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4年度第六期 / 从研读原典入手 树立圆顿的信解 |
从研读原典入手 树立圆顿的信解 明尧 |
感恩宗舜法师和明憨大和尚!刚才明憨大和尚提到,佛教在传播过程当中,俗化、神秘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把佛教真正的面目和理性的精神给淹没了,所以他在这个角度强调我们弘扬生活禅的必要性,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这一次举办生活禅读书会,其实酝酿的时间很早。早在2011年9月份的时候,净慧老和尚召请座下几大寺院的主要负责人,还有部分护法居士,在湖北黄梅老祖寺,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老和尚提出来这样一个理念,希望能够组织一个读书会,培养一批种子队伍,来弘扬生活禅、修学生活禅。他当时提出来这样一个想法,希望能够得到落实。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我们这些弟子总觉得老和尚身体很健康,将来有的是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所以我们也没有太重视这件事。直到2013年老和尚走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错过了机会。今年初,明杰法师提出来请我在茶馆继续举办一些讲座。回忆前几年赵州茶馆刚开业的时候,我也在这个地方做了一年的禅宗典籍导读。我在反省,与其让听众被动式的接受,还不如组织大家自主学习,自主消化,所以我答应了明杰法师的要求,来举办这个读书会。 读书会,现在的佛教界有很多,最成功的主要有三家。第一家是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他们组织了不少的共修团体,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搞得非常成功。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习典范。第二家是北京龙泉寺学诚大和尚那边,也有读书会,经常组织学员一起学习《广论》和其他经典。第三家是苏州西园寺济群法师那儿,读书会遍布全国各地,都在系统地学习佛教经典。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应该说以标榜振兴禅宗为己任的生活禅系的寺院,在组织读书会方面还是比较被动的。 我们组织这次读书会的目的,表面上看是弘扬生活禅,但实际上是出于更高的、对于我们汉传佛教、对于我们个人修行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什么这样说呢?刚才宗舜法师也说到,我们现在汉传佛教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这种尴尬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外在的方面,一个是内在的方面。外在的方面是什么呢?由于我们汉传佛教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起来的。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的整个传统信仰基础不断地遭到摧残,到了文革的时候,公众的信仰基础基本上被摧毁了,这是信仰上的废墟。另外,我们的硬件也是一片废墟,因为解放以后,很多寺院都被拆掉了,经像都被拿掉了,出家人连安身立命的住所都没有了,所以在硬件上也是一片废墟。比这更严重的是,佛教人才处于断层状态,也是一片废墟。我们汉传佛教就是这样一片废墟的基础上,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才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样子。虽然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我们还要感恩老一辈的大和尚们为振兴佛教所做出的基础性、开拓性的巨大贡献。 由于我们汉传佛教是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所以我们汉传佛教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僧团建设跟不上社会需要,尤其是软件的建设不能满足越来越多信众增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乘着区域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大背景,开始进入到我们汉传佛教的视野,在汉地信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在我们汉地开始盛行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应该作出冷静的反思。反思什么?就是面对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的传播,我们汉传佛教是不是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汉传佛教的优势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反省。可是,现在的情形却不容乐观。在我们汉地,有一种不太健康的思潮,就是受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影响,有一批出家师父和在家信众,他们在接受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同时,对我们汉传佛教提出了批评,有的是实在的,有的是不实在的。比如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认为我们汉传佛教没有次第、没有下手处、空对空、没有量化、让人抓不到落脚处等等,对我们汉传佛教做出了诸如此类的批评,好像现在的修行人,离开了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就没有希望似的。这是一种潮流,我们需要反省。 在汉传佛教内部,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汉传佛教曾经有八大宗派,盛极一时,但真正流传后世、成为人们修行之依靠的,主要是律宗、禅宗和净土宗。目前的情况是,这三个宗派也并不团结,相互抵触、互相批评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给信众带来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汉传佛教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我们汉地人如何修行?我们修行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法门?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由于我们汉传佛教是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而我们在向广大信众如实地展示汉传佛教的本来面目,展示汉传佛教圆顿的见地和次第、用功方法及其殊胜性,等等,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所以我们很多在家信众都深感茫然、无所适从。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种现实。另外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人很想了解汉传佛教,对汉传佛教有感情,但是他们所了解的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网络,因为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你想了解什么都可以在网上查到。网上的东西是良莠不齐的,有纯粹的,也有染污的,有正的,也有邪的,有旁门左道,也有正规清净的佛法。当我们自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知见之前,我们贸然地就接受网上的这些东西,用来指导自己修行的话,这样很容易走偏。宗门把这种见地不纯的修学,比做“如油入面”,就像把油泼在面粉上,泼很容易,但把它洗干净,恢复到原本清净的状态非常困难。除了网络之外,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一些在家居士的二手资料来了解禅。我相信在座的有很多人,有的是通过南怀瑾老师来了解禅的,有的是通过王骧陆、元音老人的“心中心法”来了解禅的,也有的人是通过现代禅李元松等人来了解禅的。总之,都是通过二手资料得到对汉传佛教的认识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所学的这些二手资料,实际上,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我们自己脚跟不稳,没有择法眼,或者是我们对这些大德或在家居士的讲法没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只是从某一方面来了解,执其一端,我们很容易走入偏颇,乃至误入歧路。现在有很多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诸多的实修问题,不知道怎么对治,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是从二手资料来了解汉传佛教,而不是从祖师们的第一手资料入手,对禅的理解可能并不符合宗门的圆顿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想自己不出问题、想不走弯路也是不可能的。 针对这种情况,所以,我们想把生活禅读书会搞起来。我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改变我们过去的学佛方式,强调从第一手资料入手,来了解我们汉传佛教。比如通过学习大乘的了义经典,像《圆觉经》、《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楞严经》、《法华经》等,通过这些经典帮助自己树立起最圆顿的知见,这比我们学习二手资料要可靠得多,而且要直接得多。另外,历代祖师留下来丰富的开示,这些开示都是祖师们修证的经验和体会,是经过印证的。我们直接从这些明眼人、过来人,来了解佛之心法,来了解修行的根本,掌握修行的方法,明白修行过程中有哪些误区,如何对治。接受祖师们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实证经验,要比现在人所宣讲的禅法可靠得多。我们这个读书会,就是立足于这样一个想法:通过阅读原典,学习了义的大乘经典,学习祖师语录开示中精华的东西,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直接地接触到佛之心法。这是我们举办生活禅读书会的一个初衷。 那么,读书会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呢? 首先要知家底。通过读书会,大家对汉传佛教的家底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汉传佛教最殊胜的地方在哪里?跟藏传佛教及南传佛教相比,汉传佛教的优势在哪里?这样,可以增强我们对汉传佛教的修学信心。我们不要跟风、瞎起哄,说我们汉传佛教“空对空、没有次第、没有下手处”,我们不要做这种人。当你对汉传佛教的家底全方位了解了之后,你再下结论不迟。这个是最可靠的。这是第一个,知家底。 其次是开圆解。在座的各位既然走进了佛门,我相信,都是希望自己在修行上能够尽快地入门,尽快地得到受用,同时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也走上光明之路。既然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想法,那么首先就要树立一种圆顿的见地。这圆顿的见地从哪里来?不是从网上得来,也不是从所谓的大德居士所作的二手开示得来。从哪来?从佛经那儿来,从祖师那儿来,从明眼人那儿来。这才是最可靠的。我们学习目的就是树立圆顿的见地和信心。据我个人二十多年的修学体会,把大乘的了义经典和历代祖师的语录开示结合起来研读,可以让自己尽快地得受用,这种方法是一种最省力、最得力的方法。有了圆顿的见地,我们会发现,原来修行并不是那么遥远的,我们当下就能找到下手处,就能找到与道相应的感觉,当下就能让自己的心得到安定。所以,读书会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帮助自己树立圆顿的坚固信心和见地。 第四是知方法。在学习祖师语录和大乘了义经典的时候,我们要对汉传佛教的四种主要用功方法,有一个透彻到位的了解。哪四种方法呢? 第一种用功方法就是安般法门,我们可以称之为“安般禅”。通过观呼吸,也就是用大乘了义圆顿的见地来指导我们观呼吸。天台宗用大乘摩诃止观来观呼吸,禅宗用宗门的圆顿见地来指导观呼吸。由于安般禅是在禅宗圆顿见地指导之下的一种修行方法,它跟南传的呼吸法门,在见地上是有本质差别的。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修行的下手处,同时又能够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二种方法就是“话头禅”。这是我们禅宗最殊胜、最有特色的用功方法。通过参话头的方式,让我们尽快地明心见性,功夫上路。 第三种方法就是“默照禅”。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怎么用功,它的用功原则是什么,默照禅里面讲得很清楚。 通过这样一种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安般禅、话头禅、默照禅、念佛禅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相信,通过这三年的学习,在坐的各位一定都能找到自己的用功方法。如果你对念佛感兴趣,你就修念佛禅;如果你对参话头感兴趣,你就参话头禅。通过学习,我们对整个用功理路,它的关键点,它的下手处,它的用功次第,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五是知禅病。通过学习,系统地了解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遇到哪些障碍,遇到哪些境界;面对这些障碍和境界,怎样对待、怎样处理,这是我们读书会要到达到目的之一。 最后,通过学习,要回归到净慧老和尚所提出的生活禅理念上来。说实话,以前我们可能看过老和尚的一些文章,知道有生活禅这种提法,但是,我们可能会把它小看了,认为这种口号式的提法挺空洞,没有实质内容。但是,经过自己十多年整理禅宗典籍的经验,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对祖师的禅法、对大乘了义经典了解不透的话,你根本就不会明白生活禅的真正含义,你也不会真正从生活禅中得到受用。换句话来说,生活禅最精华的东西恰恰是祖师禅的精神,而祖师禅的精神讲得最明白、最直接的,就是用生活禅这种方式来表达。所以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明白了这一点,你将会发现,在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用功夫,可能会方便得多、轻松得多。 以上是我对举办生活禅读书会的一点想法。 大家既然有缘走到一起,我希望能够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也不会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因为主要是以自学为主,然后是导读。导读是每个月一次,然后就是讨论。所以不会花大家太多的时间,关键是持之以恒。但是有一点和别的读书会不一样,你们在学习、讨论的时候,或者在导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所学的内容时刻回归到当下的功夫上,那样就会得到受用。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而是要帮助各位把所学的东西变成一种当下的生命观照,一种活泼泼的生命体验。这个才是最有用的。如果不能把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受用和观照的话,即使你学得再多,也不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是我对读书会的一种要求。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