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4年度第五期步步踩着莲花——佛陀故乡行散记(三)
 

步步踩着莲花

——佛陀故乡行散记(三)

闻章

【接上期】

心中的灯 

坐了一个小时,引磬声起,我们起座。然后围着菩提场右绕。见到有人还在磕长头,站起来,匍匐下去,站起来,匍匐下去,真正的五体投地,不知疲倦。他应是西藏来的喇嘛,紫色僧衣让人沉静。还有一个人正在一棵树下整理他的帐篷,那小帐篷仅可容身,他大概是只身万里而来,也许是另外一个国家的玄奘,他在这里大概是想彻夜打坐。而我们刚才打坐的地方,早就有了新的一拨人在做礼拜。

此时的菩提场灯光灿烂,各处的塔都放着光明。我的相机也许是有问题,在有灯光的夜间,照出来的东西往往出人意料,所有的光都成了一条条的彩带,而这彩带形状没有一定,真的是万象缤纷、流光溢彩。而人和物似乎要被这光彩所化解,因而变得模糊或者透明。这也很好。在此镜头下,菩提场如梦如幻,说是人间更似天上。

更有神奇的,在这夜色中,好多人的包括我的相机,均照出了非常奇妙的照片。那是菩提场的夜景,或者正觉塔影,可见漫天的都是白色的圆点点,大的小的。后来倪从钧告诉我,那是曼陀罗花,只有佛的大坛场才有。

曼陀罗,梵文为mandala,意译为坛场,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有一种花也叫曼陀罗。《〈法华经〉光宅疏》:“曼陀罗华者,译为小白团华。摩诃曼陀罗华者,译为大白团华。”《慧苑音义》说:“曼陀罗华,又曰杂色华,亦云柔软华,亦云天妙华。”

当年佛成道时,天雨妙花,其中就有曼陀罗。

能在照相机里出现,这也真奇妙。

我们绕过到正觉塔南面,那里有一个用围栏圈起来的院子,院子的南面是一排房子,房子不高,玻璃为墙。只见里面一层层、一排排,亮着无数灯盏。我用相机照了,却如彩色瀑布一般。

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供灯,以一万盏灯供养佛陀。

  

光明遍照 

灯盏,其实是很奇妙的。本来是黑夜漫漫,突然有了一盏灯,四周的夜色就消弭了。有了灯盏,夜色就不可怕了;有了灯盏,虎狼就不可怕了;有了灯盏,鬼魅就不可怕了。这些东西都怕灯。凡是见不得光明的东西都怕灯。其实灯盏不是别的,而是火,火无定形,火无定相,没有谁能给火一个标准、一个规范。火虽无定形定相,却通体光明。
火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且听佛陀在《楞严经》中怎么说: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你看城中还没吃饭的人家,准备做饭时,手执燧镜,在日前取火,点燃艾草……此火是从镜中而出,是从艾草里出,还是从日头中来?若是从日头中来,既能烧着艾草,远处的林木也应该被火所焚。如果是从镜子里出,自能从镜中出来直接燃烧艾草,那样的话,镜子为什么反而不熔化?手拿着燧镜自然知道,连热的迹象也没有,更别说熔化了。如果说生于艾草,又何必借燧镜呢?你再细看,镜子手拿着,太阳在天上,艾草在地上,火从何方游历于此?太阳和镜子离这么远,既不能相和也不能相合,你说火是从哪儿生出来的呢?不应当是无缘无故自己生出来的吧?阿难,你还不知道,如来藏中,真火无形,随处即有。它也是不生不灭,本然清净的。它是无处不有,无时不燃。它是随着众生的心量的,众生的心量有,火亦因之而有;众生心空,火相亦空。阿难,应当知道世间上的人一处拿着镜,一处发生火;遍法界拿着镜,满世间都起火;哪里有什么固定的方向和处所呢?

电视上转播取奥运圣火的火种,我们都见了,那是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用凹面镜向着太阳引燃火炬,其情形就像佛说的一样。看来远古取火都是这样的。奥运会上传遍全球的那一朵火焰,全世界都瞩目,也是因心而有,应缘而生。

如今,我们也来点燃灯盏,就在这院子里。灯盏这火是从哪里来?亦是从心中来。从佛陀的心中,从各位法师的心中,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火本空寂,却无处不有,但是你不去点它,却也没有。若无佛陀,不会有今晚的灯盏,若仅有佛陀,也没有今晚的灯盏。因缘具足,才有今晚的灯盏。

所谓的灯盏,其实是蜡烛,装在小巧的铁的圆盒子里,黄的、红的、蓝的、绿的都有,有灯芯在中间。现在的火种随时都有,用火柴或者打火机,把蜡烛引燃。一盏亮了,就会有二盏、三盏、五盏、十盏……无数盏。

灯是这样,可以一灯燃百千灯。人也如此,一个人有了智慧,就可以破人愚昧。因此有人赞扬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教人做仁人君子,功德无量。那么佛陀呢?这位释迦族的伟男子,却来教众生做佛。他是把天上人间三界六道中所有的愚昧黑暗都破了,他是解了最后一道题的人,在他之后,世界没有了悬念,而众生的方向却有了答案。

其实,佛即是一盏灯,智慧之灯。佛将自己的心点燃,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使之平等、洁净、无尘无染。

所有的灯,都点在黑暗里。若无黑暗,灯盏也无用。黑夜里有了灯盏,黑夜便有了边缘。但我们的黑暗是内心的黑暗,内心的荒昧比天地间的黑暗更可怕。天地间的黑暗我们看得到,而内心的荒昧却难以觉察。人在荒昧中,却恰恰不知。

内心的荒昧需要心灯一盏。佛陀点亮的恰是心灯。有此一盏心灯,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就有了光明。

佛陀的灯亮着,智慧便是他散发的光芒。我们来这里,是来点亮自己的心灯的,点亮一盏,再引亮另一盏,传之不尽,灯灯相映,暗昧就无处藏身。

一万盏灯,好多好多,人们三三两两,兴致勃勃蹲在地上点灯。把蜡烛摆成各式各样的图案或者文字,有的是法轮形,有的是心形,有的是汉字,传递的都是美好愿望。灯火映照着人们的脸庞,是那么亮丽。有泪水晶莹,挂在脸上;有话语透明,流在灯间。

不知不觉间,已经是晚上九点。菩提场有规定,早晨四点开门,晚上九点闭场。别处的人们都走了,菩提场寂静下来。平时看不到的警察此时看到了,他们从各个角度凑过来,凑成了五六个,一声不吭,站在院外的草地上,看着人们点燃蜡烛,或者不看,就那么站着。他们应该是值了一天班,到了下班的时候,家人们也在等着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发一句话,哪怕很温柔的一句提示。

所供的灯,是有人负责的。你可以点,也可以不点。你点便点,你不点有人替你点。因此我们可以走了。但是还是不愿意走。也许警察催一下就走了,但警察也不催。倒是我们的人,有的开始替警察着急,走出了小院,并提醒时间。但是,依依不舍的人们,直到把所有的蜡烛都点亮才走。已经晚了半个小时,也不见有人说什么。我们在前边走,警察在后边跟着。

回头看,所有的灯,一片光明。

菩提场内外的鸟声犬影 

在回宾馆的路上,明影法师说:“已经很晚了,吃完饭后抓紧时间休息,明晨4点40分,在门厅集合,到菩提场打坐。不用汽车,走着也就十几分钟。”人们说好。但是另有人,觉得还该早点儿,4点开门,那么3点半就去,省得没地方。这样也很好,明影法师也不拦。愿意早去的就早去,愿意晚点去的就晚点去。

第二天一早,与老史起来,随着4点40分的人,向着菩提场走。心想第一拨的年轻人,真的是好,他们应该已经坐了将近一个小时了吧?

天还有些朦胧,星星还在天上。一个跟着一个走,默默无言。看到的是一棵棵的大树,还有大树后面的房子。房子很稀疏,构不成街道的样子。有一辆一辆的车,不时开过去。车也稀疏。这个菩提迦耶就这样松散?但是,正觉塔远远地就看到了,仍然是一片光明。

到了菩提场,与晚上的感觉又不同。菩提场外的小广场上,一片寂静。菩提场内,原来所有的神秘和朦胧不见了,见到的全可以触摸,石的塔,石的围墙,石的台阶,石的地面,赤足踏上去,眼睛看上去,我是我,它是它,一切那么清晰,一切那么实在。

这证明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这一切真的都在证明佛陀:佛陀真实不虚,佛法真实不虚,跟着佛陀伟岸的背影一步步走,每一步都会有莲花开敷。

在菩提场入口处,将下台阶时,听到树上一片鸟声。此时四处寂静无声,惟鸟声水一样流淌,入耳入心,美妙至极。想到佛在《阿弥陀经》中,对舍利弗描述西方极乐世界时所说:“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金刚塔旁的菩提树 

鸟声密集。其实也不是单一个密集能够形容,这里任何的形容都嫌苍白。鸟声之美妙之和雅似乎从来没有听到过,似非人间所有。难道这里的鸟也如极乐世界的鸟一样,在演说佛法?让人听了生起道心?

佛说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界在何处?极乐世界没在别处,它就在心里。菩提场,佛陀彻悟之处,气息自是不同,它与人的真心相契相和,因此这里是人间,是天堂,也是佛国,如千叶宝莲,一蕊之外,层层花开。

在鸟声的瀑流中,我心如洗,似乎不知有其他世界在,但所有事物却也在眼前,历历分明。依然是下台阶,走甬道,到塔内礼佛。此时的佛像已经换上了黄色袈裟,有其他国度的信众在里面。礼佛之后,依然绕到菩提树下打坐。在菩提树右侧,看到了石头上刻着的佛的一双足迹,上面洒着金色花瓣。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树前塔后的佛的金刚王宝座。

这是一块长约2.3米,宽约1.47米,高0.9米的长方形红砂石,装饰着金的栏架和黄色布幔。据说是阿育王置放于此,以示佛陀在此成道。有此一佛陀,这里便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如《大唐西域记》所说:“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昔贤劫初成,与大地俱起,据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

先来的那些人,也在菩提树下,我们汇集一处,在维那师的引磬声中,诵读《普贤菩萨行愿品》,之后禅坐。

当初佛陀成道之后,真的不知是何等感觉。我见过蛹变蝶,见过虫变蝉,见过水趸变蜻蜓,那样的一种升华和愉悦。但那只是一个仿佛,一种启示,让人意识到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可能做这种质的飞跃。但是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历代的帝王,意识到短暂的生命与华丽权贵的巨大落差,他的拥有和死亡是一对无人能解的矛盾,于是好多人想尽办法去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有一些帝王恰是服了这些灵丹妙药而死。帝王想的全是得到,结果是一无所获,因为这连世间法都不合。这个难题悉达多太子却给解开了,他以全舍而获得,他舍了权位舍了财富舍了妻子儿女舍了自身,不为一己做丝毫想,想的是宇宙间所有众生的生死大题,结果他成就了。他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告知世界:人是可以了脱生死的,了脱生死是有方法的,方法是切实有效的。这大舍大得的实践,有法可循,有事可证,因而不是迷信,不是虚玄,也不是神话传说,因而称正觉。他告诉我们:人的生命,除了这样的生存方式之外,还有另外的高级生存方式;除了三维空间之外,还有多维的空间形式。他以自己生命演绎、宣告了生命的巨大胜利。因而,菩提树下佛陀的这件事,大得不得了。

因此佛成正觉之后,从菩提树下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体味解脱之乐。他回顾生生世世的辗转轮回,所有的曲折和艰险,如今都成风景。这也如我们爬山,抵达山顶之后,路途上所有的惊险和烦恼,都化作了快乐,也因快乐而回味。佛陀回味解脱的大愉悦,用了七天。这七天里,他就坐在菩提树下,不起于座。

第二件事是凝视菩提树。七天过后,佛陀起身离开菩提树,那团吉祥草仍如鸟羽般亮丽。他离开菩提树,向北走了一段距离,然后凝眸回看。菩提树,树下的草座,以及周围的土地花草,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有大因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在这样的一个时间,他得以成就,因此他感恩这些,连着那些魔王魔军,他都感恩。他们是来试探他,考验他,因此他们亦是考官,只不过比考官更严厉,更有手段。他凝视着这个地方,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他就这样看了七天。后来的人在这里修起一座塔,就叫“目不瞬塔”。

第三件事是经行。佛陀凝视菩提树之后,开始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往返行走,那样的一种安稳,所作已办,大事已了,生死已了,生命的大成就,由一个个体生命完成。在他走动的时候,地涌莲花,所着之地,没有尘埃,都是花瓣绵软。这样也是七天。

第四件事,是用了七天的时间,在菩提树西北的地方,继续静坐,入甚深禅定。此时佛陀身放蓝、黄、红、白、橙五色光芒。

第五件事,是走到一棵榕树下,在这里遇到一位婆罗门,回答了这位婆罗门的疑问。婆罗门问:怎么样才算是婆罗门?婆罗门的品格应该是怎样的?佛陀回答他:“婆罗门者,恶习尽除,不生骄慢,心地清净,学识丰富,谨守净行,尘世人间,无所染著。能如此者,堪受其名。”

第六件事,佛陀到了菩提树南面一个水池边静思独处,忽然大雨,龙王现身缠绕佛身七匝,并以龙头遮住佛的头,以保护佛陀。佛陀说偈:“听闻证知,觉证之人,独处之乐,其乐无穷。一切众生,有心识者,自制不害,其福难计。不受贪、嗔、无知束缚,厌离欲乐,其福何如。但当能舍,骄慢我执,其福无上。”

供灯

第七件事,佛陀回到菩提树下静坐,天帝释请求佛陀为众生说法。佛陀想,解脱之法,甚深微妙,没到这个境界的人很难理解透彻。天帝说,还是有根器好的人,他们会懂得的,会实行的。于是佛陀应请,开甘露门,住世说法,普度众生。恰逢其时,正好有缅甸来的两位商人路经此地,他们听闻有佛出世,遂将蜂蜜和米糕供养佛陀。佛陀为他们说五戒十善。商人唱颂:“至诚皈依佛!至诚皈依法!”这是佛陀教化的最初的两个人。

时间如水,出静的引磬响了。仰望菩提树,枝枝桠桠似龙蛇盘绕,菩提叶如黄金所铸,只是稀疏。说它稀疏,是我愿意它葳蕤。

回到宾馆,先来的人说起很有趣的一件奇事:在凌晨,他们早早起来,集合起来10个人。在夜色里,这10个人凭着头天晚上的印象,向着菩提场走。走着走着,却发现有一只小黑狗跟随着他们。这只小狗颠颠跑着,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即不离。远远地就望见了高耸着的正觉塔,那样的与天相接,那样的一片光明。正好又到了一个路口,便以为该拐弯了,于是就拐。但是那狗没有拐,而是径直向前。那小狗回头看了看他们,他们也不理会,于是那小狗独自走了。但是,人拐早了,顺着这路走,走了好久,却不通菩提场,而离菩提场似乎越来越远。已经意识到错了,但也已经没有办法,只好望着塔,这样绕,那样绕,多走了好多路。终于到了菩提场,却看到了那只小狗在那儿蹲着,似在专门迎候他们。见他们来了,也便离开。他们这才恍然,那条狗早早起来,是来给他们引路的。于是大家感慨,这里的狗竟这样的有灵性,有善根!

佛、人、鸟、狗及诸众生,均与菩提场有大因缘,在今晨演绎佛法。《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听闻是法生信心否?”佛答:“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