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六期僧伽蓝之五观堂
 

僧伽蓝之五观堂

戒毓

五观堂,也叫斋堂,相当于禅寺中的食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早期禅寺的僧堂是供僧侣修行生活的地方,禅坐与吃饭的地方在早期并没有分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斋堂就从僧堂中分离出来。僧堂供坐禅,滋养法身慧命;食堂供用斋,滋养色身为修行工具。至今仍有一小部分的传统老丛林,还保存在僧堂中用斋的特色。当然五观堂也不止是食堂用斋的唯一功能,如比丘们每半月布萨诵戒及寺院的生活会议有时也会在五观堂召开。

禅寺的食堂为什么要叫“五观堂”呢?这与佛教的宗旨及生活态度有关系。佛教是以探究宇宙人生真谛及断除内心痛苦烦恼为目的。对精神的追求、终极的关怀、究竟的解脱远胜于对色身的滋养与执著。而对色身的滋养,是为其成为修行工具,最后能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及道业的成就。饮食不是让我们执著的对象。因此,在僧侣用斋之前,寺院的三纲——管纪律制度礼仪的维那师父会呼唱“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以警戒大众,在用斋时,不要因为饮食而起贪欲,忘记出家追求解脱的初衷,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准绳。告诫大家,出家放下世间的责任,接受布施,就是希望把身心精力全部投入在修行中,希望今生能早日成道,以对得起信众的供养。即于饭食时,作五种观想: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五观堂在七佛殿东侧,西侧为僧堂。五观堂外挂着木鱼(梆),及云板。“梆响过堂”,敲木鱼成为僧人进堂用斋及日常生活的讯号,如军营中的号角,一听到号角,大家就知道该干什么。梆,还有表示寺院所属的性质,是属于全佛教的,还是只属一个宗派及子孙的。鱼头向外,说明这里是丛林大寺,可以接待云游僧人挂单;鱼头向内,说明这里是子孙小庙,无力接待云游僧人挂单;头尾横向,说明这里是一半子孙庙、一半丛林,可以部分接待云游僧人挂单。从这些也可以看出,佛教自从印度输入中国后,已经开始和中国的文化融合了。这些元素有些是非常合理地继承印度佛教的特色,佛陀制戒的精神,有些就随顺风俗了。若按印度佛教的僧侣生活方式,居住没有固定的地方,托钵乞食,但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实。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与印度社会的风俗不同,中国佛教就不能照搬印度佛教的模式。如何既继承保持佛陀制戒的精神、修道的初衷,又使佛教中国化,其间的内涵与深意,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五观堂就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在变化中寻求不变,在不变中需求变化。僧侣用斋时,至今还保存着一项非常好的观念,即落实报四恩的思想。这种精神,就是在变化中寻求不变,并一直继承着。僧侣们在吃饭前,要有供养三宝、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师长的念头,及法界一切有情众生普同供养的平等思想。而整套的仪轨严肃、认真,显现出僧侣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对真理的渴望,对三宝的恭敬,对下界众生的慈悲。而这样一套仪轨,早在北宋时,就被儒者士大夫感慨!如在《佛祖统纪》卷四十五中记载:“司马光暇日游洛阳诸寺,廊庑寂寂,忽声钟伐鼓至斋堂,见沙门端坐,默默方进匕箸。光欣然谓左右曰:‘不谓三代礼乐在缁衣中。’”

吃饭是庄严佛事,既是习禅的入手处,也是礼敬佛陀的仪式。因此,要带着感恩的心进餐。吃一顿饭也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故在五观堂里标示着这样的偈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用以警示大众。寺院就是道场,处处提醒大家要保持正念,认真精进修行。每一个角落都有提醒僧人修行道念的表法作用。如果用心,处处都是学问,每个细节即是一种法门。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