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2014年度第五期佛门巨擘 人世楷模——追忆净慧长老
 

佛门巨擘 人世楷模

——追忆净慧长老

李泓

时光如流水般流逝,不知不觉,净慧长老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时至今日,我脑海中仍不时会浮现老和尚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其言谈举止、谆谆教诲宛若眼前、流连耳边,恍若昨日,有时真不敢相信他已离开我们而去。

我与净慧长老相识在1988年10月。那时,河北省佛教正值组织缺失、僧人寥寥、信众松散,满目萧然、百废待兴之时。应省委统战部和省宗教局的邀请,受中国佛教协会的委派,净慧长老孤身一人从首都北京来到河北,肩负起筹建佛教组织、组建僧团、恢复寺院道场,组织引领信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的重任。自此,法师与河北、与河北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有幸与净慧长老开始了相识、相知的美好因缘。

认识净慧长老是在很不经意的时间和地方,或者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用佛教的话说,是我与净老的缘分到了。80年代末,净慧长老才五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身板硬朗,言行质朴、利落。开始,由于不熟,在省民政厅三楼与之偶尔相遇,只是打个照面,虽感亲切,但并没有说话。90年左右,省宗教局搬到石家庄市裕华西路53号,省佛协有几间办公用房和省局在同一栋楼里。恰好我的办公室与省佛协的办公室在同一层楼,且两屋相距也就十几米。加上我与省佛协的几个工作人员年龄相仿,平时经常走动,关系熟谙,去佛协办公室是常事。当时,净慧长老还是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的主编,因为工作关系,他有时待在北京,有时回石家庄,有时在正定,有时在赵县,总是风尘仆仆、来去匆匆。我在佛协办公室会时常碰到净慧长老。我和净慧长老仿佛一见如故似的,从来就没有生疏的感觉。他总是那么从容、平和、安详,我更多的是听他带着特有的南方口音说事情,不紧不慢,简明扼要、掷地有声、有滋有味,让人很爱听、很受用、很愉快,备感真切。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我们也慢慢熟络起来,他一看到我就会笑眯眯地“小李”、“小李”地称呼我,我也客客气气地“法师”、“法师”地跟他打招呼。

尔后的日子里,我参加过赵县柏林寺诸多的奠基、开光、落成等佛事活动,也多次聆听了净慧长老的佛教开示,见证了他恢复柏林寺的艰辛历程和绝硕伟绩。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我对佛教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认识,尤其对净慧长老产生了特殊的好感,对他的为人处世由衷地喜爱和敬佩。

2000年,因为工作关系,我调整到了宗教一处,后又侧重佛教事务工作,与老和尚亲近共事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十几年来,我陪着他老人家到过河北、湖北以及国外许多地方,参加了众多佛教事务和活动的协调、组织工作,他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面授机宜更加深了我对法师的认识和了解,从他身上我不仅领悟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也深受他为人处世的品质和智慧的影响和启发。其间,我也有意识地跟他学习、请教和探讨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尤其是对他的生活禅的理念倍加推崇,并潜心学习,受益匪浅。按照净慧长老开玩笑的说法,我是“不是佛教徒”的“佛教徒”,是他“不是徒弟”的“徒弟”。有些活动和事情净慧长老会主动邀请我参加,并就有关问题与我交换意见,我给他提的一些建议他也多有吸纳,我们两人可谓忘年之交、君子之谊,是可以敞开心扉、开诚布公的挚友。我和净慧长老的友谊一直维系着、延续着,直至他2013年4月20日圆寂。

净慧长老对于我个人来说影响巨大,他让我认识了佛教,得益于佛教,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他让我结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德,为我树立了一座人生丰碑,使我有了可以效仿的榜样,有了生活的楷模;他让我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认识有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和视角,为我解除了不少迷茫和困惑;他让我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时至今日,我一直在庆幸这一生能有缘结识净慧长老,他让我的人生道路更宽广、更丰富、更有意义。可惜,他走得太早、太突然,使我失去了一位值得信赖、值得学习的师长,一个值得我尊重爱戴的导师。对他的离世我感到无比悲恸和惋惜。

斯人虽去,精神永存,痛定思痛,我深深感到净慧长老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佛教界是多么宝贵!我们所应做的就是缅怀他的过去,遵循他的教诲,学习他的品德和智慧,做一个有觉悟的人、有修行的人、有品格的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净慧长老身上,对我影响最大、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信仰虔诚、修行笃定、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处世圆融、志趣高远、勇于承担的品行。他既有自在洒脱的出世离世情怀,又有积极向上的入世济世精神。他的诸多优秀品格、练达的人生智慧、契机契理的修行理念是非常值得世人珍视和学习的。尤其是佛教界的朋友们更应以他为楷模,发大愿、求大觉、结善缘,以自觉觉他之愿,以觉悟智慧之心,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和社会文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一、信仰坚定,矢志不渝

净慧长老自幼出家,根性聪颖,经历了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的诸多浩劫,饱尝艰辛、饱经磨难,造就了他坚定的信仰意志、丰厚的宗教学识、深厚的宗教感情。尤其是建国后他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学习期间,由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且亲近诸多高僧大德,使自己的信仰修行不断精进。特别是在“反右扩大化”和“文革”中,他无端遭受迫害,备受歧视,被错划为“右派”强迫劳动改造十几年,遍尝人间艰辛凄凉,洞察世间悲苦冷暖。过多的坎坷不仅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更加激励坚定了他慈悲济世、荷担宗门的意志和决心,铸就了他练达、坚韧的品格和圆融无碍的秉性,为他今后爱国爱教、正信正行、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成为“人民和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信仰基础。

二、慈悲喜舍,友善待人

净慧老和尚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有平易近人、热情待人、诲人不倦的拳拳之心。我和他结识这么些年,感到他身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让人愿意亲近,也容易亲近,境界甚高。

“文革”期间,他身处逆境,备受冷落,上世纪80年代,他还默默无闻,90年代末,他名声鹊起,2000年以后已是享誉国内外的大德。净慧长老始终是名誉变了,自己的品性没变;身份变了,济世利人的愿力没变。每当我知道他从外地来石家庄,都争取见他一面,每一次我都能如愿。他有时很劳顿,有时很疲倦,想亲近他的人很多,我见到他的时候往往是一屋子人在等着见他,他有时宁可强打精神,也不愿驳了众人的面。有几次,我有幸单独见他,他兴致很高,给我讲他所做的事情和一些想法,有时还会给我沏一杯茶水,或者让我品尝一下点心,足见他对我的认可和熟识。
2005年,有一次他在繁忙中还不辞辛苦在真际禅林授课开示,讲课的题目好像就是“慈悲喜舍”。我听完课后感到很受用,竟忘了长老年事已高,需要休息,撺掇着长老给我写幅字,就是“慈悲喜舍”这四个字。没想到很少写字的老和尚爽快地答应了,先给我写了一幅,边上几位居士也顺便要老和尚写了两幅相同内容的字。今天看来,这四个字其实正是老和尚一生的真实写照。

2013年2月28日,这是我最后一次见老和尚,那时,他正在北京住院,石家庄还时值严冬,雪迹尚存,寒风凛冽。由于日本佛教界日中临黄友好协会会长有马赖底长老和临济宗的则竹秀南长老一行要参访临济寺,老和尚不顾病体坚持到石家庄省佛教协会迎接客人。听说客人快到了,他又坚持走下楼到门口迎候。那时寒风刺骨,车又晚点,我都有些冻得受不了,看到老和尚虚弱的身形,我不免担心,劝他上楼等候,我甚至还说:“您身体这么不好,没必要从北京回来。”他却说:“有马赖底和则竹秀南长老都是我们多年的老朋友,他们对我们河北佛教支持帮助很大。人家这么远来了,我不出面不好。”这不禁使我联想起了他的许多往事,他的很多思想和做法都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精髓,都体现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也充分践行了他倡导的“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思想和远见。

三、学识渊博,见识高远

净慧长老勤奋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质令人终生难忘。我几乎每次见到他都能看到他要么在读书看报,要么在给人讲解开示。从阅读他的书籍到听他讲话授课,无不感受到他知识渊博、思想深邃、博古通今。有一次我和他外出,在候机室里,我发现他正拿着一本书看,定睛一瞧,竟是一本老子传记。我好奇地问他:“您信佛的也看老子的书?”他笑着说:“老子也是享誉古今的大德,很值得学习。”可见,他的心胸是多么广阔,知识面是多么广博!这也为他夯实了学贯古今、融会贯通的佛学思想基础,更奠定了他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他的开示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深受众人喜爱,是与他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分不开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净慧长老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期间,积极协助赵朴初老居士主持《法音》编辑部工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弘法利生,为保护、恢复、整理佛教的历史文化遗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他日后的佛教思想体系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我接触净慧长老过程中,还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他看问题总是那么客观而全面、准确而不偏颇,处理问题老道而不乏圆融。一些棘手的问题,经他言简意赅地分析、从容淡定地处理,往往都能得到印证和化解。他做事情总能登高望远、从容不迫,让人感到可亲、可信、可靠,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任他,皈依他,追随他,或许道理就在于此。他的天赋,他的丰富阅历,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担当的品行,最终成就了他的悲心和智慧。

四、修行笃定,道风纯正

净慧长老真正做到了为佛教而生,为佛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把毕生献给了佛教事业。他坚守戒律、信仰坚定、修行严谨,一言一行尽显僧人本色。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十分注重僧团建设,提出了僧团建设和道风建设要坚持“四化”(道风建设要坚持传统化,僧团管理要坚持律制化,僧团弘法要坚持大众化,僧团生活要坚持平民化),他极力强化僧团“四种意识”(信仰意识、归属意识、神圣意识、责任意识)。

他关心社会、心系佛教、服务大众、匡正时弊的情结尤为可嘉。他是佛教界最早对“法轮功”邪教提出质疑和批评的僧人。针对僧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世俗化倾向严重的问题,他倡导僧人要力戒“四气”(人际关系的俗气、生活排场的阔气、上下关系的官气、僧众交往中的霸气)。他不仅这么说,而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作出了表率,为我省乃至全国佛教界纯正信仰和道风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五、抱负远大,勇于承担

净慧长老一个重要的品格还在于其有抱负,有担当,有强烈的承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我跟他交谈的过程中,他多次强调两件事:一是现在是佛教的末法时代,需要僧众忍辱负重,重振宗风,整肃道风,坚持正信,引领正行;二是他来河北有三个愿望:希望恢复重建正定临济寺、赵县柏林寺、承安二祖寺三处祖庭道场。从他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承担和责任。净慧长老尽管没有完全实现这些愿望和目标就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不顾年高体弱,毅然决然、劳碌奔波十余载重修复建的湖北当阳玉泉寺、黄梅四祖寺、老祖寺,河北邢台大开元寺、玉泉寺等道场足以弥补这些缺憾。净慧长老志向高远、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缺乏和需要的,也是特别值得当今中国人学习和效仿的,套用鲁迅先生说过的话,净慧长老就是中国的脊梁。

六、秉承传统,建树绝硕

净慧长老生于苦难,长于忧患,成于末法,所作所为无不体现继承传统、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其担当、奉献精神尤为可敬。老和尚不仅捍卫实践着慈悲济世、自觉觉他的佛教理念,而且还极力地使之发扬光大,使之更加深入人心。无论是恢复祖庭、建寺安僧、培养僧才、流通经典、投身慈善、对外交流,还是不遗余力地阐释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修行理念和生活方式,乃至提携后学,净慧长老都做到了倾尽心力,可谓功高绝硕。无论是立德、立功、立言,都必将彪炳史册。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净慧长老都有鲜有人及的境界,令人赞叹不已。

尤为可贵的是,净慧长老一生心系佛教,体恤世人,能够将佛教与人生、与社会、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进行精辟地阐释开示。他的佛教理念就是人生理念,就是做人理念。他的诸多提法,如“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善用其心,善待一切”都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金玉良言。他的许多禅语都是开启智慧、启迪人生的忠言良药。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努力让世人成为觉悟的人、智慧的人、慈悲的人、修行的人,一句话,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净慧长老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很多很多,难以尽述。我相信,他的思想和价值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推崇和重视。他不愧为当代高僧,不愧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和精神导师,他就是人间的菩萨。祈愿净慧长老乘愿再来,为“人间佛教”继续添砖加瓦,为世间众生指点迷津,为觉悟人生开辟新的征途。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