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2年度第四期临济宗三代祖师道场——大名兴化寺
 
◎河北禅宗古迹巡礼之四◎

临济宗三代祖师道场

——大名兴化寺

张志军

六祖慧能之后,中国禅宗最重要的大事因缘,便是临济宗的诞生。

唐武宗会昌法难之后,中国佛教其他宗派一蹶不振,天下佛寺大都归入禅门,是禅宗拯救了中国佛教。唐宋以降,禅宗逐渐渗入中国文化深层,推动了儒、道二家的鼎新。与此同时,禅宗内部也在甄别裁汰,沩仰、法眼、云门三宗先后绝嗣,唯余临济、曹洞二脉。而二者之间的态势则为“临天下、曹一角”—汉传佛教的僧人,十有其九是临济子孙。因此,临济宗不但是禅宗主脉,而且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就连不绝如缕的曹洞宗,在北宋末年遭遇法统危机,是临济宗禅师浮山法远,代替大阳警玄授徒传法,才延续了这一宗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临济宗延续了中国佛教。

临济祖师入住兴化寺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义玄行脚至镇州真定(今河北正定),入住滹沱河畔的临济院,开始授徒传禅,史称临济义玄。临济义玄门风峭峻,禅机凛冽,全机大用,棒喝齐施。他提倡自省自悟,注重启示,运用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手段和方式开导学人。临济禅风集中体现了禅悟思维的内在性、随机性、突发性、意会性等特点,在禅宗各派中,临济宗可以说开一代风气。因此,四方禅僧望山而趋,闻风而来,虎聚龙奔,高僧辈出,蔚然而成一大宗派。

临济禅法日益隆盛,不仅折服了海内的禅者,也感化了北方的官僚阶层。临济义玄晚年,河中节度使蒋伸请他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弘扬佛法。不久,魏博镇节度使何弘敬派专人到河中,迎请义玄到魏博府所在地—贵乡县(今河北大名)传禅。

在魏博,临济义玄入住观音寺江西禅院。创建于中唐时期的观音寺,即后来的兴化寺,原来座落在大名府城西关外(今大名铁川口村南),北临大道,南毗引河,殿堂高耸,古木参天,寺产数顷,僧众近百。“江西禅院”这个名称,其渊源应该是义玄得法于江西黄檗山。临济祖师入住后,大名成为了临济禅法的传播中心。在此后三年多时间里,各地慕名前来参谒者不绝于途,“簪裾继踵,道俗连肩”〖注释1〗。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四月十日,临济义玄世缘将尽,对守候在身边的三圣慧然、兴化存奖等弟子叮咛道:“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

其实,正法眼藏,千佛出世不增,万圣入灭不减,岂能兴灭?临济祖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在考验弟子们。果然,三圣慧然直下承当:“争(怎)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

临济祖师奋起精神,勘验他说:“已(以)后有人问尔,向他道什么?”

三圣慧然大喝一声。临济道:“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

这就是发生在兴化寺的著名公案—“临济瞎驴”。临济喝,是义玄大师建立起来的禅风。他说自己的禅法在三圣之喝上灭却,是在提醒后人,自己过世后,不要再追风逐响,应该向一代新人的禅法上荐取自己。推陈出新,正是临济禅道千年不衰、长保活力、永具生机之所在。

弟子们具有超越前人的非凡勇气,敢于当下承当,临济祖师可以瞑目了。他最后说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tuō),离名离相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言毕,趺坐而逝。火化之后,弟子们收其舍利,分别于大名兴化寺和镇州临济寺建塔供养〖注释2〗。大名兴化寺所建临济义玄舍利塔,为石质结构,重檐六棱,高约4米,额题“唐谥临济慧照义玄祖师澄灵宝塔”。1100年来,澄灵塔一直保存完好,却在“文革”中被毁,舍利遗失,现塔顶宝相珠和部分塔檐、附柱、基石等残件,以及舍利石函尚存。

存奖弘法兴化寺  

临济义玄的弟子多是大根器之人,冠映河岳,腾耀古今;虎踞龙奔,狮象成群。这一宗的千年法脉,由临济圆寂之前尚未大彻大悟的侍者传承了下来。

这位续佛慧命的临济侍者,就是兴化存奖。

存奖(830-888),俗姓孔,蓟门(今天津蓟县)人。七岁之时,到盘山甘泉院礼晓方禅师剃度〖注释3〗。出家伊始,存奖深入经藏,研习佛典,数年努力终于使得他成为了精通教乘、蜚声义林〖注释4〗的大法师。大中九年(855),节度使张允伸专门在涿郡(今河北涿州)置戒台,请存奖登台“宣金石之微言,示玉毫之真相”。存奖妙语连珠,法雨缤纷,观者若林,听者如云。张公请存奖“六逾星纪,三统讲筵”—在连续六年时间里,三次请存奖主讲佛法。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近而立的存奖,并不满足,背起行囊来到镇州,参谒临济义玄。临济对存奖十分重视,将他留在身边当了侍者。作为侍者,存奖每天都能亲眼看到义玄举扬临济禅风,耳濡目染,不长时间便对临济禅的奥妙之处有所领悟。于是,他离开镇州,到各地丛林游方观风去了。

存奖从河北西行到京城长安,然后策杖南行,由苏杭而金陵,由金陵而钟陵(今南昌)。咸通二年(861),临济义玄的知己好友、沩仰宗祖师慧寂刚刚从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来到钟陵石亭观音院。存奖正好赶上仰山慧寂开堂。那天,仰山登高座,面陈奥义,亲示禅机。但是,堂下千百人莫能领会。存奖从大众中脱颖而出,立剖大师深奥幽微之旨、叙说仰山玄妙精巧之机,赢得慧寂目贻弹指,称叹再三。

咸通三年(862),存奖听说师父临济义玄应河中节度使蒋伸之邀,北渡黄河去传授禅法。于是,他连夜腰包〖注释5〗而去,前去追随师父。不久,存奖又侍师来到魏博所在地贵乡县(今河北大名)。

临济义玄圆寂后,师兄慧然将存奖带回镇州三圣寺(今石家庄东良厢),请他当首座。存奖系临济侍者,又曾得到仰山慧寂赞赏,亲承两大宗师锤炼,身受两大宗派熏陶,因此颇为骄傲。他常说:“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子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三圣慧然闻听他如此之说,问道:“你具个甚么眼,便那样说?”

存奖见师兄发问,振威一喝,三圣慧然不置可否说道:“须是你始得。”

这话有毒,让存奖如骨鲠在喉,心生疑窦。不久,存奖的另一位师兄—魏府大觉禅师听说这件事后,明白存奖尚未悟透最后的禅关,说道:“作么时候,风能把存奖吹到我的门里来?”大觉禅师这叫“悬丝三尺,愿者上钩;意在深潭,单钓神龙”。果然,存奖听说后,立刻从镇州南下魏府,前来拜见大觉师兄。

一日,大觉禅师问存奖:“你曾经说过,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你凭个甚么道理,就这样说?”存奖开口便喝。谁知,他喝声未歇,大觉禅师挥棒便打。存奖毫不退缩,又大喝一声。大觉禅师不等他的喝声终了,又打将下来。

第二天早晨,存奖从法堂前经过,大觉禅师将他召唤进来说:“我一直疑着你昨日那两喝。”存奖又喝,大觉又打。存奖再喝,大觉第四次朝存奖打来!至此,存奖一切伎俩全部用完,到了山穷水尽地步。他道:“我于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现在却被师兄您折倒了。愿求师兄给我一个安乐法门。”

大觉呵斥道:“你这瞎汉又来这里留把柄,脱下衣服,让我痛打一顿。”

犹如惊雷灌耳,存奖于言下突然明白了临济先师于黄檗处吃棒的道理—黄檗佛法无多子!

大觉禅师与三圣慧然的恶辣锤钳、当头棒喝,引导存奖幡然顿悟,冲破了最后的禅关。此后,存奖在兴化寺开堂之日,拈香曰:“此一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于我太孤(点化我的力量太柔弱);本为大觉师兄,大觉于我太赊(教导我的手段毒辣)。不如供养临济先师。”

存奖大悟之后,一直留在大名大觉寺,管理寺院,为大众服劳,以报答师兄的提携之恩。如是,他任劳任怨干了近十年。乾符二年(875),幽州节度押两藩副使董廓、涿州石经寺(今房山云居寺)监院弘屿等人,仰慕存奖高德,请他北归盘山,传授禅法。

此时,存奖离别盘山已经整整十五年。临行之前,他到节度使衙门辞行。当时的魏博节度使是韩简。韩简的叔叔韩赞中抚掌惊呼:“南北两地,有何差别?魏人何以福薄,燕人何以福厚?如来诸法平等,岂能是这样的吗?”

韩赞中把存奖挽留下来。为了使存奖安心在魏博传法,他亲自出面化缘,筹集巨款,在贵乡县(今大名)南砖门外的大路旁新建了一座寺院。后来,存奖又被民众请到他的师父临济义玄大师生前住持过的最后一个道场—兴化寺(原观音寺)。在这里,他示无量法,续临济禅,接引学人皆臻法要,度化群迷尽结胜因,因此,史称他的法门为“兴化宗”,他本人也被称为“兴化存奖”。

兴化存奖禅师问僧:“甚处来?”僧答:“崔禅处来。”崔禅师法号善崔,也是临济弟子,在定州举扬宗风。兴化存奖问道:“将得崔禅喝来否?”喝声无形,如何能带来?所以那僧说:“不将得来。”兴化说:“恁么,则不从崔禅处来。”那僧忽然有所省悟,开口便喝。兴化应声便打—贼后张弓,禅机早已错过了。

一僧才进法堂,兴化便喝。这僧闻声亦喝。兴化又喝,僧亦再喝。兴化伸手去拈禅杖,这僧又喝。兴化说:“你看这瞎汉犹作主在!”僧拟议,兴化存奖直接将他打出法堂。侍者问:“适来那僧有甚触忤和尚?”兴化说:“他适来也有权,也有实,也有照,也有用。及乎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如果说,正定临济寺是禅宗棒喝门庭的发源地,那么,因三圣慧然与兴化存奖在大名兴化寺的杰出演扬,将“当头棒喝”传遍天下。

在兴化存奖门下,演绎过一则“克宾出院”公案。

克宾是兴化寺的维那。一日,兴化存奖对他说:“汝不久为唱导之师。”克宾说:“不入这保社。”兴化问:“会了不入,不会了不入?”克宾道:“总不与么。”兴化举棒便打,且下令:“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伍贯,设饡饭一堂。”第二天,兴化在法堂白椎说:“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即便出院。”

兴化存奖如此无情地将克宾赶出寺院,可谓用心良苦:一是迫不得已,以此令其警醒,知道自己尚未彻悟;二则寄望极深,望子成龙。这就是临济禅法的逼拶功行:不激不奋,不拶不悟;困境中顿悟,急切中生智。这也是临济一宗的传统:手段狠辣,杀人见血;心怀慈悲,救人救彻。

果然,克宾被逼上绝路,发愤精进,终于豁然贯通。他在出任太行山禅房院住持之时,兴化已经圆寂,但他仍然回山通书,承嗣兴化存奖的法脉。

宋代云门宗高僧云居晓舜感叹说:“大冶精金应无变色。其奈兴化令行太严,不是克宾维那也大难承当。总是而今泛泛之徒,翻转面皮多少时也。”的确,若不是真正的禅者,如何能消受得了。因此,照觉总禅师作颂说:“克宾法战挫英雄,兴化严行振祖风。棒下直明无生忍,莫教知解入尘笼。”〖注释6〗——这些都是后话。

兴化存奖晚年,大唐帝国四分五裂,江山摇摇欲坠。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的起义军攻入长安。李氏皇族无奈,只好招安曾经发动兵变的北方羌族李克用。883年五月,李克用的沙陀兵大破黄巢,收复长安。僖宗中和四年(884),他又率军渡黄河,击溃黄巢军。黄巢被迫自杀,李克用因此被封为陇西郡王。39年之后,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登基称帝,是为后唐庄宗。

笔者之所以交代这一段历史,是因为《祖堂集》卷二十《兴化和尚》记载,兴化存奖晚年曾经与同光帝(后唐庄宗),发生过一些交往:

同光帝问师(兴华存奖):“朕昨来河南,取得一个宝珠,无人著价。”师云:“请皇帝宝珠看。”帝以两手拨开幞头角。师云:“皇帝是万代之宝珠,谁敢著价?”

《五灯会元》卷十一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内容,并将兴化存奖的入灭与之联系起来:

后唐庄宗车驾幸河北,回至魏府行宫,诏师(兴化存奖)问曰:“朕收中原,获得一宝,未曾有人酬价。”师曰:“请陛下宝看!”帝以两手舒幞头角。师曰:“君王之宝,谁敢酬价?”龙颜大悦。赐紫衣、师号,师皆不受。乃赐马与师乘骑,马忽惊,师坠伤足。帝复赐药救疗。

师唤院主:“与我做个木拐子。”主做了将来。师接得,绕院行,问僧曰:“汝等还识老僧么?”曰:“争得不识和尚?”师曰:“跛脚法师,说得行不得。”又至法堂,令维那声钟集众。师曰:“还识老僧么?”众无对。师掷下拐子,端然而逝。

根据公乘亿的《奖公塔碑》,兴化存奖圆寂于唐僖宗文德元年(888)。而李存勖是在唐天佑五年(908)即晋王位,于公元923年初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大名)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据此,存奖与李存勖之间应该没有发生过交往。或许,《祖堂集》所记录的“兴化和尚”,是后来住持大名兴化寺的另一位僧人。根据佛教习惯,也被称为“兴化”,后人将之与存奖混为了一人。

也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祖堂集》等著作错将李克用当成了其子李存勖。僖宗中和四年(884),李克用从汴州(今开封)班师回河东(今太原)时,借道河北,途径魏博〖注释7〗。或许,在此期间,李克用与兴化存奖发生了《祖堂集》以及《五灯会元》等佛教史料所记载的交往。

南院慧颙及临济宗第三代 

《祖堂集》关于“兴化和尚”的记载,虽然错将30多年之后的事情安排在了存奖禅师头上,却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后唐时期,大名兴化寺依然禅风浩荡,代有高僧。

晚唐时期,大名兴化寺、大觉寺(今西关村西北)、天钵寺等等重要寺院,都有临济义玄的弟子住持。故而,那时的大名,成为临济禅法的传播中心。临济宗第三代传人,大都从这里走向了全国。

临济一宗由兴化存奖法系传于后世,完成这承前启后重任的,是五代时期河北籍高僧南院慧颙。慧颙在唐末于兴化寺依止存奖,并得到印可而嗣其法。后来,魏博成了唐末五代时期北方军阀争霸的焦点,兵燹不断,战乱频繁。他因此远走他乡,南下河南汝州,住持宝应寺,所以禅宗史也称其为“宝应和尚”〖注释8〗。

南院慧颙上堂说:“赤肉团上,壁立千仞。”赤肉团,也就是心。南院慧颙是在启发弟子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都容含着山河大地、大千世界。有僧站立出来问道:“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道?”南院慧颙说是。于是,那僧便掀倒禅床—对这种说法不认可。真正的禅宗行人,都一定是超佛越祖的具眼人,如果不认同堂头和尚,尽可以将他拉下法座,自己坐上去。

然而,这位掀倒禅床的僧人却是在盲目模仿,当慧颙说他“这瞎驴乱作”之时,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南院慧颙举起禅杖便打〖注释9〗。

  

东黄城村发现明初重建兴化寺碑

南院慧颙问一位云游僧最近离开什么地方?云游僧说“襄州”。他再问:“来作甚么?”云游僧道:“特来礼拜和尚。”南院慧颙无风起浪,忽然说:“恰遇宝应老人不在。”云游僧应声便喝。南院慧颙说:“向汝道不在,又喝作甚么?”云游僧又喝,南院慧颙便打。云游僧礼拜,南院慧颙道:“这棒本是汝打我,我且打汝。要此话大行,瞎汉参堂去。”

南院慧颙的机锋,如晴空霹雳,若山崩海啸,往往在出其不意之时突然之间迸发出来。其接化学僧之热烈辛辣,很有其祖临济义玄的作略。《续传灯录》在评价临济宗杨岐派创始人方会禅师时,说他“勘验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由此可见,禅宗史对南院慧颙的禅法赞誉有加。

南院慧颙传法风穴延沼,临济宗由其发扬光大。

兴化存奖的侍者守廓,亦是一位大机大用的禅者。他在大名兴化寺跟随师父参禅多年,深得临济禅法三昧。

守廓侍者行脚来到襄州(今湖北襄阳)华严和尚会下。一日,华严和尚在法堂说道:“大众,今日若是临济、德山、高亭、大愚、鸟窠、船子儿孙,不用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华严与汝证据。”

作为临济子孙,守廓从大众中站立出来,礼拜起,便喝—先礼后兵,也是“探竿影草”。华严和尚闻声亦喝。守廓又喝—这一喝,如金刚王宝剑,触之便会人头落地。华严和尚又喝了一声。守廓马上礼拜下去—这是一场彼此勘验结束的标志。他站立起来后,转向满堂禅僧,道:“大众,看这老汉一场败缺。”又喝一喝,拍手归众。

 

原大名临济寺石狮 

当时也在华严寺参学的风穴延沼十分敬佩守廓侍者,守廓侍者指引他去依止自己的师兄南院慧颙门下参禅。

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创立之地;大名兴化寺则是临济祖师传道圆寂、二祖存奖住持弘法、三祖慧颙得道嗣法之所。

五代末,大名兴化寺毁于水患。明初,超觉禅师发宏誓愿,恢复兴化寺。他四处奔波,风餐露宿,募化净资。他的善行感动了大名的护法居士,庠生李仁布施土地10亩,德高望重的乡绅田老先生舍地50亩,作为兴化寺地基。超觉和尚募化资金大兴土木,建佛殿15楹,祖庭得以中兴。

明建文三年(1401),洪水泛滥,大名古城沦为泽国,兴化寺又一次被毁。清康熙初年,高僧雪岸慈和尚从南方云游来到大名府。其道行高妙,阐发临济宗旨颇契真谛。知府周邦彬与大名僧众、士绅,奉雪岸慈和尚为首,追溯唐代兴化寺之盛况,将本地郭汝贤所建白衣堂扩建为规模宏大的临济寺(兴化寺)。雪岸慈和尚出任住持,“戒秉华山,法承双住,专务宏道,三传毗尼,夏以安居讲律,冬以节制参禅”。沉寂多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响起,中断多时的临济宗风终于得续。康熙九年(1670),皇帝敕赐寺名“护国临济寺”。乾隆五年(1740),朝廷恩赐御校藏经十二部。

焕然一新的临济寺,廊庑两楹,金碧辉煌。一位在大名府经商的山西富豪,虽在商海,宿根清净,时常到寺里听经学法。一日,他豁然有省,遂抛家舍业,落发为僧,法名大通润。大通润禅师拿出全部资产,购置田地数顷,作为临济寺的田产。

民国初年,护国临济寺再次废毁,唯一完好的是山门前的一对汉白玉石狮。这两只石狮各重8800多斤,造型古朴,浑厚大方,体魄雄伟,艺术价值极高。石狮造型十分罕见:挺胸昂首,却不是向前看,可谓别具一格。更奇特的是,从外表看二者石色一样,但石质不同,用木棍敲击,一如铜音,一如铁音。发出铜音的是雄狮,发出铁音的是雌狮。从其雕刻纹理、艺术造型以及自然风化程度来看,应该是唐宋时期的遗物。1918年11月14日,冀南镇守使王怀庆、统领李阶平将这对石狮买下,运抵北京。初立于徐世昌总统府前,后移往中央公园供人观赏,现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南门口。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名临济寺(兴化寺)尚存残垣断壁。1949年之后,遗迹荡然无存。为了保护、开发这一文化遗产,邯郸市政府于1994年批准大名兴化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在韩国佛教界的支持下,兴化寺开始筹资修复。现已征地60亩,建成大雄宝殿(大寂光殿)、药师殿、弥陀殿、禅堂、寮房、居士林等等建筑,并将陆续兴建天王殿、慧照殿、澄灵塔、钟鼓楼、放生池等设施。

————————————————————————————————————————————————

〖注释1〗《魏州故禅大德奖公塔碑》,《文苑英华》卷八六八。

〖注释2〗据《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荼毗所得舍利,其徒分而为二:一塔于魏府,一塔于镇阳。”

〖注释3〗兴化存奖生平,据唐·公乘亿《魏州故禅大德奖公塔碑》(《全唐文》卷八一三)。

〖注释4〗义林,义学之林。佛教义学,名相训义之学、理论之学,即有关教义理论的学问。

〖注释5〗腰包,禅宗语言,作动词用:将行囊捆在腰间。

〖注释6〗两则引文皆自《禅林类聚》卷第九,《卍新纂续藏经》第六十七册。

〖注释7〗汴州(开封)至贵乡(大名)、至邯郸、至晋阳(太原),自古便是一条驿道。

〖注释8〗南院慧颙,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古尊宿语录》卷七。

〖注释9〗南院慧颙之公案、禅语,均采自《五灯会元》卷十一。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