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三期哀痛中的回忆
 

哀痛中的回忆

公羽

 

一位为佛教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僧,离开了人间。过度的疲劳,让他提前脱离人生轨道。

因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净慧大禅师,我们成了要好的朋友。只要我知道他来邢台了,我总要登寺拜访,以倾心交流,领会他的智慧,而且每每带上几位挚友或渴望亲近净慧大法师的信徒。

最早认识法师是在省政协会议上,我们都是省政协委员。我知道,他早就关注邢台的佛教事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曾多次到邢台,在和有关方面人士沟通后,提出了恢复邢台大开元寺的建议。

2002年,邢台县决定把皇寺镇的玉泉寺交给净慧大师来恢复,也许就是所说的缘分,大师欣然接受。我得知消息,在寺院修复前夕,和几位文史界同仁,前去拜访。玉泉寺的历史底蕴深厚,我们把多年考察积聚的有关资料交给了他,并向他介绍了寺院历史和现存文物。当时,院内遗弃一段带铭文的经幢,我发现后一直收藏起来。法师对文物的珍重感动了我,我把这段经幢推荐给了他。

一位当代高僧,对历史和文物如此珍视,的确不多见。玉泉寺历史上留下两座大殿,原已风烛残年,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省文物部门经过认证考察和测量,拨款按明代风格予以整修。法师对这两座殿堂十分珍惜,在开发中以此为基础,尽力予以保护,连大殿的旧梁上的古彩绘均予以保护。原寺院中有一批明正德年间的浮雕精致的大型石供桌,重修中用不完,他告诉我,剩下的十多张均已封存保护。

寺院内的一碑一石,无论是完整的、断裂的、残破缺节的,均悉心收集保护,后又全部加以玻璃罩。整个寺院,几乎已是一处文物保护与展示的博物馆。在当地,如此精心呵护历史遗产,实属不多见。凡是村民提供在地下埋有石刻,在施工中一处也没放过。近年在村中发现一块原摆放在棋盘山上的清代大象棋盘,寺院也把它收藏到院内陈列。在玉泉寺内,既可读到历史的悠久,也可印证岁月的沧桑。院内的一碑一石,都有一段历史和当今的故事。

寺院建设施工期间,净慧禅师不顾年事已高,轻装简服,挽起裤腿,拿起铁锹,拉上排子车,和大家一起挖泥土,搬石头。他那热心和认真的姿态和身影,实在令人称赞,难以忘怀。

“善待一切”,对自然的敬重,对绿叶的热衷,是净慧法师的一大品格。玉泉寺院内的三棵古柏,在寺院的严格保护和精心养护下,焕发了从未有过的青翠与茂盛。院内原有的多株古树,也都受到有特色的保护。寺内有一棵古核桃树,按原设计,这棵古树要被刨掉,大师为了保护这棵树,让一座重要的建筑—五叶堂后退一米;一条长长的厢廊正好通过一棵古老的柿子树,为了保护它,长廊中破格留出一方通天的柿树院。这些建筑思路和做法,在当地都传为佳话。玉泉寺西院,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水平最高的绿色庭院。

大禅师多次说过,只要给土地,他总要想办法发展宗教事业。他这么说,也这么做。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生命拓展事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获得社会上广泛称誉。他不仅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还被称为政僧,因他对国情有透彻的理解,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丝毫不动摇。他说寺院的一切,包括土地,都是国家的,谁也带不走。他把宗教活动,设定在寺院以内,绝不偏离国家方针政策办事业。

净慧法师忠诚信仰,更尊重信仰的自由。在他平日言谈中,找不到对别的宗教的歧视和排斥。举个例子,他很了解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天主教徒家庭中,深受天主教义的熏陶,我们在来往中无拘无束,有时甚至不惜来点会心的诙谐,比如有时我们以各自礼仪见面,我一句“阿弥陀佛”,他则回一句“天主保佑”。不同的信仰从来不影响我们二人的交谈和相处,友谊和融洽。

不仅如此,净慧法师还是一位资深的儒僧。在事业奔波之余,这些年来,他的著述绵延不绝,出版的书籍,推出的诗文,到处可见的楹联等等,充分展示了他的禅学功底、思想境界和文辞修养。他的佛理研究很深,但又具备独到的社会性和通俗性。禅、经在他的书里与口中,就是大众生活。精心、独到和全力推出的生活禅,已形成广泛的认知,并为中国佛学哲理作出重大贡献。

琐言细事,铸就人格的伟大。这几年,大禅师的事业摊子铺得很大。他日夜在奔忙,在操劳。我们每见他一次,给我的印象是又瘦了一圈,但他从未把疲倦带进事业,带进禅堂,带进与不同人群的交往中。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信徒,他总是诚信以待,有求必应,和蔼开示。谁的要求,他都耐心予以满足。只要他一出现,周围总是一大群人。因为人多,大家只得静静地等待。有时我们真不愿意多干扰他,因为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而时间又很有限。

去年最后一次见他时,我说,大法师,您太累了,总得休息休息。他笑了笑,说:“佛教就是这样,什么时候需要,我什么时候就得到。”

他的一生是值得的。人走了,但留给人们那么丰富的遗产,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些宝贵的遗产,绝不局限于宗教范畴。事过境迁,哀痛难却。痛定思痛,往事非烟。

(作者系政协邢台市委员会原副主席、民革邢台市委原主委)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