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4年度第六期 / 步步踩着莲花——佛陀故乡行散记(四) |
步步踩着莲花 ——佛陀故乡行散记(四) 闻章 |
【接上期】 不可说,不可说 早饭后,驱车过尼连禅河,到了牧羊女苏佳塔村,拜谒了牧羊女的塔和牧羊女祠,当初正是牧羊女供养了悉达多太子一碗奶粥,才使得悉达多太子彻悟成佛。牧羊女的供养真是千载难逢。然后回到菩提迦耶,看了几家外国的寺院之后,又来到菩提场,供养袈裟,再睹圣域,做最后的告别。 车开了,要离开菩提迦耶,就这样来去匆匆。虽说是来去匆匆,但是毕竟来过。菩提迦耶,这个地方太神妙了,太值得一来了。其实,来过一次,就等于天天来了,相信在日后的每一天,都会想到它。想到它的日子定然是美妙的。 我们在菩提迦耶的时候,菩提迦耶是地理上的,我们离开菩提迦耶的时候,菩提迦耶已经是心灵上的了。 下面的一站是瓦拉纳西和鹿野苑,到瓦拉纳西是为了看恒河和见识恒河沙。而到鹿野苑是领略佛陀的初转法轮。 佛足印 瓦拉纳西紧紧贴着恒河西岸。这是个非常古老的城市,有人说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说其实已有六千年的历史。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19世纪末第一次见到瓦拉纳西时,曾这样描述它:“老过历史,老过传统,甚至老过传说,老过它们全部的总和。”当然这是作家的夸张,但也正好说明了它的古老。 临来印度时看材料,知道瓦拉纳西非常有名,但它的出名还不仅在于它的古老,而在于这里是天堂的入口处。 如今在印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而这里便是印度教徒的心中圣地。印度教的主神湿婆就在这里,因此这里便成为了印度教徒朝圣的地方。教徒多的地方,自然贤圣也多,名人也多,文化也繁荣。因此,想要了解印度教,就必须到瓦拉纳西。 恒河是圣河,也是因为印度教。天堂是干净的,灵魂不干净的人上不了天堂。在世间,不干净的东西可以用水来洗,一洗便干净了。把水的这种功能引申来,水便也可以洗涤灵魂。因此,印度教的信徒们,为了能够上天堂,就用恒河水来洗涤自己的身子,身子干净了,灵魂也跟着一块洗了,里外干净明澈,好在天堂里安顿自己。 因此,到瓦拉纳西来,有好多人的目的是来洗恒河水。应该说是,恒河水一洗,罪灭河沙。别处的恒河当然也是恒河,但都不如这里的恒河来的人多,就因为有湿婆神在。湿婆神掌握着天堂大门的钥匙。 古老的印度教里有三大主神,这三大主神是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是创造神,负责宇宙万物的创造;毗湿奴是保护神,保护宇宙运行;湿婆神是破坏神,他要在每个劫的劫尽之时,毁灭宇宙及众神。总之,宇宙的生灭循环,都要靠三位主神的分工合作。三位神祇中,人们最崇拜湿婆神,因为他所拥有的破坏力,也象征再生、创造。再者,湿婆神无处不在,可以化身为各种形式,是最伟大的神。他拥有108个名字,佛教里把他称为大自在天。 因此,到瓦拉纳西,就成了印度教信徒的最高追求。不仅洗恒河水可以消除罪恶,涤除污垢,而且,人死到这里也是最好的,可以直接上天堂。由于这个原因,有好多全国各地的老人,都拥挤到这个城市来,等待死亡。即便不是死在这个地方,那不管死在任何地方,也都以在这里火化为最高礼遇,借此一火浴,灵魂可以往生天上。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死尸在恒河边火化的场景,大堆大堆的木柴支起来,把裹着白布的尸体在恒河水里浸过后,然后放在柴堆上面,洒上香料,点火来烧。真的是烟火缭绕,周围的房子都被熏黑了。据说在此附近宾馆里住的人,饭碗里常飘有落灰。因为有香料,却也没有异味。据说二十四小时,火化事不断,常常是三处五处同时举火。一天会火化一百多具死尸。还在网上看到恒河里漂有浮尸。这也不奇怪,既然死在恒河与生在天堂有着心理上的依据,那么把最后的归宿选在恒河是很自然的事。 早晨起来,天还不太亮,坐车穿过一些街巷,天色朦胧,街上行人稀少,即便有,也是睡眼惺忪。倒是街道两侧,廊厦之下的石板上、床上,随随便便地睡着一些人。说他们随便,不仅是睡姿,还有穿着,都是极简单,几乎是光着身子,或者随便披件什么。真也奇怪,大街上竟会有很多光板床。后来还在路边看到一个木工作坊,做的也全是床。 后来知道,这个城市多的便是流浪者,特别是流浪老人多,都是挤在天堂门口等着要门票的那些人。这些床便是为他们准备的,让他们疲惫的身子,到了夜晚有一个依靠。虽然勉强,但也胜于没有。这也应该是这个城市的义务。 天堂真的不是传说,而是心灵的真实兑现。 车在距河边不远的地方停下,我们真实地走在了瓦拉纳西的大街上。随着快到恒河,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看来这个城市每天的夜晚是先从恒河边醒来。街两旁的鲜花摊和香料摊有的已经摆开,有的正准备摆开。到了河边,人已经很多很多,熙来攘往。印度人居多,也有西方人,还有我们这样的东方人。 鹿野苑 在街道与河之间,是一道道的台阶。台阶上的人在走动,有准备下河的,有从河里上来的。台阶下的河面上,有好多好多船,有的人正在上船,有的船已经开出很远。更多的船是在边上挤着,等着人来租。好多的人,赤着臂的男人和衣着光鲜的女人已经湿漉漉地站在河里,他们在洗浴。还有的拿着水壶、水罐,那是装恒河水用的。这些人多是远道而来,来一次也可能不容易,因此要把圣水带回家去。 但是没看见烧死人的柴堆,也没看见河边码着的干柴。 看来也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可烧死尸,那个地方应该离湿婆神的庙很近才对。 像我们脚下这样的台阶河口,据说瓦拉纳西城大约有165处。从南到北的石阶,延绵有6公里长。也不知道我们所处的这处台阶是在瓦拉纳西的哪个部位或哪个阶段。 这也不管它。我们的目的不是来看人怎么上天堂。在禅者眼里,天堂是好的,但还不是究竟的好。六道轮回,天也是一道。福报享尽,天也留不得你住。佛教徒应该把事做究竟才对。佛陀当年,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也没当回事。他告诫弟子们不可得少为足。人的私心一圈囿,想法就窄了。只有为众生担当苦难,舍下全部的自己,才能获得全部的世界。 我们也下船了,一条大一些的船,不然载不了这么多人。船上有三个人,一个艄公前头掌舵,两个年轻人在后边摇橹。水面不是很宽,应该说还不到河床的一半,但也还可以应付这么多船。若是在雨季,可以想象恒河会有多壮观! 有人买了花灯来祭河,红红的花朵上面一朵黄的火苗,我看到冯路钧托在手上,是真好看。然后他就把它放在了河面上,看着它顺水漂流。好几个人手上都有,一个一个有节奏地放上去,河面有了一线的灿烂。 东方天际有了红晕一片,啊,太阳要出来了。这也可能是恒河最好的时候,好多人到恒河来是来祭太阳的。太阳的美好,是因为有光明。在光明这一点上,应该说它是天堂颜色。 太阳一下子出来了,真的是好,又大又圆又平和,就那么在东边的天际上。远处的树在它的衬托下也显好看。而恒河水面,因为有了太阳,而多出了一道飘动着的斑斓。是一道,但也是无数道。在这个时候,天空出了一轮太阳,而全长2580公里的恒河水面上,却是无数的太阳,谁看到就有谁的一个。 船抵中岸,东半边即是干涸的河床,遍是黄沙。这便是恒河沙! 在佛经中,每每读这三个字:恒河沙。佛为什么要说恒河沙?因为要用来作比喻,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无人不知,亦是印度文明的象征。佛陀善喻,每每拿身边事物来说佛法。 恒河沙数不可计量,因此遇到不可说不可说的事,佛便拿恒河沙来作比喻。 比如佛说佛世界:“须菩提,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恒河中所有沙,一粒沙又是一条恒河,像沙这样多的恒河里所有的沙,你说有多少?这便是不可说不可说的一个数字,无量无边,大到不可用数字来表述。 每每读到恒河和恒河沙,便想象,恒河是长江那样的呢,还是黄河那样的呢?恒河沙又是啥样的呢? 终于见到了恒河,它既不是长江亦不是黄河,像印度人一样,它是另一副面孔。恒河沙,这才是恒河沙!我们上了岸,赤脚踩在了沙上。这恒河沙可真细,都那样细,没有一粒是大的,没有一粒是粗的,没有一粒是丑陋的。虽细,却一粒是一粒,干净无尘。且它是金沙,好多好多的金色颗粒在里头。白的沙粒,黄的沙粒。粒粒金,粒粒银。真的是好。虽说这沙场是脏的,有人丢弃的垃圾,甚至还有一只干瘪了的死狗,但这也并不影响恒河沙的干净。 万慈师就在那只死狗附近往瓶子里装沙子,他也不在意。 人们都有准备,瓶瓶罐罐都拿出来,蹲在这里或者那里,装着沙子。 明影师一边装着沙子一边说:“愿恒河沙等苦难众生早闻佛法,尽得解脱”。 明影师的愿真是大,大到不可说不可说。 在沙滩上,人人瓶满钵盈。且这一罐一瓶之沙,也没有数。况整整一恒河之沙,况沙等恒河里所有沙! 而一沙一世界,佛世界如是,我等世界如是。 人们在此留影。 任捷已在河水里站着,玉欣也去了。也是,到恒河来一次,怎么能不亲近一下恒河水?于是我也下了水,小伙子杨新也下了水。我还用恒河水洗了手脸和胳膊。有人说水脏,玉欣却说:“恒河无垢净,灵山有高低。”她这句话也说得有境界。 大家又回到了船上。有别的船挤过来,却是卖鱼的。他们知道有人会做放生这件事。欸乃之中,乔万英、老韩、贾伟宏等人买了一些鱼,大桶小桶地放在船上,准备放生。于是引磬起,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放生仪式:诵《心经》和《大悲咒》等。 此时的河里,船多人多。看那岸上,更是人山人海。 船向着岸行,两名年轻船工使劲摇橹。 背包里沉甸甸的,里头有恒河沙,也有着沙等恒河。 永远的法轮 吃了早饭,向鹿野苑去。真是很近,不一会儿便到了。 鹿野苑是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之处。 恒河岸边的瓦拉纳西 鹿野苑又是一个大园子,有护栏围着。在门口,铁门开着,门是栅栏门,上面镶嵌着一个很大的法轮,看上去很古老,有24条轮辐。 鹿野苑的由来,确与鹿有关。据《大唐西域记》载,一位国王喜欢打猎,经常到这片林中猎鹿,每次都射杀很多。为了避免族群灭绝,鹿王便跟国王说好,不待国王来射,每天主动献一只鹿给国王,保证国王每天能吃到鲜鹿肉。国王应允。这天,轮到一头怀孕的母鹿去献身,母鹿对鹿王说:“我死无悔,但我的孩子还没到死的时候啊!”鹿王听了,心生不忍,便代这只母鹿去死。国王看到鹿王,很是诧异,问明情况之后,深受感动,说到:“我是人,却这样残忍。你是鹿,却这样仁慈。” 国王从此罢猎,并将此地辟为鹿场,以供群鹿繁衍。 鹿本安详,且还有这样的故事衬托着,使这个地方充满慈悲、仁爱。而佛陀又在此初转法轮,因此鹿野苑成为人人向往的圣园。 佛陀彻悟之后,本来想到先度他的两个老师,一个是阿罗逻迦蓝,另一个是郁陀罗摩子。当年佛陀初出王宫,最先是向这两个人问道。这两个人在六师外道中颇负盛名,他们修断欲忍辱,亦是想断除生死,只是还不究竟。 谁知这两个人与佛缘浅,于佛陀成道之前,先后去世。 当初释迦太子出家后,净饭王派来阿若憍陈如、阿说示等五个人来陪侍。在苦行林中修行六年后,释迦太子舍弃苦行,来到尼连禅河边,去寻吃食。阿若憍陈如、阿说示等人,以为太子耐不住苦行,当了逃兵。因此他们也离开苦行林,来到鹿野苑,继续苦修。佛陀知道他们现在在鹿野苑,于是向着波罗奈国走,准备到鹿野苑去度他们。 300里的距离,佛陀到了鹿野苑。 那五个人远远地见到了佛陀,这使他们惊诧,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他们便凑到一起商量说:你看,他又来找我们,我们谁也不许理他,谁让他忍不住苦行,半途而走呢。 于是这五个人装作看不见佛的样子,故意不理佛陀。可是,还没等佛陀到跟前,他们却不由自主地把脸转向佛陀,并迎上前去。因为佛陀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气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他们迎接着佛陀,为佛陀捧钵,替他铺座,打水让他洗漱等,并问候佛陀的身体劳止、衣食冷暖。 他们一口一个太子地叫着,叫得很亲切。但佛陀不得不纠正他们:“我现在已经悟道成佛。我的心就像虚空一样,对于世间的毁誉,已经无所分别。但你们的骄慢,却会招致不好的果报,因此你们不要再称呼我为太子了。” 憍陈如等五个人闻听此话,知道佛已经彻悟,心地清莹,无人可比。想想自己曾经的计较分别,顿感惭愧。从此改称太子为世尊。 于是佛陀坐下来,为他们说四谛法:苦、集、灭、道。 苦是世间之果;集是世间之因;灭是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 佛陀从苦开始,将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说清楚。 什么是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种种苦,谁也脱离不开这些苦。这些苦是怎么来的?怎么样才能够祛除?灭苦、断集、慕灭、修道。一层层剥开,一层层敷衍,一层层深入。佛陀不厌其烦,为五比丘开心解意。这五个人,有两个人出去乞食,就给另三个人说。有三个人出去乞食,就给另两个人说。 五比丘听闻妙法,心中充满喜悦,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在度了憍陈如等五比丘之后,随后又度了波罗奈城的富商耶舍等50人。 佛陀在鹿野苑住了一段时间,就动身前往菩提迦耶的优楼频螺。在优楼频螺,居住着迦叶三兄弟: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这三兄弟是当时很出名的苦行宗教师,他们共有1000名学生。迦叶三兄弟听闻佛法后,带领千名弟子皈依了佛陀。及到得王舍城之后,又有舍利弗、目犍连等200人皈依,这样佛陀的僧团就有了1250人。这也便是佛经上经常提到的“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 鹿野苑的意义在于,自从五比丘披上了袈裟,成了贤圣僧,便诞生了当今世界上最早的僧团。至此,佛、法、僧三宝具备,有导师,有教法,有徒众,佛陀不仅仅是佛陀,而是自成体系的佛教了。 佛陀在这里时,肯定只是一片野苑,密密的树和悠悠的鹿。由于有佛陀的初转法轮,鹿野苑便成为了佛教的当然圣地。孔雀王朝时的阿育王在这里建起了精舍,到笈多王朝时再修,莫卧尔时期阿克巴大帝又重修,规模越来越大。玄奘法师来时,还相当壮丽。《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述它:“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好得不得了。当时的僧徒有1500人。寺院很大,高两百余尺。寺院里有石雕的佛说法像,量等如来真身。精舍西南有阿育王建的石塔,地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塔前有阿育王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勤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说这石柱很光滑,能照得见人影。不仅能照得人影,而且能照出人的善恶相来。这也就有意思了。 这样好的一个地方,在1194年,被入侵的伊斯兰军,一把火烧掉。佛教圣地彻底被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进了鹿野苑,才真感知到它的宏阔。眼睛就像照相机,一眼却看不尽,必须东看西看,一次看一个局部。除了远处那一座高大而粗壮的塔外,早已不见了整体的建筑,都是大片大片的房基和处处的残砖断瓦,再有就是树,大棵大棵的树。据此可以想见当初它的壮观和瑰丽。 我们在残壁断垣间参谒,残壁断垣在阳光里。 断成五截的阿育王石柱,被圈在一个铁围栏里。它们残破的身段在诉说人心中的残暴,它们也在呼吁人心的慈爱与和平。这根石柱的柱头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如今它不在这里,已经在博物馆。 残墙断壁间,尚夹杂着、埋没着、残留着一些石雕佛像和一些花纹图案,已经不完整,虽说不完整,但仍显露着它们的美丽。 我们这支队伍最后来到达曼克塔,在塔前的草地上,我们对着塔顶礼膜拜,诵《金刚经》。 明影师提议,让明仰师给大家作开示。 席地而坐的明仰师,环视诸位,满眼殷切。他总结了几天来在印度朝圣的深切感受。他说,仿佛天天与佛陀在一起,似乎能听到佛陀循循善诱地说法。循循善诱就是佛法。佛陀吃得简单,住得简单,穿得简单。简单就是佛法。佛陀弘扬佛法,说真实语,说不异语,对法负责任。负责任就是佛法……他从佛陀说到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在家居士,都要将佛法落实于实践当中,把握当下,正念正行,不可放逸懈怠…… 最后他说了几句偈: 点亮心灯, 走向光明。 献给本师释迦牟尼佛, 唵嘛呢叭咪吽! 随后,明仰师领着大家唱诵此偈,其声柔柔袅袅,淳和自然,如天上云,若地上草,更像大家脸上的微笑。 本次朝圣之旅的团长明影法师,也作了简单开示。 在此佛陀初转法轮之处,他怕大家执着于法。执着于我不对,执着于法也不对。“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这样说。他说一切法空,苦、集、灭、道与《金刚经》所说不一不异。希望大家不要有粘滞。 明影师用心很深切。 我们站起来合影,达曼克塔作为背景。 绕授记塔 达曼克塔是鹿野苑诸遗迹中最高大的建筑,塔为实心,高33.5米,下层以石为基础,直径28.4米,上层为砖结构,塔分八面,有许多佛龛,原来龛内都塑有佛像,但现在这些佛像已经不见。塔身雕琢着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纹图案和几何图形。 这些都不用说,关键是,这座达曼克塔所标志的,据说是弥勒菩萨授记成佛之处。 弥勒菩萨本是释迦佛陀的弟子,他却比佛陀早入涅槃。佛陀曾给他授记:汝弥勒受我记后,将来成佛度脱人天。这座塔是彼此授受时的证明。 我们都知道,弥勒菩萨是未来佛,现正在兜率天宫内院,为天众说法。他现在是娑婆世界的候补佛,未来缘熟时,即下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 这次朝圣之旅的前后顺序,不是按照佛陀从出生到涅槃的前后顺序展开,孰前孰后亦不是刻意安排,而只是顺着地理上的方便,这里那里走了一遭。恰恰就在这里结束,也真有着意想不到的巧合和寓意。 《佛宝赞》中,本在唱颂“照破六道昏蒙”的佛陀,最后却唱:“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龙华三会,是弥勒菩萨成佛时的事,离现在还远。这也是一大愿望,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我们福薄缘浅,没有机会。弥勒菩萨成佛时,切记不可再错失了自己! 出鹿野苑时,又看见了那只法轮。我想,如果宇宙中间有个轴的话,那么它就是那个轴。它在转着,时时刻刻,从没有止息过。
(全文完)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