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四期滹陀河畔挂禅衣
 

滹陀河畔挂禅衣

明寒

 

现在想来,1993年是个神奇的年份。那时我已从学校毕业两年了,在一家企业上班,竟然幸运地收到一封柏林禅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录取通知书,开营日期是7月20日。时间一到,我就请了探亲假,兴冲冲地坐上了北上的列车。

只身一人,硬座火车,从宁波到上海,从上海到石家庄,没有买到卧铺,晚上只好坐着睡觉。到了石家庄,再乘坐长途汽车到赵县县城,然后改坐中巴去柏林禅寺。北方的夏天,尤其石家庄一带,想不到也是相当炎热的。从县城去庙里,沿途经过一片农田,看着绿油油的菜叶,我脑子里出现了电影《小兵张嘎》里叫卖西瓜的情景。又渴又累的状态下,这是不是有望梅止渴的作用呢?

终于到了目的地。我灰扑扑、汗淋淋地走进寺院大门,呈现在我眼前的,首先是一层层台阶,顺着台阶看上去,最上面的平台上,站着一位慈祥和蔼的年长和尚,有五六十岁的样子。他高大身材,身穿一袭灰色的斜襟大褂,笑容可掬地看着我。他的神情,好像早知道这个时间会有个远道而来的人似的。还没等我开口打听,他就指着后面的一排平房笑着对我说:“你就往那个方向去吧,那里是接待登记的地方。”这亲切的笑容、热情的话语,把我连日来的燥热和困倦全抵消了。当晚,我着实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一觉,睡得的确不同一般的香,因为我们当时的房子不少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听法的地方是个大棚子,我床上的那顶蚊帐密封效果也不太好。睡醒时,我发现好多吃得胖胖的蚊子得意地粘在帐顶上,我竟然一点没觉察。

到了集合的时间,我才知道,起先在寺院门口迎接我的那位和尚就是柏林寺住持、大名鼎鼎的净慧法师。他怎么那么没架子呢?或许只有来到柏林寺,才能遇到这种非凡气质的高人吧!在客堂介绍柏林寺的橱窗里,我看到几张图片,其中一张是年近六旬的净慧法师挽起袖筒、裤脚和大伙一起擦洗地板的情景。用我才学到的禅语,这种行为就是对“搬水运柴,无非是道”的直接解释吧。大和尚平易近人的风格,不独给我这个初来乍到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估计庙子附近的村民感受该比我更多!

晚饭后,在北方宽敞的庭院里,在炎热之气消散的落日余晖里,大和尚穿着白棉布质地的老头汗衫,摇着一把扇子,坐在板凳上,开始和大家唠嗑拉起家常来。此刻,我们的心情就像遇到麻烦时,想听听邻居老伯有什么好的建议一样。当时,我才从书里看到有因果一说,回想自己曾经弄死过蚂蚁,于是就紧张兮兮地问:“师父,我挺害怕的,什么时候会报应啊?”师父回答说:“不要太执著了。”

如果以为不执著就是随便放任,那就又错会师意了,因为大和尚非常重视僧人的威仪。早课晚课期间,师父身着袈裟那种肃穆庄严的强大气场,感动得我不得不皈依三宝了。从大殿出来,师父也会在每个细节上关照我们。一天,我想去寺外的小店里买点日用品,我穿着家里带来的便服准备出去时,被师父看到了。师父说:“为什么不穿上你的营服啊?”营服嘛,我当然喜欢,“生活禅夏令营”这几个字可是看不厌的,但都是统一尺寸呀,我小个子套上太宽大了,所以就没有穿……不过,我还是乖乖地换上了首届生活禅夏令营的营服,因为我知道,本次夏令营的所需全是柏林寺免费提供,所以师父希望我们穿着营服外出……

当初也许未必能清楚地意识到什么,现在回顾,从师父所肩负的重兴佛教事业的重担,到柏林禅寺今天的成就,这其中,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茶一饭,无不凝聚着从祖师到师父一脉相承的心血吧!我想,如果无情能说法,它们定会说出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怎么珍惜都是应该的。

早课,行堂,出坡,云水,好多活动我都是第一次听到,很新奇,也很有意思。云水去的是苍岩山。小憩时,师父给我们讲了“赵州八十犹行脚”的典故。道膺禅师和赵州和尚的对答,行云流水间,听师父娓娓道来。师父就这样把冰凉的历史名词转化为滚烫的祖师真情,如同播种般撒在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心田里。当时,我在临济禅寺请了《证道歌》随身带着,在歇息的时候,我迸出个念头,想请师父题字。师父看了一眼,说:“是证道歌,好啊。”说完,他就用钢笔在落款处写道:“注意当下。净慧 1993.7.23。”

20年过去了,这《证道歌》由于纸张质量太脆,已经泛黄开裂了。唉!我想保存完好也难以做到了。那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可以永葆的呢?注意当下哦!20年过去了,当下的滋味,我尝到了吗?不敢响亮回答。

七天的夏令营,几乎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安排在禅坐。禅坐前,师父会有一段精彩的开示。有了师父的指导,盘起腿来会好受许多。在蒲团上一坐,听讲的效果好多了。几天中,师父开示的许多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唐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注解与发挥。师父说:“这既是写景,也是寄情。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一个垂老的学者,登上黄鹤楼,面对浩浩的长江,发出这样的浩叹,是非常令人深省的。今天在座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可以说是丽日中天的年龄,有的还是初升的太阳,我们还没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慨。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发出那样感慨的那一天,再来找人生的归宿,那就来不及了。我们能够有缘接触佛法、信解佛法,也有缘千里迢迢来到柏林寺和十方来的大德学者一起学习佛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回到精神的故乡就为期不远了。”师父开示时语速不快,清晰有力,扣人心弦。听闻师父的法语后,再比对外面各种空泛的会议,感觉差距真是天渊之别。

七天的时间实在太短。临别前一个晚上,大家围坐一起开茶话会。师父让我们分享赵州和尚“吃茶去”的意境,大家纷纷发言。感动的内容真是说不完,因为我们的生活太需要佛法甘霖的滋润了。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感念老父般的净慧大和尚为我们创造如此的场所,体验别样的修行滋味。这是生活禅的滋味。它将如同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燎原。轮到我发言时,我把心里的满腔感动借一诗表达出来:“慈父口中言,游子心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为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营员)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