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3年度第一期两件事
 

两件事

两件事

两件事,天上一件,地上一件。

先说天上的:暑假期间,城里的一个孩童,跟着父母到深山避暑。这是孩子第一次进山,自然满眼新鲜。事情发生在晚上。

孩子吃完晚饭,坐在屋外的石头上,环顾山影。白日里的山,此时全变成了庞然大物,个个如睡狮卧虎。远处有瀑布响,近处有夜鸟鸣,感觉却幽静极了。已经感觉到天空有异样,于是蓦然仰首看天,这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天空高深莫测,漫天挤满了亮亮的东西,密密麻麻的,且有一颗亮东西唰一下子滑过去了。孩子没见过,这是天么?怎么是这样的?天蓝得可怕,深得可怕,那些亮东西似乎是活的,大大小小的都在动,都在旋转,似乎要吞噬他。孩子越看越怕,不由哇一声大哭起来。

都是星空惹的祸。

这才是真的星空,活的星空,灿烂深邃的星空。但是城里的孩子没见过。城里的孩子见过的夜空,已经称不上是夜空,没有星星,没有星星组成的银河,更没有银河两岸的牛女二星,以及牛郎身边的孩子和织女扔下的梭。不知道北斗七星,不认识北极星,没见过启明星,还有那好些好些的星座,也只是听说。似乎还能见到月亮,但失去星空陪衬的月亮,朦朦胧胧的,也已经轻飘飘的没有了质量。

孩子吓哭了,但这孩子是幸运的,从此他会从新认识天空。他会对每个星星感兴趣,会起联想,会有玄想,会追寻、探问。会因为天空的深邃,使自己心灵深邃,会因为天空的无限生机,使自己生机勃发。

人与宇宙,是一不是二。人一旦没有了宇宙作背景,立即就活得浅薄、短视与苍白。

是天空浑浊,使人短视?还是人先短视,天空才浑浊?这问题谁来回答?

天空的浑浊我们见了,很可怕,但是还有更可怕的浑浊,我们见了么?

这更可怕的浑浊,就是心灵的浑浊。

心灵的天空,是应该比自然的天空还要清明透彻、灵明不昧的,是应该比自然的天空还要深邃、旷远与灿烂的。“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佛陀在这里描绘的是极乐世界的情景,也是我们心灵应有的旖旎。远在十万亿刹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其实也没有离开我们的一念归心。心灵之光,远比日月星辰晃耀,大自然有遮蔽,因此有阴影,心灵之光这里无半点障碍,因此没有丝毫阴翳。所谓的极乐状态,就是这样一个没有阴影,只有光明,没有众苦,只有诸乐的绝然无对的状态。这光便是般若智慧,这极乐世界便是般若智慧的好。

可是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状态么?纵然知道也是理论上的,我们有谁见过呢?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呢?是谁让我们见不到呢?

唯一的答案便是,心灵浑浊。

我们跟那个城里的孩子一样,不见星空久矣。终于,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到了深山,见到了久违的真实的星空。我们的大般若父大慈悲母,其实没有一刻不在引领我们,指示着清凉地,只是我们不肯回头。

再说地上的:一件旧事。一个人提着瓦罐到井上去提水,结果跌到井里淹死了。一个老大不小的人,又是熟门熟路,若是在平时,莫说提一罐子水,就是提十罐子水也不成问题。结果他死了,瓦罐也碎了,并且踢翻了一只木凳,碰折了一株手指粗细的香椿树。是突发急病么?没有。被人暗害么?不是。而是天太黑了。

正是晚上,并且天阴着,纵然有一丝丝亮,他也不会出事故,因为这是在他自家的院子里。正是因为在自家院子里,他太自信了,以为摸也会摸到井口。结果是,他忽略了白天他坐过的一只木凳,先是被木凳绊了一跤,脚步踉跄,碰折了香椿树,然后不由自主一脚踏空,跌入水井。

此乃偶然事件,已经忘死。那天读经,突然想到这件事还有重提的必要。

经上说,无量光,无量寿。光乃空间,寿乃时间。光乃智慧,寿乃福德。智慧与福德是一回事:有多高的智慧,就会有多大的福德。好比光,有多亮,就会照多远。太阳、月亮,是一个状况,大灯、小灯、火把、蜡烛、油灯及一星星火,也是一状况。范围有大小,亮度有高低,取决于光的质量和能量。

在光的照耀下,壮若山河大地,微若砂砾草芥,一切历历在目,一切为我所用。可是若没有光呢?别说没有光,光强光弱,眼目所见也会大不一样。同样一座山,晴天一个样,阴天一个样,雾霾天一个样;同样是晚上,月光照着一个样,星光照着一个样,阴云笼罩下一个样。光的不同,决定了世界的不同。

有光烛照,有有有无,有无都有用。无光烛照,无有无无,有无都无用,不但无用,而且有害。

这话太绕,似乎讲不清楚。还是拿刚才那个人来说事。天亮着的时候,木凳、小树、水井、都是有用的。那水井用了多少辈子了,寒泉甘冽,用之不尽。诸多条件中,只是少了一个条件:光。于是所有的东西,竟然都变得险恶和诡秘莫测。原来靠它们活命的,不想却因此丢命。

以此理来推,现在的人都想发财,所谓的财,就是拥有许多物质。物质可能有了,但是不是财呢?这得看有没有光照着,有什么样的光来照着。有光则是财,有大光有大财,有小光有小财,没有光则没有财,非但没有财,还有可能是祸。

对于人来说,光是什么?光是智慧。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