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4年度第六期如去 如来
 

如去 如来

释顿依

潇潇细雨错落有致地打在林间,古木碧绿的枝叶愈发显得苍翠醒目。这不期而至的“穿林打叶声”非但没有扰了我们的行程,反而让眼前的潭柘寺更平添了悠远的意境。山门与一般寺院不同,以青砖砌成,清幽的色调宛然是一种阅尽千年兴衰荣辱的安详,无论是面对寻常的熙熙攘攘,还是今日的人影寂寥,始终波澜不惊。

远眺峰峦叠嶂,宏大的殿宇建筑群就座落在无边绿海的环护中,深灰的檐顶、黄绿的琉璃瓦、朱红的柱栏,在深浅不一的绿色中若隐若现。寺中树木多有几百年树龄,枝繁叶茂,蔽日擎天,姿态庄重宁谧。其中两株玉兰最为著名,花开时节慕名者纷沓而来。而今只能见到满树绿意在雨中摇曳,却更别有一番自在。殿宇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古朴沉静,大雄宝殿前香炉升起的轻烟,在雨雾中飘渺着。殿堂里略有些晦暗陈旧,唯独佛像光然明亮,低垂的眉宇,庄严的面容。

“这佛像好像是新的。”

旁边几个游客看着佛像争论着。

“就是,一点也不古。”

再次仰望,佛像仿佛是在微笑。这笑容是如此熟悉……

博物馆巨大的展厅里人潮涌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与古老的文物终归不甚协调,这些穿越千百年而来的珍品,在一个本不属于它们的时空中,在一片审视的目光里,不知是否感觉到不安?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显现出人们自以为它们应该具有的魅力。这时,我看到一尊石雕的佛像,在喧嚣中向着我微笑。

这笑容是自在,是慈悲,是纯真又深远,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如如不动的智慧。

飘逸流动的衣纹,栩栩如生的神态—一尊西晋年代的佛像,然而佛像也是属于这里的。他如同一片祥光,驱散急躁疲倦的不安,喧闹沉寂了,只留下安宁祥和。

天地世间,佛的笑容都是如此吧!无论是居于弥足珍贵的莫高窟,伟丽的殿宇,还是在山野之间默默无闻的孤寺,无论质地是金银玉铜,还是最普通的泥土。无差别的是佛的应现,分别的是世人的心。

佛像不等同于佛,但它们又确实是佛。清净的法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有情无情同具佛性,谁能说佛像不是佛呢?世间并无正法末法的区别,也没有住世涅槃的界限,佛陀就在那里,就在当下,带着永恒的慈悲笑容,等着我们在某一瞬间,从轮回的暗夜里觉醒。

“你们都错了。”一个声音带我的思绪回到大雄宝殿。

“我问过寺院的人,他们说佛像的内胎是古代的,外面用现代工艺修补过。”

她的话很有说服力,游客的争论停止了,脸上重又现出敬重的神情。离开寺院的时候,雨渐渐停了。迎面遇上许多前来敬拜的居士和兴致勃勃的游人,因缘的差异,让安静与喧闹在时空中转换着。不变的是佛的笑容,亘古而恒新。《金刚经》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像如是,佛陀如是,佛教如是,三千法界莫不如是。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