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一期点燃内心的黎明◎佛
 

点燃内心的黎明◎佛

图文 蔡志忠

人人皆有佛性 

佛是什么?

佛是什么?

礼佛拜佛的目的是什么?

佛不是天上金光闪闪、有求必应、能施予人们赏罚的神祇!

佛陀在《金刚经》中说得很明白: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果把佛当成神祇,学佛、拜佛为的是有所求,

那么便是走错了路,抵达不了寂静智慧的彼岸。

佛是调御丈夫,降服己心,令心不放逸邪行。

《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佛性者,不名一法、十法、百法、千法、万法。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善不善无记尽名佛性。”

能思能想能苦能乐,能照映森罗万象的那一颗心即是佛性。

心落入生死苦海称之为凡夫,净化自心修行得道即是成佛。

你自己就是佛! 

有一天,灵训禅师参访归宗禅师。

灵训禅师请问归宗禅师说:“禅师!什么是佛呢?”

归宗禅师对灵训禅师说:“我告诉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

灵训禅师说:“禅师!我是诚诚恳恳地来向您问道,您的话我怎敢不相信呢?”

归宗禅师点点头说:“好!靠过来我跟你说!”

归宗禅师把嘴巴贴在灵训禅师的耳朵上,细声地说:“你自己就是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只是自己不知道。

每个人都是佛,只是自己不相信。

打坐不能成佛 

当初马祖道一刚进传法院学法时,经常坐禅冥思。

他的老师南岳怀让禅师问他说:“你坐禅做什么?”

马祖说:“我坐禅是为了成佛。”

于是南岳怀让取一块砖在庵前磨。

马祖问:“师父你磨砖做什么?”

南岳怀让说:“我想磨砖作镜子。”

马祖说:“磨砖岂能磨成镜子?”

南岳怀让反问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又岂能成佛?”

马祖道一无言以对。

自家宝藏,不假外求 

大珠慧海到江西参马祖时,马祖问他说:“你从何处来?”

慧海说:“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说:“来这里做什么?”

慧海说:“我来求佛法。”

马祖说:“你不往内看自家宝藏,却到外面乱找一通干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你来求什么佛法呢?”

大珠慧海立刻礼拜问马祖说:“什么是慧海的自家宝藏?”

马祖说:“现今问我的这个,就是你自家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

慧海一听便明白,“自识本心,不由知觉”。

于是跪拜礼谢马祖道一禅师。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都有与生具来的佛性,佛就在我们内心,

到心外求佛求法,就如同缘木求鱼、骑驴觅驴。

当下即佛 

佛在哪里?

佛在法之中。

法在哪里?

法在佛之中。

佛法在哪里?

就在当下!

人人皆可成佛 

2500年前,佛陀也是个内心充满痛苦烦恼的红尘此岸众生,经由六年修行悟道,降服自己的心,抵达无苦境界彼岸,得道成佛。

因此佛陀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众生、修心、成佛,是凡夫变成佛的次第过程。

佛与众生无所差别,关键只在于我们的那颗心。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人人都具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

凡有心者,定能藉由净化自己的心开悟得道。

生活即是禅 

有学僧问赵州禅师说:“什么是佛?”

赵州禅师说:“洗碗去!”

又有一学僧问赵州说:“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心?”

赵州禅师说:“扫地去!”

赵州禅师一碗茶,可以开悟也可以修道成佛!

除了真切地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别门禅法!

开悟即是成佛 

当初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

到底他悟通了什么?

佛陀悟通痛苦烦恼产生的次第过程缘起法(苦生),

和永远消除痛苦的无我法门(苦灭)。

佛陀说:“生命只在呼吸间,就在现前。”

佛陀悟通了当下才是生命的实相!

无论我们的寿命还有多长,我们只能兑现当下这一瞬间,

生命像火花,方生、方灭,一刹那、一刹那,生生相续。

只在现前 

过去一瞬间,不存在现在未来。

现在一瞬间,不存在过去未来。

未来一瞬间,不存在过去现在。

如果我们能悟通生命的实相,

便能无我地融入此时此地此刻。

不追忆过去,不记挂未来。永远活在刹那瞬间。

没有自己,也没有外物,只有当下现前。

成佛境界 

自从我出版很多漫画佛经与漫画禅宗故事以来,有很多人来问我学佛参禅的要领。通常我会直截了当地问他们:“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而言大都跟梁武帝的境界一样,信佛礼佛是为了此世能得善报或死后的西方净土,奉行众善是为了求取功德。我说:“学佛不是做生意,投入成本希望能获利。学佛的真正目的是使自己能成佛!成为身心的主人,能当家作主,成为自己的上帝!学佛不是为了来世,而是为了此时此世。”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过去七佛对佛弟子的共通教诫讲得很清楚,扬州高旻寺的大雄宝殿门口四根大柱上明白地写着这十六个字: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学佛除了不要干坏事、要做好事之外,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过去不正确的习性和错误的观念,净化自己的心,不受红尘世间所诱惑,处于任何情境,心如同潭面,不因为月影穿潭底而波动。这样一来,我们便对任何际遇都能办到: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这便是过去开悟的成就者们所教导我们的。

成佛的境界如何? 

唐朝的懒瓒禅师说: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佛不是站在对面让我们企求的对象,

而是我们要通过修行使自己成为佛。

让我们倾听寂静彼岸的开悟者传来的歌唱:

“我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不再为红尘俗世的贪欲渴望所左右,我是自己的主,我掌握自己的心自己的身,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