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4年度第一期春日三则
 

春日三则

沈素白

一、 重新走上菩提路

春日万物生。

很多的沉疴旧疾也极易复发。连日来,饱受颈椎病折磨的姑姑,头蒙、呕吐、肩膀沉等种种不适,如日复一日挟沙扬尘的风暴,搅得她的心情也跟着天昏地暗起来。

“与其这样活受罪,不如安乐死去。”心灰的人难免说些丧气话。“受罪也是好事,帮你消业障。造下的业如同欠下的账,业不消尽,死也不能解脱,总得生生世世轮回着,还来还去。”

姑姑和我一样,都信佛。虽然她平时不听经念佛,但还有几分善根,相信六道轮回和因缘果报,所以我这样开导她。

“还账也有很多还法,直接给现金,还能用实物顶替,消业障是不是也有其他途径呢?如果可以,我情愿出钱,只求别再让我这样受着了。再不然少活两年也行,现在这状态,生活也太没质量了。”提到消业障,一向追求快乐的姑姑有了新主意。

遗憾的是,因果面前,金钱的力量微不足道。“要不我俩每天早起拜佛吧,既消业障,又锻炼身体,舒活筋骨。一定能治好你的病。”吃药基本无济于事,按摩也是治标不治本,在我的劝说下,姑姑终于答应躬身向佛了。

谁喜欢一个“动荡不安的家”呢?估计病魔也不喜欢,几天之后,姑姑渐渐神清气爽起来。

身无病苦贪心生,红尘处处深漩涡。三缺一的场子,麻友的热情相邀,一会儿姑姑就待不住了。转身处,佛子迷失为赌徒。明知道拉不回,我还是劝姑姑玩麻将百害无一益,修行得趁早,提醒她礼佛要紧。

“多少天没玩过了,我打几圈儿回来再拜,你先替姑求着,求佛保佑咱全家老少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啊……”

说是只打几圈,结果午饭都做好了,姑姑还在酣战。做饭念佛回向时,一反常态地,我不再向佛祈求自己和众生都无病安康了。病时始知身是苦,好时多为闲事忙。若得究竟安闲法,八苦交煎也不妨。有时病苦也是一种度人的良药,使我们厌离堪忍娑婆,是菩提路上,精进勤修的良药。

在姑姑重返麻坛奋垒长城的那几天,说实话,我一点儿都不着急。姑姑身体并无大碍,她的痛楚,都是在麻将桌前坐出来的。之前由于她精进礼佛,周身运动有致,血液循环顺畅,不适的感觉很快消失了。现在她好了伤疤忘了痛,打来打去,估计不久还会把病魔打回来的。

一心扑在麻将上的姑姑连去厕所都觉得浪费时间,如我所料,时隔不长,旧病如春韭,在姑姑身上又蓬勃复发了。

“我得赶紧忏悔去。前一段我拜佛,那时候身体感觉多松软哪。这几天天天打麻将,惹咱家菩萨生气了,惩罚我又生病受罪呢。”再次遭受病苦的姑姑害怕了,以为是菩萨惩罚她呢。

“忏悔是必须的,不过不是咱家的菩萨生气了,菩萨是众生的菩萨,哪能为一己之家所有?再者菩萨的心境澄明无碍,早已无嗔意,哪里还会生气?她只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是你自己不要她护佑了,天天打麻将,贪念着赢钱,结果是赢了钱别人生气,输了钱自己生气,以致你们周围,弥漫的都是浓浓的嗔恨。最后明知道打麻将没好处,消磨时间买罪受,很多人还是不觉悟。人生修行常打坐,你们呢?打也打了,坐也坐了,可惜呀,坐错了地方,也打错了对象,这又是愚痴的行为,如此贪嗔痴三毒,在你们心里,生生不息,日子长了,能不有病吗?”我一边帮姑姑按摩,一边温柔地引导她,重上菩提路。

“贝奇,收拾好了没?走吧!”姑姑的麻友又来呼朋引伴了。

“当着俺家菩萨,我今天表个态,从此再不去牌室打坐了,我要在家拜佛静坐呢。对她们几个都说说,以后打麻将的事,不用再来喊我了……”

那人走后,我笑姑姑:“还俺家菩萨啊?敢情刚才我那番话是白说了?”姑姑注视着佛堂上的菩萨像,满眼慈悲地回答:“那是大家共同的菩萨,你是咱家的菩萨,姑姑的菩萨,我这样没说错吧?”春日的余晖斜照在姑姑脸上,柔和静美,如佛光普照,把姑姑也照成了一尊菩萨。

二、写出来的贪嗔痴

网上和一文友客气地说话。

——“很喜欢读你的文字,风格很像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新如荷,禅意是那只立在荷上的蜻蜓,轻盈且空灵。”

——“谢谢。很喜欢你这句话,我的文字远远不及它描述的意境美。”

——“沈老师,您这样禅意文字都是往哪儿投的呢?可以给我几个邮箱地址吗?”

打开邮箱,把自己平日收集的十多个佛刊邮箱一一点入收件人,再复制粘贴,发了过去。

对方即刻传来一图片,是大束美丽的鲜花:“谢谢您啊沈老师,原本觉得能从您这里得到一两个就谢天谢地了,没想到收获这么多!”文友的感激,我相信是真诚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不快,不能再转手施人了。

三四年前,刚开始买电脑上网的那会儿,通过博客,认识了一位老师,文章写得温暖美丽。满心的虔诚,给她写过两三封邮件,谈自己的经历,谈对她的敬意……

每一次都能收到热情洋溢的回信。也许是少不更事吧,从此就认定人家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也试着写了几篇稿子,想着良师的文字在大江南北的报刊杂志上,正发得如火如荼,问她求几个投稿邮箱应该是轻而易举吧。

事实是我把它想得轻而易举了。那封要邮箱的邮件老师没有回复。不死心,以为没有被收阅,后来邮购她的书时,通过发手机短信,我提示她抽空看下自己发去的邮件。短信很快过来了,说是太忙了,发去的邮件就不回复我了。
那时没学佛,心量太小,求人不应,不知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反而嫌人家小气。那件事之后,我就只把自己当成她的一位读者了,再没有邮件往来过。

学佛之后,文字习气泛滥起来只写写佛理随笔。稿子写出来,还想发出去。就想起了一位自觉还算熟识的师兄,大家一个学校毕业的,是老校友。他的佛理文字上过很多杂志,很是让我仰慕。

虽然有之前的那次经历,但想着我们都学佛,菩提路上的同路人呢,开口求几个邮箱,应该不会被拒绝吧。

出乎意料地,我又一次求人不果。QQ上聊得正欢,我适时提出自己想要的那几个邮箱,不想那边突然就说忙了,匆匆下线而去,之后也再没消息。

大半天都百感交集,放不下。

晚上,关了灯,一个人静静坐会儿吧。

春日万物长如催,法雨润如酥,菩提花儿次第开固然是好事。不知不觉间,自己的心地里,竟也有毒草在潜滋暗长了。

首先是贪求名利。写佛理散文,虽然比以前写报刊散文淡泊多了,但贪心还远未根除。贪着尽量多写,贪着能多发表,多度有缘人,给自己多积功德……

管别人要邮箱,就是自己名利之心未歇的最好明证啊。适合自己风格的邮箱原本已有几个,为什么还要向别人问求更多呢?作为修行人,此生渴求出轮回归极乐的佛弟子,如若还心存着这份贪久放不下,他日怎能走得无牵无挂?
所有的贪嗔,都源于一种知见的愚痴:贪求不得,自己不仅不惭愧,还心有不悦,觉得别人不够大度,因之又滋生嗔恨。三毒皆俱啊!

面对一切的违缘,莫道世薄人心浅,寻根结底是自己福德不够,善缘未修的果报。

如此观照,心顿觉释然。很庆幸,心原萌生的毒草,及时得以清除了。

红尘很多人和事,虽然暂时还是看不破,放不下。那一晚,我确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把那首《佛前十不求》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的几句,特意录下,以期自勉自励:

不求名和利,贪图名利堕轮回。常觉名利如梦幻,甘作默默无闻人。

三、不求回报才快乐

一日,去堂姐空间,读她一篇心情文字。几年前,当她正在公司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意外接到大学时导师的电话,邀请她到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做主管。怀着某种自炫的心理,回头给身边的一同学发牢骚,说自己根本不在乎主管不主管,相比之下,她还是更喜欢自己当时正做的那份工作。

“既然不想去,那也别委屈自个儿,你推荐我去吧。”她同学当即毛遂自荐。

君子成人之美。人家提出请求后,堂姐当即回电给导师,满了同学的心愿。

只要找到了上山的路,人又肯努力,接下来自然而然可以平步青云了。那个职位给了堂姐同学飞黄腾达的契机。

善因结出的未必都是善果。堂姐与同学的交恶缘于自家一个亲戚。女孩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首都漂着,孤苦无依。后来堂姐就推荐她去跟自己那位同学干。

堂姐曾几次要求同学对自己亲戚额外照顾些,想必是觉得自己曾经对人家有恩吧。滴水思涌泉,未免贪心太过了。

终于有一天,人家找个错儿把堂姐的亲戚解雇了。

事情大致如此,后面堂姐的怨恨之情我已不忍再看。

小时的一件往事猛然间又浮上心头。

那年父亲胃穿孔手术,亲戚邻居很多人探望。一日闲聊,我不禁抱怨村里的国华叔没有良心,亏得父亲还救过他家落水的独生子呢,父亲病了,他们连看一眼都不来,忘恩负义,以后不会得好……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你给人家半斤,非得要回八两啊?做人如果像这样计较,那以后可真是不能得好呢……”父亲这番话至今记忆犹新,同样不能忘记的,还有彼时父亲的严肃和自己的羞愧。

学佛之后明白了。对别人有恩,是一种布施。但菩萨在布施后,内心是不会耽着自己将会获得什么回报的。他们已经通达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境界。既然一切都是梦幻,还有什么可执著的呢?

《文殊师利问经》里世尊曾说:“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如来无可取,不求报亦然。”意思是,日月的光芒照射到各种花上,给它们诸多饶益,但日月并没有要它们报恩的想法;同样的道理,如来或菩萨布施,也从来不求回报。

《大乘庄严经论》里面也讲:“悲者以大悲,尽施及常施,应作如是施,慎勿求施果。”意思是说,具足大悲的菩萨,他以大悲心的力量,一切都会布施,长期不断地布施,且不求任何果报。

知恩图报是受者的美德,风过无痕方显施者的豁达与高尚。

对自家堂姐,我不好直言说她什么,就把这篇文字作为对她烦恼心情的开解吧。在最后,我还附了一首佛家的偈子:施恩不求人报答,望人报答路偏差。随缘了业了生死,无欠无赊好还家。

我在虔诚地学佛,这是堂姐知道并且十分支持的事情。偈如菩提种,对于这粒种子,不求它能使堂姐心开意解,只愿落了有缘人的眼,入心地生慧根,他日施主都能施心如阳光,无私无求,诗意遍娑婆。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