休和尚那样的人”而被送去大分县日田市的禅寺,开始了自己难以面对的修行小僧的生活。母亲在列车上悄悄离开了三个孩子,至此永远地走出了有马的生活。

苦涩的寺庙生活开始了。他要早早起床清洁打扫,跑很远的路赶去学校,还要承受自己是东京这种大地方来的小和尚而与众不同的孤独感。据他自己说,寺庙师父对自己的严厉,最不能忍受的是湿抹布在脸上的抽打。

从一位沙弥小僧,到游方僧人,渐渐地到寺庙的管理人员,直到成为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馆长、京都佛教会理事长,一路走来,在八十多岁的高龄上,他不停歇不止步,一直从事文化交流、修复寺庙、扶助弱小的公益事业;为保留京都古建筑而与政府据理力争,毫不退却……

“致力于社会福祉”一节,写他弯腰抱起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时,直接感受到了无比可爱的孩子的心脏“咚、咚、咚”地跳动,其他的孩子也纷纷伸出手嚷着“抱抱我!抱抱我”,伸出双手向他的怀里扑来。有马是应邀担任该学园后援会的会长,费尽心力地发展会员,以支持这所收养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学校“和敬学园”的发展。而后—转笔写到:“我时常想起在自己沙弥小僧时代的陈年往事。当年,我经常怨天尤人,憎恨周围,作践自己,为自身的悲惨命运而独自悲哀哭泣。看到眼前这些无忧无虑、满面阳光的孩子们,我不禁为自己当年无知而幼稚的行为羞愧得无地自容。”在一个深夜里,读到这些文字,不禁为这位一生孑然一身的老和尚而动容。小的时候,也许他没能得到多少父母的关爱,青年时,作为一位仪表堂堂的僧人,他也并没有遭遇爱情,而如今的耄耋之年他却可以集自身之力,用慈悲之心把爱的种子传播出去;除此之外,他还大力促成“音舞台”的世界性文化交流演出,与期待世界和平、人心祥和的世界顶尖的艺术大师们共同祝愿祈祷……这是奉献,是付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也许,这就是禅的本来面目吧,它无法形诸文字,只能像茶道一样,最重要的也许就如老爷子所说:张开嘴喝。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