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四期生活禅是净慧长老的重大历史贡献——王志远教授专访
 

生活禅是净慧长老的重大历史贡献

——王志远教授专访

 

王志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宗教经济学分会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宋初天台佛学窥豹》(论文集)、《禅诗今译百首》、《〈教观纲宗〉今译》、《〈金刚錍〉今译》等。

《禅》刊:这次生活禅夏令营是第20届,是一个历史节点,也可以说有特别的意义。您在社科院对大陆佛教很有研究,对生活禅也一直关注,请您谈一下生活禅对汉传佛教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王志远:我和(净慧)长老是1982年认识的。您刚才说20年是一个节点,长老不在了,遗愿是把生活禅搞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夏令营有特殊的意义:长老在,办得好;不在了,应该办得更好。我这次来也是这个心情,想在具体行动上表达自己的心愿。在佛教来说,有大愿还要有大行,悲智愿行是一致的。生活禅的阐述继承了中国佛教很好的传统。人间佛教最初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身教言教,也就是在弘道传法过程中没有脱离生活。某种意义上,佛教就像所有的思想一样,有很多层面。从大的范畴讲,一个是精英的层面,一个是草根层面。精英在探讨过程中也离不开生活,上层社会的精英无衣食之忧,这种探讨就更超脱一些。佛教的另一方面是面向大众,与大众密切联系,就更有生活意味。

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我觉得六祖慧能对禅,对佛教,直接秉承了从生活讲法的意味,是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精神更大的弘扬。慧能祖师是人间佛教的实践者,到了太虚大师,则给了“人间佛教”一个名义。就是说在释迦牟尼佛和六祖慧能那时没提“生活禅”三个字,但在实质上落实了生活中修行的精神。到了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佛教更不可能脱离人间生活。到了净慧长老这里,生活禅同样是人间佛教的实践。

有一年,在黑龙江静波法师升座的时候,我和长老都去了。那一次长老谈到一个观点,即为什么要以生活禅继续弘扬佛法。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后,有很多波折,并没有实现改革的愿望。直到从1978年,拨乱反正后,特别是赵朴老担任会长后,再次重新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概念。但人间佛教缺乏更深入的弘扬、更实际的推广,人间佛教的概念太大,令人并没感受到我们要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长老于1991年提出“生活禅”的概念,是契理契机的。可以说从释迦牟尼佛到六祖慧能,到太虚大师,到净慧长老,最根本的宗旨没变,只是人们总想听到新的概念,新的名言名相,否则会疲惫。从这点上来讲,长老把握时机,提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宗旨,引导人们有一个心灵的升华。这两句话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它是共法,大家都听得懂,即使不信佛的人都认识到佛教的宗旨是好的。这是净慧长老重大的历史贡献。

禅宗一花开五叶,五家七宗,一直到我们近现代,没有看到禅宗新的别开生面的理论上的创造。生活禅是文革后传统佛法思想结合现代生活,深化后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而出现的。在完成传统佛教向现代佛教的转化,实现中国佛教的复兴这一使命中,生活禅的阐释具有历史性推动作用。让僧人、寺庙不再那么与世隔绝,而和信众打成一片。大家在体会生活禅的过程中,真正能做到心心相印。从20年生活禅夏令营图片展可以看到,法师和营员一起很亲近,无隔阂,非常融洽。以前人们的印象中,古刹幽暗,僧人严肃,给人很大压力。而夏令营很阳光,营员心情开朗。生活禅变成了一个快乐禅,一个幸福禅,一个光明禅,将参加夏令营的人本身的光明激发出来,快乐自己,照亮别人。
另外,生活禅在理论上越来越丰富和完善,逐步具备了开宗立派的条件。净慧长老很重视宗风,临济宗也好,曹洞宗也好。我主办的《宗风》第一期就是对长老采访,那一晚一直聊了四个小时,整理出文字材料,是长老对宗风的系统阐释。长老说,形成自己的宗风不是谁说了算的,要看你的理论是否完备,有无指导意义,生命力有多久。夏令营共开展了19届,长老每一届的讲话开示不断丰富了生活禅,使其更加系统化,还有学者的学术研究,大大丰富了生活禅的内容,具备了开宗立派的内在资质和理论架构。在当代禅宗发展上,如果说长老是生活禅的祖师一点都不为过。现在就看我们子孙,如何对待净慧长老的遗产,是保护好并发扬光大,还是就此放下。

从20届夏令营的开展来看,生活禅的继承者有决心做好这件事。而且有这个心理准备,将20年来的阐述进一步系统化,形成新的宗风,支持相当的一个历史阶段,让其继续20年,两个20年,甚至是200年,推动禅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主流。目前,教界还没有一个思想能和生活禅相匹敌,替代生活禅,而成为一种号召的力量。我们如何担起生活禅的重任,将其办得更好,也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

生活禅起源于柏林寺,赵州是临济宗的祖庭所在。生活禅的祖庭在柏林寺,围绕柏林寺,净慧长老的子孙还应做些什么?是否同时开几个夏令营,甚至更多?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全面地对生活禅的宣传弘扬,随着岁月的流转,生活禅会日渐萎缩。如果想令其壮大,让更多的人得到禅悦,就要在质量上数量上找增长点,这个重担就落在每一个弟子身上,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除了举办夏令营外,还要推出冬令营,还可以有更多的形式,让生活禅和时代的步伐协调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禅》刊:王老师几次亲临夏令营授课,请您谈谈对夏令营这一模式的看法,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

王志远:夏令营的形式很好,利用青年学子的假期,能让他们在短期内,密集地接触佛法,对自身有一个很大提高。生活禅不限于夏令营,还应迈开一个步子,增加一些新的形式,如传统的打禅七,适当地办一些短期班,有方向地面对一些小众,有文化层面的,有高端人物的,也有面对普通民众的,精英和草根兼顾。夏令营有局限性,比较适合青年学子。我觉得还要逐渐形成一些制度,还应增加不同的组织形式,适应不同层面人群的需要。可以利用短假,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办一些短期班。我觉得这个班还可以走出去,不一定非得在寺院。按照国家政策,搞宗教活动必须在寺院。生活禅可以和一些培训机构广泛合作,作为气质的陶冶都可以。当然要合法,比如我们社科院的高级研修中心可以和柏林寺合作,短期班就可以专门学习研究生活禅,请法师和教授讲课。这样就可以扩展一些新形式、新途径,来作为生活禅的发展。另外,针对参加过夏令营的营员,也要适时地办一些提高班,作为夏令营的延伸,
使其更加系统化,弘传方式再扩展,不局限于夏令营。要把发展作为如来家业的一部分。我们说净慧长老是生活禅的祖师,这会给弟子一个压力,如果将生活禅继承和弘扬,确认其价值,一代代弘传下去,长老就一定是祖师。如果你这辈就弘传不下去,那成什么祖师?只有代代相传,后人传承下去,才能称其为祖师。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