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2年度第六期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禅与现代管理”连载⑥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吴甘霖

“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管理寓言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能给人不少启示,有的甚至还让人永久难忘。
一次,当我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讲“禅宗管理学与企业家心灵修炼”的课时,一位女企业家就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4岁的儿子非常恐慌的声音:

“妈妈!妈妈快来呀!”

她赶快跑过去,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

她吓坏了,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变了形?

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了,发现孩子的手没事,他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3万元的古董花瓶。

她不由问儿子:

“你怎么不把手松开,放下硬币呢?那样你的手就可以出来了,妈妈也就不必打烂这个花瓶啊!”

儿子的回答却是:

“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这个故事听上去也许太可笑了。但笑过之后,大家却一致认为: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4岁孩子的身上,但其实这种现象在成人尤其是管理者身上也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最后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一些大的问题甚至悲剧的产生。

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硬币”,并不是5分钱,而是其他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如:

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他们之所以紧抓这些“硬币”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

第一,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

这个“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案例,引起了大家对佛教的“看破、放下、自在”的热烈讨论,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警惕:不要成为你所拥有的东西的奴隶!”

如何不成为这样的奴隶?就是要舍得,要放下。且听星云大师的名言:“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彩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该放弃的绝不挽留……”

“时刻归零”与“空杯心态”  

联想集团是中国发展得最快并最有影响的企业之一。我曾经与联想控股的人事部经理杨彤先生有一次交流,并问他:

“联想这些年发展那么快,与你们的团队建设密切相关。你们团队建设的‘核心密码’是什么?”

杨彤回答说:

“‘核心密码’谈不上,如果有什么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我们联想经常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做到一点——时刻归零。也就是说:在联想,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

这样的总结很值得管理者思考与借鉴。

也许你会说:“时刻归零?那岂不是要随时从头再来?要是都归了零,我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我们不妨来看一则禅宗的著名故事: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一位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先说是请教,之后却变成对话,后来竟然是这位名人的独自喋喋不休。

南隐则默默无语,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还继续注入。

这位名人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着急地说:

“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道:

“是啊。杯子满了,就没有办法注入新的水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为著名企业“王老吉”做培训时介绍了柏林禅寺。过了不久,他们的几百个管理者便去柏林禅寺禅修,明海大和尚给他们开示,也讲了这样一个精彩的观点:

“一个杯子装水的量,与它能倒出的量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你倒出去多少,你就能装进来多少。”

其实, 一个人,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我为此写过一本《空杯心态》的书,明确提出“空杯的心态比一百种能力更有力量”。书中所涉及的不少案例,都让我们看到:

越能“倒空”过去的优势,越能创造新的优势。

越不迷恋自己的不凡,越能拥有真正的不凡。

越不被辉煌的“光环”迷惑,越能打造新的辉煌……

“空”的心,也就是“创造的心”  

禅宗强调心的修行。在修行中下功夫最多的,又是一个“空”字。

不了解禅宗智慧的人,往往误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恰恰相反,这个“空”,是“缘起性空”的空,是包含“有”的“空”。所以修禅的过程,是一个从“真空无相”到“真空妙有”的过程。

东福寺是日本著名的禅宗道场,福岛庆道是该寺庙的管长,经常来中国访问。他曾经写了一本《禅是无的宗教》,在书中这样阐述:

“且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表达(可以这样翻译),‘无心—No mind’,或是‘无心—Empty mind’。但这并不是说无心就是什么都不考虑,而是让心达到无所执著的‘空’之状态。”

为了对这一概念做更细致的解释,他记录了他与英国查尔斯王子的一次著名对话:

当年,查尔斯王子到东福寺访问,福岛庆道负责接待,预定时间只有三十分钟。东福寺非常大,仅仅三十分钟要将东福寺的方方面面都做介绍是不可能的。他就想,不管怎样,至少要把“禅之心”向查尔斯王子说明。

查尔斯王子到了之后,很快就问到一个问题:“那些青年修行僧是在修行Empty mind(空的心)吧?”

福岛庆道心想这下糟了,自己正想怎样在这三十分钟里向他谈“禅之心”,不料王子却自己问起了“Empty mind(空的心)”。

于是福岛庆道就做了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解释:

说Emptymind是可以的。但仅仅这么说,还不是一个很完全的译语。因为心是Empty (空)的,所以什么都能自由地接受,并且什么也都能自由地应付。从这个意义上说,禅的无心就是“Free mind(自由的心)”。

由于能在接受或者应付时一一都感到新鲜,从这个意义上说,禅的无心也是“Fresh mind(新鲜的心)”。

而且,对什么都能自由应付的心,对什么都能自由接受的心,在那个时刻,那种场合,就一一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禅的无心又是“Creative mind(创造的心)”。

这就是福岛庆道对查尔斯王子做的解说。之后,在书中,他又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

总之,禅的无心就是,因为本人的心是“空”的,所以对什么都能自由地应付,是“自由的心”;而从对什么都能新鲜地接受这个意义上说,又是“新鲜的心”;再从应对的主体上来说,又是“创造的心”。

这样,禅的无心与其说“No thinking”,倒不如说是“Free thinking”。

这就是说,有了无的体验,就能以自由的、新鲜的、创造性的心态来生活。具体来说,那就是下雨也好,刮风也好,好情况也好,坏情况也好,和喜欢的人也说话,和不喜欢的人也说话等等,在生活中表现出全然自由的状态。

所谓无心的自由生活态度,可以说就是对特定的东西不执著的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禅的无心同时也可以说是“无执著”的心。

是的,禅的心就是“无”的心,也是“空”的心,也是“无执著”的心。正因为它能“空”下来,所以才能创造最好的“有”。

修禅的人要过的一关,叫做“无门关”,“无门关”修的也是“空”或“无”,它强调的一个理念是:

“不怕活不成,就怕死不了。”

这个死,不是生命的死去,而是要灭去自己的“偷心”—投机取巧之心;空掉许多事情的“相”,不要有那么多执著,在这种情况下,生命的新生机就摆在你面前了。

曾经在奥运会上创造了“五连冠”奇迹的中国女排,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倒空”精神,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在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三届世界冠军后,迎来了一片赞扬之声,全国各地都在学习“女排精神”,于是女排中骄傲和松懈的情绪不知不觉地滋长,竞争对手们也暗暗认为女排的辉煌走到头了。

这时,中国女排的教练袁伟民却冷静地告诫队员们:

一切从零开始,把冠军丢到脑后,不仅要更加刻苦地训练,而且要重新研究战术,研究打法。

正是这种彻底“空杯”的心态,使得女排再次获胜,赢得了“五连冠”的殊荣。

如果能够学习女排的这种“倒空”精神,就能以一种最谦虚、最负责的态度,去开拓事业更广阔的天地,从而成为一流的团队。

“空”的心,体现了更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最难舍的最该舍,最难戒的最该戒  

有一年,我在柏林禅寺过春节并参禅,看到了一幅仁文居士的禅画:

一个人手里提着小酒瓶,醉眼朦胧地自语道:

“作为一个佛弟子,杀盗淫妄我都可以不犯,只有这点酒,是我平生的一点爱好,真是舍不得也戒不掉。”

在画的右下角,有几行作者的点评:

“习气越深,牵引力越大。对于你老兄来说,酒恰恰是你最应该舍弃戒除的,因为它对你形成了障碍。”

画的标题是《最难舍的最该舍,最难戒的最该戒》。

这幅画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天晚上,我去拜见了明海方丈。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些同样前来参禅的人,有企业家,有官员。一个浙江的官员提到这样一件事:在他们那里,有一个级别很高的官员,前几天刚刚跳楼自杀了。从外表看来,这个人有高学历,家庭生活也很和美。

大家就这件事展开了讨论:此生就短短的几十年,为什么人们还有那么多的烦恼呢?甚至有的人,有权有钱,表面看起来风光,却还会那么想不开,在工作中有不少的纠结争斗,甚至还自杀呢?

而对于这些问题,明海方丈的回答只有一句:

“只因为他心里有一个结,甚至是死结。”

我不由问下去:

“为什么人有结,甚至还有死结呢?”

明海方丈的回答是:

“只因为他太在乎。”

这话让我明白:人们心里最大的结,来自于自己的“在乎”。在我们最在乎的地方,有我们心里最大的结:最在乎权的人伤在权上,最在乎钱的人伤在钱上,最在乎情的人伤在情上,最在乎面子和性格的人伤在面子和性格上……
我围绕这个问题不断参悟。终于,一个早晨,在拜佛的时候,一个声音从我耳边响起:

“放得下,拿得起。”

我突然间豁然开朗。以往我们说“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一个并列关系:既拿得起,也放得下。但实际上,这应该是一个因果关系:

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只有你彻底放得下,你才会完全拿得起!

我不由想起酒店大王希尔顿,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时,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因为我的生命里面,没有那一种我失去它就活不下去的东西。

是的,不要舍不得放下,尤其不要被那些最难舍最难戒的束缚了自己。

其实,舍掉“最好的”,会有“更好的”!

松开手,你完全可以拥有更多!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