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4年度第六期 / 修学生活禅,恢复佛教的真精神 |
修学生活禅,恢复佛教的真精神 明憨 |
阿弥陀佛!今天有机会能到这里来,很高兴。前两天,明尧老师、明杰法师介绍说赵州茶馆要举办“生活禅读书会”,客气地征求我们的意见,也请我们来参加。由于柏林寺在传戒,明海大和尚、明基大和尚都在传戒的过程中,大家知道了读书会这件事情后,特意委托我过来,代表柏林寺、代表四祖寺,以及我们生活禅系的其他寺院、各位法师,表示对读书会的祝贺,希望读书会在各位的参与下,能够好好进行,把生活禅的理念确实落实到生活中,把我们通过读书会的所学落实到我们的修证方面。 个人的学和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有责任将自己的所学所修,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向全社会普及开来。生活禅的理念,我们各位也都熟悉、了解。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是我们老和尚智慧的结晶。大家知道,佛教在中国传了两千多年,中国人都知道佛教,对佛教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信仰。但是,佛教跟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佛陀讲,从我们自身的生老病死,到外在世界的成住坏空,一切都是无常的,佛教本身也是在流动转变的,由原来的正法时期转到像法时期,最后又转到末法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同中国人的思想背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又称“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历代祖师都在积极推动佛教的中国化,禅就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这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大家都了解。 佛教在中国传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文明乃至全世界文明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由于人们的生活背景不同、思想状态不同,领悟能力有高有低,对佛教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比如说,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对浩茫的宇宙,其实是很渺小的,没有依靠的、无助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佛的理解可能会有神化的倾向。佛教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有被神化的一面。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佛就是伟大的神。唐三藏去取经,孙悟空没办法了去找如来佛,只要找如来佛就会有办法了,把佛就神化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生活、需求、目标跟我们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怎么办?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求佛帮忙,求菩萨帮忙,跟佛和菩萨谈生意,于是也就出现了佛教在生活中被俗化的一面。佛教的被神化和俗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佛教产生的不同的侧面之理解乃至误解。 佛教教人认知因果、积极向上向善、自食其力,这是佛教的初衷,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初衷。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忽视。由于不少人对佛教认识不够,导致佛教被神化、被俗化,如果我们对此认识不够,会给佛教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更好地挖掘佛教教义中真实积极的一面,这不仅对社会有益,同时也会使佛教更富有生命力。生活禅的提出,其积极的意义正在于此。 中国佛教无论怎么发展,根本上还是以禅为中心,其落实处还是在禅上。太虚大师讲中国佛教的特质是禅。禅是中国化的佛教。离开了禅,中国汉传佛教要振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禅是历代祖师的智慧结晶。唐宋以来,中国的各界名流无不和禅宗有关。这是禅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表现。对中国佛教的这样一种历史现状,我们要知道,要尊重。 禅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禅也需要发扬光大。我们师父提倡“生活禅”,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同时也是为了纠正佛教被神化和被俗化的弊端,令佛教沿着健康光明的方向发展。生活禅做好了,就不容易出偏差。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过生活表现出来的。只要有生命就有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能以禅者的心态,禅者的风度,来对待我们眼前的事事物物,这就是生活禅的落实。通过它,我们可以把佛教的俗化、神化弊端革除掉,同时又可避免落入口头禅、枯木禅等误区,将禅与现实人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生活禅的意义所在。 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这句话好说,却非常难做。我们看书是看书,放下书本就着急;念佛是念佛,念完佛下来就骂人。问题就出在,我们把修行与生活打成两段,不能把它们融在一起。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要经常读书,读完这些书,能不能把它跟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这个要靠我们去参、去悟。参悟从什么地方来?从平时的积累中来。今天大家都来参加生活禅读书会,根据课程安排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往来,逐步地把我们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落实下来。禅与生活要统一在一起,光有生活没有禅,说明禅跟生活是有距离的,是两块皮:禅就是禅,生活就是生活,两个东西不能很好地结合,这是初入门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去结合呢?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逐步地修,逐步地学。 读书会这种形式非常好。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多接触,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刚才宗舜法师说,我们是没有头发的法师,你们是有头发的法师,你们比我们更高一筹。汉地佛教要振兴,需要靠我们僧俗二众的共同努力。今天有这么多人来踊跃地参加生活禅读书会,认同生活禅的理念、落实生活禅的理念,这是一件令人可喜的事。我们都是同学,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好好地落实生活禅,用生活禅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