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禅刊主页 / 2012年度第一期 / 点燃内心的黎明◎觉悟 | ||
点燃内心的黎明◎觉悟 图文 蔡志忠 |
||
![]() |
||
觉悟之道 吠陀经说:“如果一个人四十岁时还没有觉悟,便如同死亡。”
美国哲学家佛洛姆说:“每个人都生自于父母,但每个人都要自己再重生一次!” 人生看来像似很长,其实短暂得有如白驹过隙,一下子就从青春步入中老年了。 及早想清楚:我们来此一辈子到底为的是什么?要用这辈子来换取什么? 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觉悟! 自觉是顿悟的缘起 我们打开门走出去,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然而大多数人对于人生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浑浑噩噩毫无计划的过此一生,像似开车上高速公路,只知道跟别人比速度比距离,比了大半辈子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一样荒谬。有多少人能在人生的一开始便先想清楚这难得的一生到底应该怎么过?应该怎么走?难道非得等到夕阳尽即将死亡之际,才伤心后悔懊恼不已? 我们双手空空而来, 也将双手空空而去, 带不走任何东西。
然而人生是什么? 人生有什么目的?
相信大多数人都曾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思考过这个“人生大问”! 但有多少人真正想通人生问题? 然后完完全全依自己正确的想法去实践自己的一生?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心灵圣地! 每个人都应往自己内心深处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块净土。 而哪里才找得到我们内心深处的那块寂静净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渡, 高人点渡、不如自己顿悟!
或许我们还没有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点渡,但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寻求顿悟,悟通这辈子所为何来?所要的是什么? 人生中最重要的觉悟 2500年前,印度圣人佛陀离家到森林里寻求觉悟,他独坐菩提树下做最高深层的思考,经过六年修行苦思,佛陀终于觉悟出了“苦集灭道”四圣谛:
综观佛陀思想,我们可以归纳出佛陀一生所说的法为:
“三法印”、“缘起法”、“四圣谛”、“八正道”。 所有攸关于人产生烦恼痛苦的原因和达到解脱自在、清净彼岸的修行方法。 佛陀在世时传法四十五年,佛灭度后,佛陀的思想由他的弟子们传承到后世,成为今天的佛教。佛教东传中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由于六朝时代道家思想兴盛,发展出纯中国式带有道家思想的禅宗,因而整部《景德传灯录》所描述的尽是禅门生鲜活泼、充满朝气的景象。禅是“藉教悟宗”,透过佛陀的言教悟出禅宗的精髓。 虽然禅的基本精神为: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然而,无论禅公案里的内容情节有多么的怪异,但其基本精神还是跟2500年前佛陀在树下所觉悟的大道相同。达磨祖师西来,禅宗由少林祖庭展开,二祖断臂求法,三祖、四祖、五祖一脉相传到六祖慧能,六祖慧能的南宗禅风盛行,一花开五叶,将禅宗发展到极致境地。 我们参禅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信佛诵经是为了死后的天堂门票,那么我们所信仰的主题便跟佛陀无关,因为佛陀不谈生之前、死之后,不谈世界之外所有不能实证的事物。当初佛陀说法时有十四个问题不谈:
1、世间常吗? 2、世间无常吗? 3、世间亦常亦无常? 4、世间非常非无常? 5、世间有边吗? 6、世间无边吗? 7、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吗? 8、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吗? 9、如来死后还存在吗? 10、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11、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是吗? 12、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是吗? 13、命与身是一吗? 14、命与身异吗? 因为佛陀认为谈论这些无法证实的事,只会徒增人的贪欲染著,无益于解决人的痛苦。这十四个不谈的问题就称之为“十四无记”。 佛陀说:“我只谈苦如何产生和如何消除,凡是跟痛苦无关的事就不是我所说的。” 佛陀只谈人的苦生、苦灭问题和通过种种修行而达至无苦的清净自在、寂静彼岸的次第方法。正确学佛的目的应该是:透过佛陀所教导的方法修行,远离痛苦烦恼和贪瞋痴三毒,悟通生命的实相,而达致智慧彼岸的无苦境界。因此佛教可以说是“心的调御”之教。从十四无记我们知道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的西方净土,而是调御自己的心,无论处于任何现实际遇、情境,都能使自己活在天堂。 制心于一处、无事不办 我9岁立志当漫画家,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画漫画48年,一生都置身于自己所喜爱的天堂里而乐此不疲。能办到这样是因为我3岁半就读完《旧约》、《新约》,4岁半时便想通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要画画。4岁半之前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觉悟! 我们只有一辈子,每个人都应该先想通人生之旅的目的地,然后全力以赴。 如果我们能制心于自己的强烈焦点里,便能不累、不困、不饿、不病、不死。 握无穷于掌心,化地狱为天堂。 天堂在哪里?天堂不在别处,就在当下现前! |
||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
准印证号:JL01-0173 |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
All Rights Reserved
|
||