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五期《高僧传·习禅篇》校释(六)
 

《高僧传·习禅篇》校释(六)

秦萌

释法成传 

释法成,凉州 [1] 人。十六出家,学通经律。不饵 [2] 五谷 [3] ,唯食松脂 [4] 。隐居岩穴,习禅为务 [5] 。元嘉 [6] 中,东海王怀素出守巴西 [7] ,闻风 [8] 遣 [9] 迎会 [10] 于涪城 [11] ,夏坐 [12] 讲律 [13] 。事竟 [14] ,辞反 [15] 。因停广汉 [16] ,复弘禅法。后小疾,便告众云:“成常诵《宝积经》 [17] 。”于是自力诵之。始得半卷,气劣不堪 [18] ,乃令人读之一遍。才竟,合掌而卒 [19] 。侍疾 [20] 十余人咸见空中
[21] 马背负金棺升空而逝 [22] 。

注释:

[1] 凉州:古代地名,在甘肃省武威及其周边地区。汉朝创立,不同朝代,凉州的地域范围变化很大。

[2] 饵:吃。

[3]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4] 松脂:由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在空气中呈粘滞液或块状固体,含松香和松节油。也称松香、松膏、松胶、松液、松肪。

[5] 务:事业。

[6] 元嘉: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余(424—453)。

[7] 巴西:巴西郡,是东汉末年至隋朝期间,在中国今天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巴西意为“巴郡以西”,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但实际上巴西郡位置大致在巴郡以北,巴东郡以西。

[8] 闻风:听到音讯。

[9] 遣:派。

[10] 迎会:迎接会合。

[11] 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古称“涪城”、“绵州”。位于中国四川西北部,距省会成都98公里。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涪县。晋永嘉元年(307)改名涪城县。1913年以治地在绵山之阳,改为绵阳县。1976年将绵阳县城关镇和城郊、开元、园艺、五一公社划出建立绵阳市(县级)。1978年撤销绵阳县,其政区并入绵阳市。1985年改绵阳市为地级绵阳市中区。1993年撤市中区,在涪江以西建涪城区。

[12] 夏坐:又名“坐夏”,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坐雨安居”。具体日期因地而异。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

[13] 讲律:宣讲佛教戒律。

[14] 竟:终了,完毕。

[15] 辞反:告辞返回。

[16] 广汉:今四川省广汉市。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广汉郡,辖13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新莽时期(9-23),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复置益州和广汉郡,雒县为广汉郡属县。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83),魏灭蜀,分益州为梁州。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东晋时期(317-420),广汉郡仍属梁州,雒县为郡治。

[17] 《宝积经》:《大宝积经》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一二〇卷。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三藏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几行,感觉气力衰竭而辍笔。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年,于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玄奘未尽的伟业。据法成禅师所处的时代,本文中的《宝积经》非指菩提流志编译之《大宝积经》,而应是作为《大宝积经》一部分的小本《宝积经》。小本《宝积经》传入中国,前后译过四次,开始是支娄迦谶译的,名叫《佛遗日摩尼宝经》(佛遗日,即毗佛略,意为方广;摩尼为如意珠),次晋录失译名《摩诃衍宝严经》,又姚秦失译名《大宝积经》,或名《迦叶品》(后由单卷编入大部四十九会中第四十三会,因大部也有〈迦叶品〉,遂改名〈普明会〉),最后译的名《迦叶问正法经》。四个译本名称不同,都是小本《宝积》的异译。

[18] 气劣不堪:气力不足不能读诵下去。

[19] 卒:圆寂。

[20] 侍疾:侍候、陪伴、护理患者。

[21] 绀:红青,微带红的黑色。

[22] 逝:去。

简评:

南北朝时期的习禅高僧,不仅擅长禅定,而且精通戒律、持戒严谨,在修行方法上也常常采用禅诵结合的方式,法成禅师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由此可见,佛教戒定慧三学之间的紧密联系。禅定修持,须以持戒摄心为基础,又应以佛教经典为导引,以之明理路、定次第、辨境界,以求正见正行,解行相应,最终臻于慧定等持之境。

平生常诵《宝积经》是法成禅师修行的特异之处。应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宝积经》并非《大正藏》中一百二十卷的《大宝积经》。因《大宝积经》的翻译始于唐代玄奘三藏晚年示寂前,后由菩提流志三藏继承其宏愿,历时七载,最终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完成。《大宝积经》在法成禅师生活的年代尚未全部传译,其所诵习的《宝积经》当为《大宝积经》中部分内容的译本,一般称为“小本《宝积经》”。据记载,《大宝积经》翻译完成前,其中部分内容在我国前后曾有四次传译,首先是东汉支娄迦谶翻译的,名《佛遗日摩尼宝》(佛遗日,即毗佛略,意为方广;摩尼为如意珠),次为晋录失译名《摩诃衍宝严经》,又次为姚秦失译名为《大宝积经》,或名《迦叶品》(后由单卷编入《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中第四十三会,因《大宝积经》也有《迦叶品》,遂改名《普明会》),最后译的名《迦叶问正法经》。四个译本名称不同,都是小本《宝积经》的异译。

侍疾者在法成禅师示寂后,共同感见“空中绀马背负金棺升空而逝”瑞相,当为法成禅师修行成就的临终示现。此与通常往生净土者周围人感见的莲花放光、异香扑鼻、天乐鸣空等瑞相不同。究竟代表何意,非意识所能测度。

释慧览传 

释慧览,姓成,酒泉 [1] 人。少与玄高 [2] 俱以寂观 [3] 见称 [4] 。览曾游西域 [5] ,顶戴 [6] 佛钵 [7] ,仍于罽宾 [8] 从达摩比丘 [9] 谘受 [10] 禅要。达摩曾入定往兜率天 [11] ,从弥勒受菩萨戒 [12] ,后以戒法授览。览还至于填 [13] ,复以戒法授彼方诸僧后,乃归。路由 [14] 河南,河南吐谷浑 [15] 慕延世子琼等敬览德问 [16] ,遣使并资财令于蜀立左军寺,览即居之。后移罗天宫寺。宋文 [17] 请下都 [18] ,止锺山 [19] 定林寺。孝武 [20] 起中兴寺,复敕令[21] 移住,京邑[22] 禅僧皆随踵[23] 受业[24] 。吴兴[25] 沈演[26] 、平昌[27] 孟顗[28] ,并钦慕道德,为造禅室于寺东。大明[29] 中卒,春秋六十余矣。

注释:

[1] 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史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获全胜于此,武帝赐御酒以赏,霍去病以功在全军,人多酒少,遂倾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自此便有“酒泉”之名。又有一说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先秦时期,为西戎、西羌、匈奴等民族所居。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设立酒泉郡。郡的驻地称禄福县。西晋元康五年(295),改禄福为福禄。隋仁寿二年(602),改酒泉郡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唐武德七年(624)置酒泉县。广德元年(763),酒泉为吐蕃所据达88年。唐末至五代,酒泉属回鹘。宋代,酒泉属西夏,后为蒙古所占。元代设肃州路。明代置肃州卫。清代置肃州直隶州。民国2年(1912)置安肃道。民国25年(1936)改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解放军进驻酒泉,置酒泉专区。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年改为县级,并恢复金塔县。1964年11月,撤酒泉市,改酒泉县。1985年,撤酒泉县,设酒泉市(县级)。2002年6月,撤销原酒泉地区和县级酒泉市,设立地级酒泉市,原县级酒泉市改设肃州区,同年9月正式挂牌。

[2] 玄高:北魏僧(402-444)。冯翊万年人,俗姓魏,名灵育。年十二(413)入中常山,坚求出家,改名玄高。专究禅律,为山僧说法,四座惊异。后师事佛驮跋陀,受禅观秘法。旬日之中,妙通禅法,跋陀称赞之。后隐麦积山潜修。其后河南王闻其高名,遣使迎接,崇为国师。后师游凉土,沮渠蒙逊礼迎供养。北魏太武帝夷平凉土,师乃至平城,太子晃师事之,为一方人望之所系。既太武帝毁佛法,忌师名盛,于太平真君五年九月缢杀之。世寿四十三。葬之于平城郊野山中。《高僧传·习禅》有传,将于后文校释之。

[3] 寂观:禅观。

[4] 见称:受到人们的称赞。

[5] 西域: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这里指广义。

[6] 顶戴:谓双手持物举过头顶。表示致敬。

[7] 佛钵:又作佛钵盂。指佛陀所持用之食钵。佛所持者为石钵,比丘不得蓄之。据《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载,佛陀初成道时,四天王各献頞那山之石钵,佛受此四钵,置于左手中,右手按其上,以神力使合为一钵,故有四际分明。佛陀涅槃后,佛钵受到供养礼拜。依《马鸣菩萨传》、《付法藏因缘传》卷五等载,月氏国王破摩揭陀国华氏城,获佛钵及马鸣菩萨而还。又《法显传》“弗楼沙国(即布路沙布逻)条”记载佛钵在该国,曾有月氏王降伏该国,欲取佛钵,但以大象、四轮车等载运,均不能移动之,遂于其地建塔与伽蓝,供奉佛钵,称为佛钵寺。依此,迦腻色迦王(公元一世纪顷)以前,佛钵系流传于北印度,东晋时则在布路沙布逻国。此外,《莲华面经》卷下谓佛钵曾为罽宾国寐吱曷罗俱逻王所碎,后移往北方,至波罗钵多国受大供养,由佛力之故,破钵遂得完好如初。又《法显传》“师子国条”记述天竺道人之预言,谓佛钵本在毗舍离国,其时在犍陀卫,而于数百年后,将经由西月氏国、于阗、屈茨、师子、汉地诸国,还中天竺,并上至兜率天,受弥勒供养,其后至龙宫,及至弥勒成道之时,钵分为四,还移頞那山上。

[8] 罽宾:中国汉至唐代对中亚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译称。古希腊人称喀布尔河为Kophen,罽宾为其音译。关于这个译称的原文及其所指的境域,学术界异说纷纭,或以为指克什米尔,或以为指卡菲里斯坦,或以为指喀布尔河中下游。大多数学者都相信该译称的地理位置因时而异,汉、晋、唐代的罽宾各不相同。不少人认为汉代的罽宾主要指克什米尔东部,晋、唐两代的罽宾则为迦毕试(即卡菲里斯坦),这一说法并不足信。实际上自汉至唐,罽宾均指卡菲里斯坦至喀布尔河中下游之间的河谷平原而言,某些时期可能包括克什米尔西部。

[9] 达摩比丘:据慧览禅师生活的年代,此处的达摩比丘应非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禅师。

[10] 谘受:请教领受。

[11] 兜率天: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于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间,距夜摩天十六万由旬,在虚空密云之上,纵广八万由旬。“兜率天”,意译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乐天。在此天之人,多于自己所受,生喜乐知足之心,故有此名。此天有内外两院,兜率内院乃即将成佛者(即补处菩萨)之居处,今则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弥勒现亦为补处菩萨,于此宣说佛法,住此天满四千岁,即下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

[12] 菩萨戒: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

[13] 于填:即于阗,古代西域王国。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东汉初,为莎车所吞并。汉明帝永平四年(61),贵族广德立为王,灭莎车,服从于阗。十六年(73),汉军司马班超至于阗,广德杀匈奴使者降汉,班超以此为根据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于阗都出兵相助。时南道诸国,唯于阗、鄯善强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向中原王朝进贡。又兼并戎卢、扜弥、渠勒、皮山等国。西晋时,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并为西域大国。北魏年间,曾先后被吐谷浑、柔然攻袭,国势渐衰。

[14] 由:经过。

[15] 吐谷浑:吐谷浑属鲜卑慕容一支,西晋至唐朝时期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建立政权。因其统治地区位于黄河以南,统治者又被中原王朝封为“河南王”,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

[16] 德问:道德声誉。

[17] 宋文:指宋文帝刘义隆(407—453),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18] 下都:都,指南朝宋的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慧览禅师应宋文帝之请,由蜀地顺长江而下到南朝宋的都城建康,故称“下都”。

[19] 锺山:即钟山,又名紫金山,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

[20] 孝武:指宋世祖孝武皇帝刘骏(430—464),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夺取了皇位。年号“孝建”、“大明”,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祖”。

[21] 敕令:皇帝诏令。

[22] 京邑:京城,指南朝宋的都城建康。

[23] 随踵:紧跟。常形容来者之多或来者之快。

[24] 受业:跟随慧览禅师学习。

[25]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三国吴甘露二年(266),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改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湖州市全境。隋代因地濒太湖而更名湖州,吴兴为下辖县。现湖州设有吴兴区,为市政府驻地。

[26] 沈演:“演”字后遗缺“之”字。 沈演之(397—449),字台真,召真,吴兴武康(今德清)人。生于晋安帝隆安元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年五十三岁。家世为将,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举秀才,为嘉兴令。曾任司徒祭酒、南谯王义宣左军主簿、钱唐(今杭州)令等职。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东郡(今河南沈丘一带)大水,百姓饥馑,米价昂贵,与尚书祠部郎江邃巡行拯恤,开仓赈济,饥民赖此获救者无数。因尽心于朝廷,为宋文帝所赏识,升尚书礼部郎。后历官右卫将军、侍中右卫将军、中领军太子詹事。因及时察觉范晔叛乱有功,迁国子祭酒、本州大中正。转任吏部尚书、太子右卫。元嘉二十六年,出任尚书下省。性好举才,申济屈滞,而谦约自持。暴卒。追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谥贞侯。演之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27] 平昌:指南朝宋治下的青州平昌郡,郡治在今山东省安丘县西南。

[28] 孟:南朝宋元嘉年间曾任会稽郡守。《佛法金汤编》卷二有传,谓其“事佛精恳”。

[29] 大明:南朝宋孝武皇帝刘骏的年号(457年正月—464年十二月)。

简评:

慧览禅师游学西域,师从罽宾高僧。乃师更于定中得弥勒菩萨授菩萨戒,可谓戒源清净,法缘殊胜。慧览禅师亲承其学,传于我国,广利众生,功德无量。如此成就得益于禅定功深;若无定力,如何能上升兜率感见弥勒菩萨亲为传戒授法!

佛经中常谈到兜率陀天宫内院清净庄严的景象,一生补处弥勒菩萨常在其中宣说妙法。然而一般人由于福德、定力、智慧不具足,既不能亲睹其境,又难以意识思量。善根厚者,尚以为不可思议而唯深信不疑,或寄希望于往生之后;狡黠之徒,则视之为神话传说、理想境界而已,并非实有其境。然而,实际上,若能于佛法由信而解而行,如法如理,精进不已,待福慧定增长至一定程度时,自能在定中感见兜率内院庄严净土,自能亲见弥勒菩萨说法护念,不必定要往生之后才能实现。弥勒净土如此,极乐世界亦如此。正如唐代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中所说:“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修行有成,对于十方净土的庄严景象,自能亲见亲证;能契般若波罗蜜多境界,则净土备极庄严而体性本空、赅摄十方而不离自心的妙理,皆能如实默契。因此,十方净土虽然体若虚空却真实不虚,人人都能亲自照见,反复验证,佛经所述绝非虚言。未能实证之前,对于不合佛法正理的神话传说、意识想象绝不应迷信,而对于符合佛法正理的智慧神通与不思议境界则应净信不疑,而不应以自己意识不能测度而轻易否定,乃至轻慢经典、毁佛谤法。这才是佛弟子应当树立的正信正见。以上是慧览禅师的修行经历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释法期传 

释法期,姓向,蜀都 [1] 陴 [2] 人。早丧二亲,事兄如父。十四出家,从智猛 [4] 谘受禅业,与灵期寺法林同共习观。猛所谙知 [4] ,皆已证得。后遇玄畅 [5] ,复从进业 [6] 。及畅下江陵 [7] ,期亦随从。十住 [8] 观门,所得已九。有师子奋迅三昧 [9] ,唯此未尽。畅叹曰:“吾自西至流沙 [10] ,北履幽漠 [11] ,东探禹穴 [12] ,南尽衡罗 [13] ,唯见此一子特有禅分。”后卒于长沙寺,春秋六十有二。神光映尸,体更香洁。时属龙华寺又有释道果者,亦以禅业显焉。

注释:

[1] 蜀都:都,有本作“郡”。蜀郡,蜀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之一。蜀郡以成都一带为中心,所辖范围随时间而有不同。汉高帝六年(前201)分巴郡、蜀郡置广汉郡,辖境仅为今成都市以西,松潘县以南,汉源、九龙县以北,康定县以东地区。东汉延光二年(123)分西南部置蜀郡属国,辖境更小。西晋太康十年(289年)改置成都国,后复为蜀郡。东汉至南朝陈属益州。

[2] 郫:今四川省郫县。

[3] 智猛:南朝刘宋时代僧。京兆新丰(陕西临潼)人。少年出家,专修心业,讽诵之声昼夜不绝。每闻外国沙门说天竺佛迹及方等众经,慨然而有求法远游之志。姚秦弘始六年(404),与昙纂等十五人,自长安出发,西行求法,经罽宾、奇沙、迦维罗卫,至华氏城,同行抵天竺者仅五人。于华氏城访得《大般泥洹经》、《摩诃僧祇律》及余经梵本。南朝宋元嘉元年(424)自天竺返回,同行之僧或退或死,归途仅余昙纂为伴。于凉州译出《大般泥洹经》二十卷。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于钟山定林寺写传,记述游历事迹,元嘉末年示寂于成都,世寿不详。所译之《泥洹经》及《外国传》等,今皆不传。

[4] 谙知:熟悉,熟知。

[5] 玄畅:魏晋时代僧(416—484)。河西金城(位于陕西华县)人,俗姓赵。幼时,家为胡军所灭,遂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学于玄高,改名为玄畅。北魏武帝因崔浩及道士寇谦之进言,禁止私养沙门及巫觋,拘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刘宋元嘉二十二年(445),抵扬州,文帝深加礼重,请为太子之师,师固辞,迁荆州,止于长沙寺。时有西域沙门功德直,为师译《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由师刊正文义,辞旨婉密。师又善绘画,于刘宋末年,至成都,居大石寺,自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于升明三年(479)西游,望岷岭,见岷山郡北广阳县界有齐后山,遂有终老之志,乃入山结草庵,并于同年建立齐兴寺。及萧齐武帝即位,司徒文宣王启迎师至京师,惠文太子亦发使请之,师于是泛舟东下,中途罹疾,止于京师灵根寺,永明二年入寂,世寿六十九,葬于钟山。师明经律,深达禅要,占记吉凶无不灵验,于诸子之学多所涉猎。尝慨叹《华严》文旨浩博,未有义释,遂励精研思,作其疏释,盖为华严经疏之嚆矢。又善三论,学者宗之,著有《诃梨跋摩传》一篇。

[6] 进业:进修学业。

[7]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8] 十住:觉深法师著《华严经学研究初期人物考》认为,法期禅师生活的年代,鸠摩罗什三藏已经译出《十住经》,《十住经》是《华严经·十地品》的单行本,故此中所说“十住”应指“十地”。

[9] 师子奋迅三昧:又称师子威三昧、师子嚬伸三昧、狮子奋迅三昧。略称奋迅三昧。三昧,定之意。于所依之定中,如狮子王之奋迅勇猛,现佛之大威神力,故称为师子奋迅三昧。《华严经·法界次第》卷中说之甚详,谓世间狮子迅速奋挣尘土,超越前后疾走之诸兽。此三昧可分二种:一、奋除细微无知之惑。二、出入捷疾无间,又分为二种:1. 入禅奋迅三昧,远离欲界之恶不善法,入有觉有观之色界初禅,如是次第入于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入灭受想定等诸禅定之三昧。2. 出禅奋迅三昧,与入禅奋迅三昧相反,乃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想非非想处,由非想非非想处起入无所有处,如是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乃至出散心中之三昧。入禅奋迅三昧与出禅奋迅三昧又并称为二种师子奋迅三昧。

[10] 流沙:指西域地区。

[11] 幽漠:北方流沙。

[12] 禹穴: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绍兴之会稽山 。

[13] 衡罗:指南方的衡山、罗浮山。

简评:

法期禅师,先师从智猛禅师,尽通师学后,再依玄畅禅师门下进修锤炼,于菩萨修行之十地境界已达第九善慧地,成就微妙四无碍辩,能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其师玄畅禅师赞叹他是当时中国习禅者中最有天分之人。

法期禅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世间法的修学,既要自己勤恳用功,不懈努力,更要得明师指点,才能有所成就。出世间法的修学更是如此,既要自有解脱之心、精进之力,又须大善知识引导提携、加持开示,内外结合才能悟道证果。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