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2年度第三期 / 愿随孤鸿轻云去——隐藏在茶碗中的残心禅意 张菁 |
愿随孤鸿轻云去 ——隐藏在茶碗中的残心禅意 张菁 |
回前墨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历史上将军常用茶碗代替封地封赏有功绩的大名;一只著名茶碗会受到历代茶人的珍视,甚至为争夺一只茶碗会引发一场战争。即便平常茶碗,只要是茶人心爱,通常都会终身使用,视为伴侣。在日本,茶碗已经超越了茶道具本身的价值,而成为美学境界、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也正是在日本,中国与朝鲜舶来的茶碗、日本本土烧制的茶碗同在一地融会贯通,交相耀映,焕发出异彩的光芒。 日本茶道溯源 日本之有茶,大约是在平安时代之前。据当时的文献记载,茶是由当时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带回国,并首先在寺院推广开来的。与中国茶异曲同工,日本茶也是经由“药用”至“饮用”的过程。被尊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由宋朝携回茶籽,并分送筑前背振山、栂尾山,分植于宇治等地,并将宋朝禅院吃茶仪规完整地带入日本。公元1211年,荣西撰《吃茶养生记》一书,书中详录以茶遣困、消食、解酒等功效。公元1215年,由荣西献上的二月茶治愈了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饮茶更为风行。此后不久,1235年,日僧圆尔辩圆入宋求法,并带回径山寺茶种种在自己的家乡静冈。自此,日本茶道“禅茶一味”的寺僧传统被牢固地确立下来。 日本茶道大致分为“煎茶道”与“抹茶道”两种。“抹茶道”承袭“禅茶一味”的源头,是具有日本风格及宗教性的美学艺术。抹茶茶道由武野绍欧、村田珠光等宗师草创,在千利休时代被推至顶峰。在“抹茶道”中,茶碗尤其重要,成为一切茶道具的统称。 妙有与真空,收于一碗中 在日本,茶碗的分类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公认的分法是四类:舶来品茶碗、日本乐窑茶碗、日本国产茶碗及现代茶碗。 舶来品茶碗:中国茶碗、朝鲜茶碗、其他舶来茶碗; 日本乐窑茶碗:本宗茶碗、旁宗茶碗、仿造茶碗; 日本国产茶碗:京窑茶碗、将军家窑茶碗、地方窑茶碗; 现代茶碗:历史名窑继承、现代创烧。 日本“抹茶道”主要是承袭自中国宋代茶道,所以在最初,来自中国的“唐物”特别受到日本茶人的追捧,尤其是建窑烧造的“建盏”。当时的日本学僧大多在宋的径山寺、昭明寺、禅源寺、万寿寺等寺庙参学,而这些寺庙主要集中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在当时,寺庙茶仪非常受重视,通常都使用建盏点茶。作为修学的纪念品,留学僧人回国时会带回一些建盏,由于是从天目山带回的,所以称之为“天目茶碗”。日本茶人非常欣赏有窑变效果的天目茶碗,只有招待贵宾时才偶尔拿出来使用。 经历了室町时代、书院茶时代,日本茶道在集大成者千利休的带领下走向返朴归真的草庵时代。千利休是日本茶史上的一个传奇,可以说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就是日本茶道的思想。千利休所创“侘”茶的茶道美学影响了许多方面,草庵茶更是引领日本茶道走向禅宗美学“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并且由崇尚华贵“唐物”的审美过渡到遒劲枯高的本土化审美。在《南方录》中,对千利休的主张描述如下: 草庵茶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华住宅、美味珍馐是俗世之举。家以不漏雨,饭以不饿肚为足。此佛之教诲,茶道之本意。 在这种主张的影响下,日本茶道使用的茶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本土烧造的“乐烧”及朝鲜茶碗渐渐成为主流,“乐烧”一碗之难求比之“天目茶碗”有过之而不及。这在美国人威廉·乌克斯看来是非常神奇的,他在其著作《茶叶全书》中对日本茶道的茶碗作了一番绘声绘色地描述: “茶碗”是最重要的茶具,品茶人都非常重视。“唐津烧”、“萨摩烧”、“相马烧”、“仁清烧”,尤其是“乐烧”等制品都非常适用于茶道。品茶人特别珍重“乐烧”,丰臣秀吉甚至用金印赐予制作者河米屋(朝鲜人,卒于1574年)的儿子长次郎,特许他可以在瓷器上印有“乐”字,这是丰臣秀吉宅邸名称“聚乐”的第二个字。“乐烧”茶碗的构造非常适于饮茶:碗上涂有一层海绵状的厚糊,不易传热;粗糙的表面,易于把握;微微内卷的边沿,可防外溢;涂釉光滑,唇感舒适,且依然能使绿茶的泡沫就像在黑色粗瓷碗中那样明晰。 宋代建窑油滴茶盏 “乐烧”是由千利休倡议完全用手工制作的茶碗,并且由千利休本人亲自定型,由乐窑的首代名匠长次郎(?—1625)烧造。乐茶碗根据釉色分为赤乐与黑乐两种。赤乐施红釉,是天正十四年前试烧成功的品种;黑乐施黑釉,黑中泛褐,富于变幻,给人以温厚的感觉。利休曾选取长次郎烧制的七件乐茶碗精品组成所谓“利休七式”(或称“长次郎七式”),分别是赤乐的“早船”、“检校”、“木守”、“临济”与黑乐的“大黑”、“钵开”、“东阳坊”,作为长次郎乐茶碗的代表。今仅存“早船”、“大黑”、“东阳坊”三件而已。 朝鲜茶碗,指的是朝鲜高丽、李朝时期所产茶碗,其实也即是当地人所用的饭碗。“朝鲜茶碗”外形粗砺,远不如“天目茶碗”那样华贵讲究,非但不是茶人所用,甚至当地的达官贵人也不用它,只是平民用来吃饭的普通用具。 看上去只是一只茶碗,一块陶片。但是,一次两次,五次十次,你用它点茶、喝茶,渐渐地你就会对它产生爱慕之情。你对它的爱慕越是执著,就越能更多地发现它优良的天姿,美妙的神态。就这样,三年、五年、十年,你一直用这只茶碗喝茶的话,不仅对于茶碗外表的形状、颜色了如指掌,甚至会听到隐藏在茶碗深处的茶碗之灵魂的窃窃私语。是否能听到茶碗的窃窃私语,这要看茶碗主人的感受能力。任何人在刚刚接受一个新茶碗时是做不到的,但是随其爱慕之心的深化,不久便会听到。当你可以与你的茶碗进行对话的时候,你对它的爱会更进一步。茶碗是有生命的。正因为它是活着的,所以它才有灵魂。 正如川端康成在《雪国》里描述的那只绘有嫩蕨菜的织部茶碗,碗沿有一处深红的印渍,仿佛茶渍,又仿佛主人久久品饮所抿出的唇印,使茶碗生动不已。可以说,理解了茶碗,就理解了日本茶道的“禅茶一味”,就理解了根植于日本茶道中的“残心”,与“物哀”之伤……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