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4年度第六期 / 编者小语 |
编者小语 |
国庆期间,在邢台玉泉寺举办的首届生活禅禅修班上,明海大和尚就禅修的主题,为学员们作了系统的开示。他将禅修分成三个阶段:静心、观心、明心。静心主要是通过修息道观,令狂乱的心初步得到止息。观心主要是通过念恩、念责、念过和念死等四个方面的观修,蠲除内心的烦恼障垢,令心得以清净。明心则主要是通过参话头,离心意识,明心见性。这种禅修结构的设置,非常契理契机,学员反响很好。 在最后的晚参中,有一位学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海和尚所开示的观心方法,与她过去所闻所学大不一样:以前的禅修都强调离心意识,扫除一切思维,令心住在空明的境界中,而这次海和尚主持的禅修活动中,却有意加入了思维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个阶段的“观心”。请问,离心意识和思维修这两者是否矛盾?在实修中,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 汉地的禅修,无论是观呼息、参话头、默照,还是念佛,相对来说,更强调远离意识思维,专于一境,行平等观,体验空性。这种做法,在很多修行人那里得到了认同。宗门下的禅堂开示,大多带有这种倾向性。这与以禅宗为主体的汉地佛教“强调首先要明心见性、开悟证法身,然后悟后起修,渐除习气、行菩萨道、圆满福慧”这种修行理路有直接的关系。 直接就采用离心意识的逼拶方式做功夫,需要有一定的福慧基础,有相对来说比较健康的心态和人格作保障,有圆顿的见地和信心作引导。如果不事先通过念诵、忏悔、修布施、修忍辱、修慈心观等方式,让心地变得比较纯净,加上见地不到位,一上来就用离心意识的方式做工夫,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所以,就普遍性而言,禅修中要想进展稳健,功夫落到实处,增加以念恩、念责、念过、念死为主题的思维修,净化自己的心灵和人格,开启感恩心、惭愧心、随喜心、包容心、慈悲心、出离心等光明的心态,恐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老禅修者,包括一些念佛多年的人,不能说他们修行不精进,但是,他们在身心气质上、在人格心态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有时甚至变得更偏执、更烦恼。这说明,当离心意识的空观和平等观功夫还没有上路,还没有成片,还不能做到念念化空内心的烦恼时,这个时候,需要借助思维修来防患于未然。 禅修并不是绝对禁止意识思维,而是要正思维。正思维是八正道之一,这是大小乘的共法。比如说,在禅修中可能会经常翻起一些过去不愉快的纠结,这个时候,思维修可以帮助我们比较顺利地渡过难关。 另外,离心意识并不等于安住于离念之空境。如果把离心意识理解为压制一切念头和思维的生起,让心处于一种空空如也的状态,这是典型的二边见,不是般若,宗门下称之为“黑山鬼窟”、“死水不藏龙”。 黄檗禅师讲:“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无心并不是离念之顽空,而是面对见闻觉知而不起心动念。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对离心意识的最精当的解释。 执着于离心意识而排斥思维修,或者把离心意识理解成离念之空境,这两者都会给禅修者带来障碍。修行人不可不知。海和尚提出的静心、观心、明心三阶次的禅修构架,可有效地防止禅修者在修行的过程中步入误区,是一个非常值得践行和推广的禅修模式。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