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2013年度第三期 / 别净老 |
别净老 耀兮 |
荼毗炉顶和箍紧的那扇铁门上的缝隙里挤出翻滚的灰暗色的烟,任风推着向天际涌去,漫过山野,向远方不知名的地方散去…… 这是净老的法体在燃烧在升华吗?老人家是沿着刚才我们头顶上那一弯长长的彩虹走的吗? 上山的路上,离荼毗现场还隔着一道小山坳,不知谁喊了一声:彩虹!我举头望天,“这边!”一个熟悉的声音,是马明博居士,他提醒大家,这时他已把手中的相机对准出现在太阳方向的那道彩虹。我也望着在湛蓝的晴空呈现于太阳附近的那道彩虹,心中又一次浮现净老当面开示教诲时的微笑与深沉,泪又落下来,不是哭也不是伤悲,只是落泪。如同山涧的水只是向下淌,没有目的,也无表达,甚至倒像这万里晴空样的朗然。 这些天来,作为法会的一名义工,我也在忙活着这样那样的事,暂时的停歇就到法堂的廊下诵念和着众人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一遍遍地诵念着。此前我从来没有体会过,念佛时,心里会如此的清净寂然。想什么呢?生命就是这样,沿着自行生灭的轨迹,落入尘世又滑出五蕴,几十个春秋里渴望寻找,脚步匆匆,留不住的日子,挂不住的心。可有谁能真的观照到这一切的一切,为何如此这般呢?净老嘱咐我:“体会一点,再体会一点,慢慢来,不要急,要打成一片,会打成一片。”那是五六年前,在一个叫“钱塘茶人”的茶馆里,我向净老顶礼请益时,老人家给我的叮嘱。 点火前,维持好荼毗现场的秩序,已经满头是汗,汗水顺着头发滴在衣领里,凉凉的。我停下来,等候诸山长老们上山举火。没有可以歇息的地方,我便向荼毗炉后面的山上走,稍至高处,庄严肃穆的荼毗现场,如同碧绿的群山托衬着一朵金色的莲花。层层的仪仗队伍和清风中伫立的幡旗簇拥着近两丈高的荼毗炉,荼毗炉似莲之雄蕊。净老的法体就安坐在中央。我还想着,如同灵龛在法堂上供信众瞻仰一样,净老依然是垂睑而微笑着。坐在炉中,也如同坐在万佛楼,坐在文殊殿……为学子为僧众开示佛法时一样的安详自在。聆听过老人开示教诲的学人都知道,老人的要求是严格的,但更是慈悲的。 六七年前,生活禅加油站—禅修班的前身—开班仪式上,净老为大家开示结束后,对陪在一旁的明海大和尚说:“凡事要尽量细致一些,这盆花的叶子都黄了,摆在了台前。”明海大和尚说:“昨天还好,今天黄了,它也无常。”老人家笑了:“是的,花也无常。” 火点着了,山间大恸,佛号声,诵经声,或者哽咽,或大声有力……人们跪拜在经幡下,净老的大幅照片披着金灿灿的黄纱,连同供台,此时在法师信众们的头顶上突显出来,净老面对着西方两山对开的那个山口微笑着,净老似乎望着自己的去处,也望着禅者们的未来。读着老人家熟悉的笑容,我惊异自己竟能在汗泪俱流的情境下,心里没有塞阻起伏,却是如此地安静而自然。 荼毗炉烟更加浓重,向太阳底下如练的白云飘去,人们开始绕佛,佛号统一而恢弘,有的人拿起相机,站在炉前的彩门旁、供台前,与净老作最后的诀别。我盘坐在绿色的地毯上,背后是老人家火化升腾的炉烟。我曾不止一次地站在老人身旁,或合十,或搀扶老人照相,今天的情景,我实在不知算做什么!我想:或许老人家留给我们最后的法语是那首《自赞》的偈子,其中说道:“生活禅风立,修行不择根,把握在当下,电光石火顷。”快门按动的瞬间是极易消失的,而我们这一期生命就是这些瞬间连接的,如电光石火般顷而即逝。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净老就是将这须臾即逝的电光石火蕴含的禅理,亮给我们,让我们明白宇宙间“大”“逝”“远”“反”的大道之理,和可觉之性。 正如明海大和尚悼念老人家撰写的长联:“六十年菩提路,卓一副铁脊梁,起弊救衰,弥老弥坚,欲向儿孙立楷则,一朝撒手,可怜几处丛林,空遗鱼板萧萧思长老;八十岁老古锥,荷五宗之法脉,倡生活禅,无怨无悔,要为先圣续薪传,而今西去,那堪庭前柏子,犹自斜晖脉脉待公还。” 我望着在天际交融的云烟,想,一粒微尘尽显宇宙之特性,而净老尽毕生心血浇灌培植的生活禅,是老人家真心的流淌,是当代愿走菩提道的人们,契入佛之本怀的现成路径。生活禅是一面镜子,照得出我们自己与自己真心的距离。生活禅诠释着我们生命的延续—活着的生命境界的全部品质:学,它是一种关于生活的智慧;修,它是激励德行增长的方法;思,它是对治烦恼的利器;行,它是寻求解脱的路径。无论对生活禅有怎样的评价,远没有力行来得深刻,只要与你有缘,可若药若粥,服饮下去解饥疗病。 坐着,腿有些麻了,我立起身来,合掌,加入绕佛的行列。 荼毗法会结束后,我也向山下走去,却似走上步步阶梯,放远了目光,增加了脚下的力气,只是不知道是否拉开了还是走近了与净老的距离…… 我心中默念着献给师父的挽联:恩公嘱我声声犹在耳,如今佛还佛位;圆智普光灿灿耀九州,法脉永传永驻。 悼念恩公,嘱托自己。 2013年4月28日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