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二期参禅悟道柏林寺
 

参禅悟道柏林寺

吴甘霖

我学禅十几年,也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过禅与现代管理的课。但是,从书本学到的禅理,和通过真修实证得到的禅悟,毕竟有较大区别。

由于不可思议的佛缘,我和自己的团队,曾多次到以倡导“生活禅”而享誉海内外的千年道场柏林禅寺参修,收获良多,值得与诸位同修们分享。

“无门关”里打禅七 

在柏林寺有一个叫“无门关”的地方,是一个既神圣也很神秘的地方。每当打禅七的时候,师父们往往在里面打坐,而居士们则是在另外的殿堂打坐。

前几年的一次冬季禅七,我决定参加。去之前,我和明海方丈交流了一些最近参禅的想法和体验,没有想到,不仅得到他的认可,而且还给了我一个机会,破例让我这个不是出家人的人,不是与居士们一起,而是与僧人们一起,在“无门关”里打禅七。

我当时非常感动,也特别向往。但是真正在“无门关”里打禅七,其严厉、正规、肃穆,比起外面来要强许多。
对于我这种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来说,一下子很难做到。

我要过的头一关是腿子关。以前打过坐,但是没有像这种密集型的打坐。一天9支香,坐到第4支香的时候,我觉得腿就要断了。但是我想怎么也不能屈服,所以一直坚持在那里。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念《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我还把后面原来作为省略句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采用同样的句式默读: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

我给自己暗示,所有的都是假的,这有一些作用,但痛还是存在。

最后我开始参—“打坐的是谁?”

我发现以往的时候,我关注的只是生活,从没有面对面地关注什么是生命。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外在的追逐,名利情,所谓崇高的事业等,这时才让你看一个必须面对的自我。

每一点痛都是要你忍着的。我忍不住对自己开玩笑说,我这不是在打禅七,是在“打禅腿”。

这是一个真正向顽固的旧我诀别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分裂的自我,逐步整合的过程。

对我而言,打禅七有几点较深的体验。

第一点,是在第一个禅七快结束时,我在打坐的过程中进入了一个空明的境界,我发现我飞离了自己,飞到上面去了,看着我自己和别人。

这时我发现,所有平时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原来都是我小小的脑袋里面玩的鬼把戏,事实未必是这样的,只是由于自己太痴迷,看不准,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错觉。

我感悟到:在以后的生活中,必须有另一双眼睛看自己,时刻审视自己和环境。

第二点,就是打到最后快结束时,我松懈了,不耐烦了。带着这种心态打坐的时候,突然心里一阵乱,不仅腿疼而且发抖,抖得很厉害。

这时一个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疼,由于抖,我竟然差点把脚放下来,我的眼睛也睁开了,我发现我的腿都已经拿下一半来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我就此放弃,此后必对自己丧失信心。所以我当下收敛心神,把自己的腿盘好。

所幸没有多久,心神收了回来。这次的事给我很大警告—我们平时老认为心理上的小情绪无关紧要,其实就是这些小情绪主宰了我们所有的行为。为什么说工作先理心情再理事情,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印证。

最后一个禅七的晚上,我决心好好打。可是打到最后,脚还是抖,而且抖得很厉害,以至让我产生一种幻想,抖到最后会把我送到天花板上去。

这时,如电光一闪,《六祖坛经》中的开示,直指我的心灵: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一想到这句话,我突然恢复了心灵的清明与宁静。我觉得抖没有关系,关键是我怕它抖才有问题。

这时,我仿佛感到有一双冷冷的眼睛看着我的腿。这样一会儿就过去了,心不再乱,腿也不再抖。

明勇师曾对我讲过:“你之所以感觉痛,是因为你的心还不够静。”一点不假。

禅定禅定,只有第三次,明海大和尚中途开示,讲起了无门关的典故:

有一个僧人问赵州和尚:“狗子有佛性吗?”赵州和尚说:“无。”

这从此便成了很著名的公案。因为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赵州和尚却说无呢?这是我们要参的。

在谈到这一典故时,明海方丈提到,有个人说禅有很好的境界,对此,明海师说:“好事不如无。”

我似乎受到重重一击,立即意识到:一有好坏,就有分别心,就有了执。我立即联想到与净慧大师的第一次交流,他说:

“为什么要修禅?就是要破除一切执著,消除一切对立。假如内心深处,还有一丝一毫的对立,那就是修行的不圆满。”

其实学禅的人,并不否认外在的矛盾,但是在内心深处,必须赢得最大的和谐,这才是关键。

好事不如无,就是“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既然这样,我在打坐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自我对立呢?疼的是我,开悟的不也是我吗?

这真是“无门关里参无门”。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打坐时,我就把握念念清净,念念无为,念念就是佛,不起执著不起憎爱,既不执著于疼和不疼、也不执著清净和不清净,很快,行云流水的一支香下来,才知道无的价值是这么美好。

打禅七,关键是要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性、佛性。坦率地说,我修行的功夫很不够。但是,这段无门关里的禅修,却让我开始击碎顽固的旧我,而走向生命的新生。

假如成不了观自在,就当不了观世音 

在柏林禅寺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意识到“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的统一,或者说:意识到学佛的关键,主要是在修两心—菩提心和慈悲心上下功夫,而且两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菩提心讲空,慈悲心讲关心人、帮助人,两者怎么统一起来呢?

学佛的人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最著名的《心经》,一开头就是“观自在”。

于是我便从“观自在”开始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柏林禅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观音院。唐朝的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前,曾到这里学佛。由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到观音殿做功课的人也不少。

有一天傍晚,我去了观音殿。殿里没有其他人,我围绕着观音像,一边走一边念《心经》。

念到空明一片的时候,突然间一个排山倒海的“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声音从心底升起来。

那一瞬间,我眼前浮现出很多形象,首先是对我最疼爱而早早去世的外婆,出现在我面前。接着我的亲人,老师,同事,以及在我的生命里出现过很多次的那些人。

这时候,我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所有的感恩之心、怜惜之心都来了,觉得每个人都活得很不容易,顿时泪水像决堤的河水,怎么也止不住。

这种情感一下子触及到灵魂的最深处。这些年我忙于事业,有时候事情注意得多了,心肠有些硬了,但这一刻,却触动了我内心的最柔软处,对我有缘相遇的人,充满了悲悯与感激。

我忽然体会到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受那么多人的敬仰,正因为他慈悲、“闻声救苦”。

这时,我又想起一个人,他是我生命中一个伤我最深的人—我的一个中学老师。他曾经是那样坏,把同学们都弄得很压抑,我当时被他逼得差点得了神经病。我本来是一个很阳光的人,后来被他逼得非常自闭。甚至过了二十年,我早已长大,但是对人还有恐惧感。

我本来是恨死他了,他是我心里那根最长最毒的刺。但这一瞬间,我也对他充满了慈悲心。

我想到他的经历:他之前也是受了压制的人,但是,他却将自己所受的压力和痛苦,转到了我和同学们身上。对这一点,虽然以前我也知道,但是我从不饶恕。

奇怪的是,当“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响起时,我的的确确产生了对他的悲悯。更加奇怪的是,我竟然对他还有一份感谢。因为,假如没有他的压抑和折磨,我可能不会这样去思考生命,思考人与人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把我推到佛的怀抱中的人。

这一次感悟,对我来说如释重负,放下了一些折磨我多年的东西,但是并不太彻底。

第二次,真的有大慈悲心生起,是在几个月以后。那时我带着单位的员工,去了柏林寺。

没有想到这一次,我突然生病。这病来得蹊跷,特别严重。给我打针的时候,手上的血管打不进去,之后脚上的血管也打不进去。

我一辈子也没有遇上这样难受的情景,感觉十分痛苦。在寺里,我时刻感觉到死神狰狞的脸近在咫尺,向我狞笑。

在那个时刻,我一方面承受极大的痛苦,一方面突然感悟,每个人的一生,起码有一次会遇到这种状况。

更无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死,而且可能像这样痛苦地死去。那么你还能对人不充满悲悯的情怀吗?你还有多少计较的东西?那么在你健康的生活时,你应不应该更多地关心人?更多地为苦弱的人乃至为所有人提供光明?
病来得快,去得快,几个小时就好了。

但我非常珍惜这次体验与感悟,正如一个道友说得好:我的病,其实就是我的药—身体上的病,却成了我灵魂上的药。

这次经历,也使我开始明白了“观自在”和“观世音”怎么统一。“观自在”更多地讲自度,而“观世音”更多地讲度人。

必须牢牢记住的是:度人的前提是自度,自度就是放下自己。

关于这一次经历,柏林寺的明影师是我最好的见证。我要去医院时,他还亲自背了我一段路。这份慈悲与温暖让我永生铭记。不仅如此,我还深深记住了他的开示:

“只有观自在做到了极致,才可以成为观世音。”

我将这句话延伸了开去:

“观自在做到了极致,必然成为观世音。一个永远执著于自我的人,永远不会有慈悲心。一个放下自己关心别人的人,才会往观世音走去。”

是的,讲“空”的菩提心与讲“度人”的慈悲心,完全是可以结合起来的。没有慈悲心,就没有方向;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基础。二者统一才完整。

这时你才明白:根本就没有分别的两心,“菩提心”与“慈悲心”浑然一体,才是一颗活生生的佛心。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柏林寺所倡导的“生活禅”,不是要我们将参禅与生活分离,而是恰恰要明确:“禅与生活零距离。”那么如何做呢?净慧大师以最精彩的语言,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引: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前一句,是要把生活当成修行的道场,要把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当成修行的机会;后一句,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不要随波逐流,要将修行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两点对于我们这些在家学禅的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在寺庙里修行的时间毕竟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红尘中与众多的问题打交道。我们得学会时刻让禅的智慧在生活中起用,在生活中放光。

有一次,从柏林寺修行刚回到北京火车站,正遇下暴雨,打的士时,看了看排在前面的长队,根据以往经验,我知道起码得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才能搭上的士。和每一个排队等车的人一样,我也开始满腹牢骚。既抱怨怎么这么倒霉,又责怪老天爷,还想责怪北京的交通太差……

就在我被这些不良的念头牵扯时,突然想起:参禅学佛,所为何来?难道不正是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起用吗?有道是“不恐念起,唯恐觉迟”,正念一提起,那些纠缠我的烦恼就开始离开心田了;接着我就想:虽然是不好的环境,我能不能“以心转境”,创造一段好的体验呢?

这时,我发现前面是一家人,当外婆的牵着一个约七岁的男孩,当妈妈的抱着一个约三岁的女孩。由于既拥挤空气又不好,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那个小女孩竟然大哭起来了。

我立即找到我能做的事了:我要开解他们,尤其要让这两个小孩开心。于是,我就不断地逗弄那小女孩,还讲故事给那小男孩听。很快,他们就被我吸引住了。尤其那个小女孩,还用她那温暖的小手紧紧牵着我的大拇指,带着泪水的小脸上,笑容像花一样绽放。

不知不觉,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我们都可以分别坐车走了。两位大人和大的男孩不断向我道谢,小女孩不懂得这些,但是她那漂亮的小眼睛一直盯着我,小手一直舍不得从我的大拇指上松开。

就在她的小手终于松开的一刹那,我突然有点感动:有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这一个多小时内,在这拥挤吵闹的候车点,竟然有着这么一段缘分呢?

毫无疑问,我们从此完全可能不再相见,但是,哪怕这样一段短短的缘分,也够温暖并值得珍惜呢?

我深深觉得佛家倡导的精神一点不虚: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我让那一家人开心,我自己不也收获了快乐吗?

第二天,另外几位同去柏林寺修行的道友与我交流。由于他们坐的火车比我的火车后到,所以我们不在一起打的士,但他们也同样遇到了暴雨。我问他们遇到大雨是什么态度时,有一个80后的白领说:我开始就忍着,后来就向我的男朋友打电话发牢骚。不记得他哪句话没有说好,我就将他好好骂了一顿。发泄完,舒服多了!

她的话引起大家的哈哈大笑。大家得知我是那样度过那难熬时光的时候,就评价说:“看来,你是在生活中‘打禅七’啊!”

对此,我感慨说:“净慧大师说学禅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明海大和尚说学禅要‘自己欢喜,让人欢喜’。我们正应该将这些智慧用到实践中啊。外在的环境一样,但心灵的反应可以不一样。所以,对一个学禅者而言,要重环境,更要重心境啊!”

这个小故事,是我“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一次小小实践,但收获很大。后来,我自觉地将它应用在工作、管理、学习等方面,受用更大。我真心希望:不断感悟和吸收禅宗的智慧,永远“在生活中打禅七”!

  

柏林禅寺无门关            

泽浦 绘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