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4年度第二期师父让我们跟上来
 

师父让我们跟上来

明勇

我亲近恩师慧公老和尚将近二十年。第一次见到师父是在首都机场,当时是送师父坐飞机,从此就跟定了师父学佛。早些年,和师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可以近距离地向师父提问题,体会师父的言传身教,感受师父的温暖和智慧。后来师父事务比较忙,经常东奔西走,参加一些法会,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但师父对徒弟的引领仍然铭记于心。

2003年春夏,和师父一起住在邢台玉泉寺。当时国内闹非典,为减少传染,大家都不出门。这样师父在玉泉寺就得以住了下来。当时玉泉寺正在搞寺院建设,工程上的活有施工队来做,也有很多活出家人自己来做。师父带着我们这些人整天就是干活,一天从早干到晚。当时师父已经七十岁了,但身体状态精神状态仍然非常好,我们这些年轻人跟着师父有时候都觉得很辛苦。中午吃了饭有时候就想休息一下,但是师父吃了饭还是去干活。师父去干活也不说,就自己去,从我们住的地方门口过,我们听到师父的声音,就去开门,一看师父拿着工具去干活,我们也只能跟着。所以当时也特别感叹,师父有这样好的体力和状态,一定是修行上有这样的境界。这点我们看过虚云老和尚年谱,也都知道,虚老在一百多岁的时候爬山,年轻人都是跟不上的。

师父常讲:“要来来来,不要去去去。”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做在前面,让大家跟着来,不是让大家都去做,自己不去。这样讲,更多是在修行上,你要想指导别人的修行,自己要先修行,先体会这个方法,这样指导别人才能真实,对这个法门才能真正了解。

师父教人的方法多种多样。五年前我还在真际禅林,有一次师父生病,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我们去北京看师父,见到师父,不敢让师父动,就让师父躺好,跟师父轻轻地说几句话。师父问真际禅林的情况,又问讲经讲到什么地方了?当时我是按照师父的要求在真际禅林讲《大乘起信论》。我就说讲到哪里哪里了。师父顺口说出《大乘起信论》里的名词:一心二门、三细六粗、五意六染。我听到师父说这些名词,就说这些词套在生活上,不容易套。师父一听,一下子就坐起来了,说:“对!都得在生活里套,都得和生活对应得下来,这样学习经典才能在生活中用。”当时我感到很惊奇,因为师父本来是躺着的,一听到这里,一下子就坐起来了,好像病也不管了,就认真地说这个事儿。我想师父对这个事儿这么认真,是针对我们学习经典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名词上绕来绕去,很少套用在生活上。一个名词,指的是生活里什么事、什么状态,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不去落实,就很难指导生活。因为我们有这种情况,所以师父特别认真,特别重视。

师父指导修行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时候用引导的方法,引导你去体会、理解、去用;有时候用逼迫的方法,你有烦恼了,就让你更烦恼,这种逼迫,如果你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转得了身,那又是一片新的天地。师父有时候给你顺境,有时候可能就给你一个绝路。师父有时候从一个举动上调动你,有时候从语言上调动你,使你进入一个境界。身临其境者对师父调动人心的手法叹为观止。其恰到好处,对心机精准的把握,令人得到饱和的感悟,如果用世俗语言表达的话,可以说是稳、准、狠,可谓大快人心。令学人对心法的把握更进一步。这样的感觉有时看祖师公案似有体会。只不过自己作为弟子根机浅薄,师父也就没有机会像祖师大德那样施展那种惊心动魄的手法。

我们举一个公案,也体会一下祖师教导学人的一些手法。船子和尚是药山惟俨禅师的弟子,他有两个师兄,一个是道吾禅师,一个是云岩禅师。船子和尚跟惟俨禅师学佛三十年,他要下山了,就跟这两个师兄讲:你们两位都是大修行人,肯定要弘化一方,我喜欢山水,不去别处,找个摆渡的活度日。将来希望师兄若遇到比较伶俐的人,堪接法的人,介绍来,以报师父教导之恩。

道吾禅师受人之托,一等就是三十年。一天,道吾禅师看到有人讲法,就凑过去听。这个讲法的人就是夹山善会禅师。

人群里有人问:“什么是法身?”

善会禅师说:“法身无相。”

又问:“什么是法眼?”

善会禅师说:“法眼无暇。”

道吾禅师听到这儿就笑了一声,他这一笑,善会禅师就坐不住了。善会禅师就下来找到道吾禅师,请他说出来什么地方讲错了。道吾禅师就说你出世讲法肯定没有师父。善会禅师说,这个不管,你要说出来我什么地方讲的不对。道吾禅师说,我不给你指这个,你去找一个人。就指示他去找船子和尚。

善会禅师按照道吾禅师的指示找到了船子和尚。船子和尚就问:“大德住什么寺?”

善会禅师说:“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一听他这么讲,就问:“不似,似个什么?”(意思是说要似的那个本来面目是什么?)

善会禅师说:“不是目前法。”(那个也不是眼前能够看到知道的。)

船子和尚问:“什么处学得来?”

善会禅师说:“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说:“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即使说的对了,但没受用。就被语言困住了,死在句下了。)

我想我们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举个例子,有人问问题,说了是什么什么情况,怎么解决?我们回答:“念佛。”又有人问问题,说了其他的情况,怎么办?我们还是回答:“念佛。”回答都是念佛,念佛当然没错,但没有点到问题的死穴,至少也要摸到穴位上。这就是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子是什么,只是人云亦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好像是一句话说得对,处处可用,但并没有真正明白。

船子和尚继续勘察他:“悬丝千尺,意在深潭(钓线有一千尺长,但目的是钩,注意点在钩上),离钩三寸,子何不道(离开这个钩,你说一句是什么)?”

善会禅师又要回答,船子和尚一桨把他打到水里。善会禅师抓住船帮就想上来,船子和尚又问:“快说,快说。”善会禅师正要开口,又一桨把他打到水里。这一打,他一下子开悟了。爬出水面点点头。船子和尚知道他终于开悟了。

看祖师如此的勘验手段,惊心动魄。在这种激烈的对决当中,显出真心之所在,学人体会得到,即见真心。

师父也跟我们讲,即使是世间教徒弟的方法也是有些特别技巧的。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小偷教徒弟,小偷带着徒弟去偷东西,观察好了一个地方,在墙上挖了一个洞,因为过去的墙都是土坯墙。师傅和徒弟就钻进屋子里去,看看有什么贵重的东西,这个徒弟不小心,一下子碰掉一个东西,声音特别大。这家主人听到了,知道有贼,大喊抓贼。师傅一看惊动了主人,赶紧从洞口跑了出来。跑出来之后,又用荆棘树枝之类把洞堵上。徒弟也跟着跑,跑到洞口正要钻,被扎得退了回来,一看跑不出去了,急得团团直转。知道有个柜子,赶紧藏到柜子里了。这家人追出来一看,有一个洞,洞都堵上了,就想贼已经跑了,没抓着就算了。这个徒弟趁着人走了,也就跑了。徒弟回来就怪师傅,怎么这样呢?师傅就说,我这样就把你教会了!

这是说明什么呢?你有一个固定的路,这个路一旦走不通的时候,你要能转身,有别的方法,能够有余地转身才行。这就像我们每个人,我们都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养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但是我们这个思维方式恐怕会有问题。我们都会有烦恼,只要有烦恼,就说明你的思路有问题,有烦恼堵在这儿了,你要能够转得了身才行。有了烦恼,放下这个思路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这个烦恼就没有了。我们常讲,有智慧的人没烦恼,有智慧的人有多少思路呢?有多少角度来看问题呢?他看问题的角度是无量的。有智慧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能看到问题的全部,就不会卡死在令你烦恼的这个角度上,就不会卡死在你执著的这个角度上,这样就没有烦恼了。我们修行实际上就是要突破个人的执著,突破个人习惯的思维方式。这样就能够多角度看问题,就能够增长智慧。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